2023全球碳排稅費達3.34兆 遠低於巴黎氣候協定所需目標

氣候行動

稅費收益仍遠低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程度。 圖/shutterstock
稅費收益仍遠低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程度。 圖/shutterstock

世界銀行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各國2023年向企業與單位徵收的碳稅碳費達1040億美元(約新台幣3.34兆)新高,然而稅費收益仍遠低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程度。

路透社報導,不少國家現正利用碳定價機制向排放源徵收相關稅費,或借住「總量與交易」(cap andtrade)機制控管,以利達成自身所訂氣候目標。

世界銀行(WB)21日發布「2024年碳定價現況和趨勢」(State and Trend of Carbon Pricing 2024)報告,指出「要同時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與促進更多低排放,碳定價是政策組合所需的關鍵」。

目前運作中的全球碳定價機制有75項,較一年前又增加2個,75項碳定價機制可覆蓋約24%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全球的碳稅/碳費收益也從2022年的95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1040億美元。

然儘管碳定價機制已能覆蓋24%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機制絕大多數的碳價仍不夠高,只有不到1%符合或高於碳價高層委員會(High-level Commissionon Carbon Prices)所認能達成氣候目標的價格。

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ccord)目標是讓本世紀結束前的氣溫增幅,相較工業化前不超過攝氏2度,力求壓在1.5度以內。

2017年一份碳價高層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底前每噸碳排的價格需在50到100美元,才能做到讓氣溫增幅低於2度;世銀列入通膨後認如今的價格應在每噸63到127美元。

目前全球碳費/碳稅收入最多的單一機制是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目前他們的交易價格從年初的每噸80歐元(約87美元)跌至每噸73.歐元(約合79美元),快掉到世銀算出的低標門檻。歐盟碳價2023年2月達每噸100歐元(約109美元)新高後就一路下滑。

世銀在這次報告裡指出,鑒於歐盟排放交易系統近期碳價疲軟,2024年全球的碳費/碳稅收入可能滑落。

土耳其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gency)指出,世銀已追蹤碳市場約20年,第一份碳定價現況和趨勢報告發布時,碳排稅費與排放交易系統僅能覆蓋7%的全球碳排,如今第11份報告時能覆蓋到24%。運作中的75項碳定價機制裡,超過一半的收入用於資助氣候和自然環境相關計畫。

這次的報告指出,包括巴西、印度、智利、哥倫比亞和土耳其在內的幾個中等收入大國,在實施碳定價方面都有所進展,「各國政府也愈發借助碳權架構,包括透過自願性碳市場籌得更多資金,增進在國際符合規範市場的參與」。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最新文章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2024全球燃煤發電淨增幅是20年最低!GEM報告:中、印使用仍居高不下

2024全球燃煤發電淨增幅是20年最低!GEM報告:中、印使用仍居高不下

蟬聯6年冠軍...中國是監禁作家之首 少數民族、經濟議題、同志情色都踩線

蟬聯6年冠軍...中國是監禁作家之首 少數民族、經濟議題、同志情色都踩線

3大國籍航空首次在台灣添加SAF!2030目標5% 國內原料不足只能進口

3大國籍航空首次在台灣添加SAF!2030目標5% 國內原料不足只能進口

300年的火紅心臟 波蘭山毛櫸獲選「2025歐洲年度之樹」

300年的火紅心臟 波蘭山毛櫸獲選「2025歐洲年度之樹」

財務健康大調查!有23%青少年曾遇詐騙、18%產生財損 百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財務健康大調查!有23%青少年曾遇詐騙、18%產生財損 百元至數十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