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核聯盟再添一員!瑞典扭轉40年廢核決策 將新建小型反應爐、完成零碳排
瑞典計劃興建數座小型核子反應爐,將採用美國或英國的技術,扭轉40年前拍板捨棄核能發電的決定,為未來20年看增的電力需求未雨綢繆。
瑞典國營公用事業公司Vattenfall日前表示,將從美國的GE Vernova或英國的勞斯萊斯(Rolls-Royce)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二選一,安裝於瑞典南部現有的Ringhals核電廠內。
總理克里斯特森說:「現在真的發生了--有了新的核電,瑞典的發電將更穩定、有競爭力,對環境友善。」
Vattenfall執行長柏格說:「這是朝瑞典40年來興建的首座核電廠邁進一步。」
瑞典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建了12座核反應爐,但在1979年美國爆發三哩島核災事故後,於1980年表決通過分階段淘汰核反應爐。但近年來,中間偏右政府決定讓僅存的6座核電廠延役。如今瑞典和法國已成為歐盟擁核立場最鮮明的國家。
瑞典國會5月通過立法,將撥款建造新一代核反應爐。政府宣稱,有必要建新核電廠確保能源安全,並在2045年之前達成零碳排目標。
Vattenfall打算向GE Vernova訂購5座BWRX-300反應爐,或3座勞斯萊斯小型SMRs,估計總發電容量約1,500MW(千瓩)。勞斯萊斯說,每座SMRs產生的電力足敷百萬戶家庭逾60年之需。
瑞典目前發電已幾近零碳排,水力發電約占40%,核能占30%,風電占20%。
在此同時,印度能源巨擘也賣力呼籲發展核能,以助印度這個全球第三大碳排國家減排;同時也提醒,核電必須變得更可負擔,才能有效取代燃煤。
塔塔電力(Tata Power)執行長辛哈在新德里舉行的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峰會上表示,「核電不能僅是一道流行口號」,「而必須能作為一項可負擔的能源,來取代燃煤發電。」
印度政府今年稍早已表示,將修改規定以允許民間企業進場,並頒布新的責任條款,讓核能產業重拾動能。現行法律規定,電廠營運方及設備供應方兩造,在事故中須共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使國外技術供應商長期敬而遠之。
印度核能部門發展緩慢,另一長期原因則是費用高昂,多是由於公眾反對或政治考量,導致計畫延宕所致。
目前印度核能發電容量為8.8百萬瓩(GW),占該國整體發電容量不到2%。該國設下目標,在獨立100周年的2047年前,核能發電裝置容量要達到100GW。
國營電力公司NTPC表示,要為印度2047年核能目標貢獻30%。NTPC是印度最大供電商及煤炭消費者,正與印度核電公司(NPCIL)合資,在拉賈斯坦邦建造旗下首座核電廠。
NTPC董事長辛格在BNEF峰會上說,預期在2031年啟用4座機組中的首座、發電容量達700MW的機組。整座核電廠則會在其後5年正式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