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時代」在2020告終-用ESG耕耘復甦
2020的新冠疫情讓每個人見證了許多事,包括:你影響我、我影響你的世界之小;世界不可持續的議題是真議題;不重視社會公衛優先、心中只想著經濟為首的國家,受傷最為嚴重;不重視環境與物種保護,帶來一發不可收拾的衝擊;將多年來多少人在永續發展上努力的成果打為原形;凸顯世界上多少政要的傲慢與無知,使得疫情爆發火上加油;疫情成了讓環境、社會、治理(ESG)主流化的觸媒。
世界,原來這麼脆弱。一個因為受到感染與為了防止感染而採取斷然措施所產生的骨牌效應,活生生讓人們見識到無法持續發展的威力。原來一個無法預期卻會大肆傳染的病毒,這麼容易就讓世界運轉失靈。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對世人呼籲應重視全球十大風險、KPMG每年倡導CEO心目中的重大風險,原來都不是無的放矢。
封城鎖國下各國的經濟活動大幅降低,2020的排碳是減少了,但是2019年到2020年初全球包括澳洲森林大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2019全年因為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碳排放的百分之二十。氣候極度異常災難在2020反而更加嚴重。中國梅雨季後長達數月的水災、南北極續創高溫、格陵蘭最大的冰原斷落、非洲沙漠蝗跨洲持續肆虐等。
2020美西森林大火的慘狀,瀰漫著一種人民根本無法被國家保護的恐懼。大國何時曾這麼渺小?
2020年9月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高達411ppm,距離暖化二度C的450ppm,只差距39ppm,按過去三年增高的平均速度來看,我們只剩不到16年可以來努力了。今日的天災來得快卻去得慢,無論武力或經濟力大小、低發展或高開發、科技文明落後還是先進,我們都被迫面對「渺小」的事實。
在這樣的背景下,低碳轉型必須全力在能源、交通運輸、建築住宅、製造與農業上的低碳創新。新冠疫情促進全球油峰點(Oil Peak)提前來臨,加上再生能源的發展持續擴張,企業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也將加速,逐低碳電力而居的投資新布局時代終於敲鑼開張。
全球口罩短缺下,口罩再生的需求讓人們見證了「循環經濟原來這麼簡單易懂」!要讓2050年全球將達100億的人口吃得飽穿得暖,需要2.3個地球的資源才夠用,搶奪自然資源已是未來常態,如果台灣再不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的科技與商業模式,對國家發展是一嚴重威脅。新冠疫情所幸未發生筆者最不想看到的「貨物搭飛機、細菌搭飛機」的情況,倘真如此,台灣如何養活自己,如何解決能源、糧食與材料,絕對是一個嚴正的議題。
歐盟七千五百億歐元鉅額的紓困方案,在修復(Repair)、改革(Reform)、重塑(Remodel)的主軸下,背後布建了「無害的復甦」的結構設計企圖,包括改善環境永續及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特別是我國企業尚不熟悉、經歐洲議會通過但尚未訂定明確時程的塑膠稅,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張已久對減碳不力的出口國課徵產品進口的碳邊境稅。加速減碳已是必然,我國企業得正視碳稅碳費對於企業獲利能力的衝擊。
ESG不是口號,不是幌子,不是化妝術。ESG是企業體質調整的藥方,是創新的藥引,是轉型的觸媒,引導企業家看遠、看廣。獨善其身的時代已經在2020正式告終,21世紀在ESG風潮下啟動無害成長的簾幕已經拉開,讓我們先度過難關,從善用ESG耕耘無害的復甦做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