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地球重啟,更該注意經濟與環境的平衡

在疫情穩定後,全球社會如何在未來十年重整步伐,採取行動,將是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因素。 圖/pixabay
在疫情穩定後,全球社會如何在未來十年重整步伐,採取行動,將是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因素。 圖/pixabay
無貧窮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危機席捲全球,不僅突破疆界藩籬、影響了數十億人生活,甚至癱瘓全球經濟。此次疫情顯示,系統性的風險所帶來的影響不斷增加,而既有的體制在面對已知的危機降臨時,也無法充分準備及應對。這似乎與我們長久以來所面臨的另一個全球性議題—氣候變遷,有異曲同工之處。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表示,在疫情穩定後,全球社會如何在未來十年重整步伐,採取行動,將是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因素。資誠針對未來十年中,國際局勢變動對氣候議題的影響及企業如何化氣候危機為轉機,提出五大觀察及建議:

一、審慎引導數兆經濟振興資金

因應疫情後經濟復甦,各國紛紛斥資投入振興基金,更多綠能復甦方案的訴求也與日俱增。政府在振興計畫中對於基礎建設,商業活動以及科技投資等投入,應與政府未來十年投入關鍵氣候議題的方向一致。經濟振興方案中的稅制改革,可能會是最具影響力的關鍵,例如中國大陸預計提供稅收豁免和補貼給新能源車輛,英國則是增加大型多用途車輛的稅收,及提升電動車的購買誘因。在石油價格低迷的時候,政府可以審慎評估是否重新調整和分配高額的化石燃料補貼。相較於在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間,投資過時技術(例如新的燃煤電廠)造成績效不彰或甚至資產損失等後果,振興方案中若將資金投資於基礎建設和科技發展計畫,不但能夠創造潔淨能源的就業機會並提升其營收,也可提升能源的有效運用和促進永續運輸發展等雙贏局面。

二、重新檢視政府的角色和氣候議題的迫切性

疫情蔓延期間,各國政府的角色已然重塑。社會大眾因應新冠肺炎的威脅,願意接納政府高度介入生活。而氣候變遷議題也需要同樣規模甚至更廣泛的政府介入,即使當下有緊迫的經濟問題也不應拖延。目前全球應當關注,重建綠色永續的秩序會如何刺激經濟復甦以及提升就業機會。

歐盟已經正式表態,歐洲將如期實踐更高規格的2030年氣候目標,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且綠色金融亦將為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關鍵焦點。然而,歐洲以外的地區,也存在以經濟需求為優先,未能顧及改善氣候議題的國家,例如日本就決定暫緩提高該國的氣候實踐目標。當困境持續越久,不斷惡化的經濟衰退和債務,以及停滯的消費和投資,都會讓處理災難支援和人民福利以外的問題更具挑戰性。

新冠肺炎已大幅改變商業運作常態,並創造新的趨勢,如果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將會直接減少碳排放。 圖/pixabay
新冠肺炎已大幅改變商業運作常態,並創造新的趨勢,如果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將會直接減少碳排放。 圖/pixabay

三、從企業紓困著手,盤點企業應對氣候變遷的策略

當政府決意為企業規範紓困條件或建立長期資助計畫時,企業面對未來危機的應變能力將因此受到檢視—包含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遭遇財務危機的企業如航空、原油、氣體燃料和物流運輸等,同時也是高汙染排放者,政府加諸在這些企業的規範,會要求這些企業具備面對氣候風險的應變力和轉型,以因應低碳未來的韌性。

四、重設企業應變能力和充實ESG內涵

在後疫情時代,新冠肺炎的嚴峻教訓,會加速市場和董事會定義系統性風險的代價,尤其是氣候變遷風險中的實體風險以及轉型風險。另外,這也會連帶的促使企業加速對氣候風險的治理與揭露,並讓ESG概念更廣為人知。

五、驅動新商業模式

新冠肺炎已大幅改變商業運作常態,並創造新的趨勢,如果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將會直接減少碳排放;包含遠距辦公、與日俱增的數位社群聯繫、近岸生產、區域化和國有化供應鏈,呼應「在地生產」的口號等。這些措施均能持續減少運輸需求和碳排放。除此之外,加速生產線及零售業的自動化,除了能減少碳排放,也能讓企業得以度過這場險峻的危機。

李宜樺強調,政府和企業都需要自新冠肺炎的危機中成長,讓彈性、應變能力和永續能力都更勝以往。新冠肺炎不僅帶來一時的經濟停擺,鑒於經濟復甦需要多年的時間,後遺症將會根本的重塑社會及產業型態。當經濟活動逐漸重新回到正軌,對於政府和企業來說,不僅僅是要重建更美好的局勢,更要戰勝氣候變遷危機。

延伸閱讀

>>迎戰氣候末日,先要承認「人類已阻止不了」

>>企業社會責任如何評估?先看懂SRI與ESG

>>放下人本視角「地球一直走向末日,只是變快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用「社會學」耕田?李法憲在高雄梓官打造生態農業、文化節翻轉農村困境

用「社會學」耕田?李法憲在高雄梓官打造生態農業、文化節翻轉農村困境

青農眼看良田起大厝!《國土法》再延6年 台灣農地等得起嗎?

青農眼看良田起大厝!《國土法》再延6年 台灣農地等得起嗎?

BeComing,走在理想生活的半路上—《倡議家》7週年數位展

BeComing,走在理想生活的半路上—《倡議家》7週年數位展

海獅會害怕...加州「毒藻華」爆發 讓海獅行為失控咬人、生育力下降

海獅會害怕...加州「毒藻華」爆發 讓海獅行為失控咬人、生育力下降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SDGs目標進度停滯 影響力投資如何防止漂綠、驅動改變?

【專欄投稿】SDGs目標進度停滯 影響力投資如何防止漂綠、驅動改變?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退休基金牽動影響力投資?一起看「受託責任」如何被翻轉!

【專欄投稿】退休基金牽動影響力投資?一起看「受託責任」如何被翻轉!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