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圖/Shutterstock
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圖/Shutterstock

近年來,在高利率、地緣政治與全球資金收緊的挑戰下,影響力投資的重心正悄悄轉變。從氣候變遷與科技創新為主的宏觀議題,轉向「地方導向」、「包容性發展」與「中小企業支持」等貼近日常生活的微觀實踐。

本次導讀挑選4篇報導,觀察國際影響力資本如何深耕弱勢社群,重新定義永續的投資價值。

1.Change Labs facilitates loan to expand legal services on the Navajo Nation

作者:Jessica Pothering

出處:ImpactAlpha,2025年7月8日

美國西南部的Change Labs是一家專注於原住民族企業培力的非營利機構。這篇報導指出,Change Labs協助一位納瓦荷族律師取得30萬美元貸款,以擴大其法律服務業務,提供長期遭排除在主流法律資源之外的納瓦荷社群基本法律保障。該計畫的資金由Seaf、Candide Group和Oweesta Corporation提供,強調資金與文化的在地連結。

這不僅是一次資金注入,更象徵一種制度性資源重新分配的行動。報導突顯地方性非營利組織在理解文化脈絡與實際需求上所扮演的橋梁角色,也顯示原住民族地區創業環境的高度金融排除現象。

2.Britis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unches small business finance fund in Zambia

作者:Jessica Pothering

出處:ImpactAlpha,2025年7月9日

英國國際發展金融機構(BII)與FSD Africa合作,在尚比亞成立一個22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金融基金,針對地方金融機構進行出資與風險分攤。目的是強化當地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能力,特別是非城市地區、女性主導企業與氣候韌性經營者。

這篇報導展現國際發展金融工具與本地信貸體系的互補關係,也是包容性金融的具體實踐。透過彈性融資設計與地方合作,可望長期提升中小企業對金融體系的信任與依賴度。

3.SECO relaunches with $6.3 million for emerging market businesses

作者:Rachael Holt

出處:ImpactAlpha,2025年7月10日

非營利組織SECO International在歷經重整後獲得6百多萬美元支持,重新聚焦於低收入國家的女性創業者與被排除的社群。SECO表示,他們將採取非典型貸款結構,提供無需擔保品、利率具彈性的資金工具,讓借款人能真正改善社區經濟狀況。

這篇報導揭示:資金結構的創新,才是真正能使資金「可接觸、可應用」的關鍵。特別是在女性與邊緣社群長期遭遇信貸歧視與制度不平等待遇的情況下,SECO此舉可能為其他組織提供參照。

4.$625 million commitment to boost diversity in venture capital

作者:Dennis Price

出處:ImpactAlpha,2025年7月11日

美國最大退休基金CalPERS與CalSTRS共同承諾投資6.25億美元支持多元創投團隊,鼓勵女性、有色人種與第一代基金經理人建立自己的基金。報導指出,這些所謂「emerging managers」往往更願意投資自己社群內的創業者,因此有助於打破資本市場長期的排他性與系統性不平等。

該策略不只是社會正義的體現,更被視為尋找「超額報酬」(alpha)的新途徑。這篇文章為本次導讀提供了宏觀的制度支撐觀點:只有讓資本分配的「入口」更多元,影響力投資的成果才會真正深入社會底層。

從上述4篇文章可歸納出3個趨勢:

1.資本設計趨於「因地制宜」:不論是在納瓦荷保留區或尚比亞鄉村,影響力資本不再僅靠「標準化金融產品」,而是透過非典型結構與地方機構合作,降低進入門檻與風險。

2.主體多元化成為制度改變槓桿:無論是女性企業家、原住民族社群、還是新世代創投人,皆被重新定位為資本生態的重構者,而非單一的受助者。

3.地方創業與社區發展重新成為主舞台:與過往大型基礎建設或高科技導向不同,這些報導突顯微型創業、法律服務、教育與地方金融的價值,呈現「小投資也能有大影響」的新範式。

這些趨勢為台灣也帶來啟示。儘管台灣社會創新風氣興盛,但對原住民族金融、地方創業、以及第一代創投從業者的支持仍屬零星。我們鮮少見到如Change Labs般深耕原民文化與資本之間橋梁的機構,也缺乏針對女性與地方創業者量身打造的融資機制。

未來,台灣若要真正發展具包容性的影響力投資生態系,應從「誰拿到資金」與「資金怎麼設計」兩端同時著手。唯有如此,才能讓影響力投資的「最後一哩路」,真正走進我們的土地與社區之中。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10043.jpg

蘇拾忠

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創業投資公會顧問,擁有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MBA與台大農業工程背景。曾任報社記者、總編輯,後轉戰創投領域,擔任建邦創投總經理、建邦創投管顧副總經理、創投公會及股權協會秘書長、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等,於產業界與新創輔導皆有豐富經驗。

作者文章

【專欄投稿】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專欄投稿】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專欄投稿】川普回歸衝擊 影響力投資正式進入「去泡沫化」

【專欄投稿】川普回歸衝擊 影響力投資正式進入「去泡沫化」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影響力獨角獸10年暴增10倍  下一個Nvidia在永續產業?

【專欄投稿】影響力獨角獸10年暴增10倍 下一個Nvidia在永續產業?

【專欄投稿】混合金融難做大?將永續原則納入投資決策 重建制度才是關鍵

【專欄投稿】混合金融難做大?將永續原則納入投資決策 重建制度才是關鍵

【專欄投稿】「投1塊賺10塊」大商機!調查報告揭氣候調適投資「三重紅利」

【專欄投稿】「投1塊賺10塊」大商機!調查報告揭氣候調適投資「三重紅利」

【專欄投稿】AI與顧客導向如何幫企業Impact-Market Fit!改善影響力衡量

【專欄投稿】AI與顧客導向如何幫企業Impact-Market Fit!改善影響力衡量

【專欄投稿】是「真金」還是「漂綠」?BlueMark公布影響力投資基金成績單

【專欄投稿】是「真金」還是「漂綠」?BlueMark公布影響力投資基金成績單

【專欄投稿】影響力資金卡關?揭開「催化資本」推動永續變革關鍵

【專欄投稿】影響力資金卡關?揭開「催化資本」推動永續變革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