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每年,台灣各地舉辦無數展覽,精心設計的主視覺帆布高掛展場,吸引無數人駐足欣賞。然而,展覽結束後,這些帆布往往被焚燒、棄置,成為難以處理的廢棄物。台灣品牌「日常經典」發起Rebirth回收帆布再造計畫,將這些展覽結束後的帆布撤下,接著清潔、裁切、縫製,改造成為設計感十足的證件套、三用後背包等環保包款。像是利用萬華青山宮的繞境帆布製成手機掛套「邪靈退散」。讓文化視覺不再只是短暫的記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為永續時尚帶來新的可能。

日常經典創辦人黃金樺,將廢棄帆布化為時尚包款。 圖/林怡文攝影
日常經典創辦人黃金樺,將廢棄帆布化為時尚包款。 圖/林怡文攝影

「日常經典」創辦人黃金樺原本是一名職業建築師。一次國內旅遊中,他偶然發現一塊遮雨帆布,條紋紋路讓他聯想到英倫紳士的西裝布料。他意識到,台灣的日常風景其實蘊藏著國際設計的美感與潛力。因為這樣的觀察,催生了「日常經典」品牌的誕生,以台灣的城市景觀為靈感,成功在國際市場上引起共鳴。

根據黃金樺的觀察,展覽活動結束後會產生大量廢棄帆布,而這些帆布的材質與「日常經典」原本使用的環保防水PVC布料本質相同,僅是印上了不同的花紋。因此,黃金樺開啟 「Rebirth回收帆布再造計畫」,讓此計畫成為品牌精神的延伸。使被視為「一次性用品」的展覽帆布重獲新生,製成具文化特色的時尚單品。

快時尚不只在服裝業,展覽輸出物也是消耗品?

台灣文化活動蓬勃發展,根據文化部2023年統計,全台共舉辦56,123場文化活動。隨著展覽數量增加,展覽輸出物逐漸成為消耗品,造成驚人的浪費。

黃金樺指出,這些展覽帆布其實代表著台灣的文化風景,特別是現在許多主視覺設計都由知名設計師操刀,這些精心打造的視覺作品卻只能存在三至七天,展覽一結束便被迅速撤除,甚至直接送往焚化廠或垃圾場。

因此,黃金樺與華山、松菸等文創園區簽訂協議,也和IKEA、華航等企業配合廢棄材料的回收,以永續為核心展開合作。「如果沒有事先和我們簽訂合作意向,這些帆布在展覽歸還場地時,往往第一時間就被裝上貨車運走,根本來不及回收再利用。」黃金樺認為,現在策展與展覽風潮興起,展覽越多,資源消耗就越大。希望可以透過這一項計畫,讓所有與文化展會相關的人,都能參與這場環保行動,成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

廢棄帆布再生成環保商品。 圖/林怡文攝影
廢棄帆布再生成環保商品。 圖/林怡文攝影

回收再製的挑戰與創新

起初,黃金樺在嘖嘖募資平台上測試民眾對舊帆布再製商品的接受度,投放的廣告吸引不少單位前來聯繫合作。隨著品牌知名度提升,許多單位甚至在活動帆布尚未印製前,便與日常經典接洽,提前確定帆布的主視覺與印製數量,使所有帆布在活動結束後得以保留,並再製成各式商品。

而日常經典在帆布的回收上,會挑選合適的原始花色,並剔除污損或破損部分,最後重新搭配與設計,確保最終成品的設計與品質。由於最終商品所呈現的帆布花色具隨機性,在商品尚未完成前,透過電腦合成帆布花色於不同包款上,讓消費者在預購時即可看到成品效果,解決無法預測最終再製成品的問題。這樣的模式不僅避免帆布浪費,也為活動帶來一款極具意義的限量商品。

然而,帆布在活動期間的保存是一大挑戰。與一般商品不同,回收帆布若產生摺痕,難以恢復平整;若經過海邊等戶外場域的日曬雨淋,後續清潔更是耗時費工。例如選戰帆布經歷四、五個月風吹日曬,回收後的清理便是一場大工程。「一般工廠不願意接這樣的訂單,因為真的很麻煩。」黃金樺說。若帆布未妥善保護,將提升工廠後續加工的成本。此外,進入工廠生產線時,通常需要達到一定的最小生產量,才能確保機器運作的效率與成本效益。由於回收帆布的數量與花色不固定,難以確保每款包包都能達到最低生產標準,這也讓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展覽帆布再造成環保包款流程。 圖/葉曉儒製圖
展覽帆布再造成環保包款流程。 圖/葉曉儒製圖

不經意的美:當設計與情感交織

帆布產品不僅環保,更能延續活動帶來的意義,成為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在圖案裁切上,雖然一般消費者可能較難接受商品上印有奇特圖案、人物相貌,但對某些團體而言,這樣的保留反而更具價值。例如,日常經典曾與《孽子》舞台劇合作,劇團特別關注帆布是否保留了男主角的容貌。因為最終他們希望能將回收再製後的包包送給男主角作為獨特紀念。

此外,帆布製品也能代表信仰力量,注入地方文化。萬華於第二波疫情爆發時,受到大量關注。當時,十分靈驗的在地宮廟—青山宮,精心設計了一款極具特色的活動主視覺。日常經典則回收青山宮遶境使用的帆布,製作成獨具地方特色的商品,並融入平安符元素。不僅象徵祝福,更成為外國遊客來台旅遊的回憶連結。黃金樺驚喜道:「我們相當訝異,好多日本人贊助了這個包包。」

這些看似意外的設計,反而成為獨特的特色,使帆布不只是材質上的再利用,更承載美感與情感的雙重連結。黃金樺相信,這些包款不僅是時尚配件,更是城市記憶的載體,讓曾經被遺忘的文化片段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延續。

環保用品愛用者吳小姐也對這樣的概念表示高度認同。他提到,以往對環保商品的印象是「造型比較樸素或不夠時尚」,但Rebirth回收帆布再造計畫的包款顛覆了這種刻板印象。「不僅環保,還有設計感,讓人能夠放心地帶出門,不會覺得像傳統的環保袋那樣單調。」另一位關注環保議題的馬先生則說,過去對環保產品的認識多停留在環保吸管、環保杯等常見商品,但用展覽結束後的帆布來製作包包,是一個新穎的想法,同時使消費者在使用時能夠感受到產品背後的故事。

「邪靈退散」證件套,注入萬華文化色彩。 圖/林怡文攝影
「邪靈退散」證件套,注入萬華文化色彩。 圖/林怡文攝影

從廢棄帆布到潮流設計 企業與消費者共創永續時尚

「看不見的廢棄,看的見的潮流」是黃金樺一直秉持的理念。黃金樺說 : 「如果大家對廢棄物這件事情都是有意義且有意識的要找到它的再生出口,它就不會是廢棄。它可以變成潮流,變成一個全民運動。」

然而,環保產品能否真正立足市場,仍須仰賴消費者的支持。在快時尚主導市場、薪資成長有限的情況下,許多人更傾向於選擇價格較低、款式更多的商品,這讓堅持環保與本土設計的品牌面臨極大挑戰。「很多朋友都是憑著信念去支持這樣的理念,但最終市場是否接受,還是取決於消費者的選擇。」黃金樺提到,企業可以創造兼具永續與設計感的商品,但如果消費者沒有意識到改變購物習慣的重要性,環保商品仍難以在市場上站穩腳步。

Rebirth回收帆布再造計畫的誕生,正是希望改變人們對廢棄物的既定印象,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日常選擇。黃金樺認為,影響力要擴大,一定要與企業端共同合作。黃金樺期待這樣的理念能夠影響更多產業讓循環經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日常經典回收展場帆布 再製成時尚包款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手沖的第三人生!70歲也能轉職當咖啡師 「夢想50+咖啡館」助長者重拾信心

手沖的第三人生!70歲也能轉職當咖啡師 「夢想50+咖啡館」助長者重拾信心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最新文章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