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農業新價值!農業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露營實用小物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農業部10日上午舉辦「全循環零廢棄永續農業新價值」循環農業成果發表會,展示牡蠣殼粉開發復育礁,可成為水下生態育的友善材料,且牡蠣殼自發熱源包製造技術,用於復熱食品,可開發成戶外活動用品。 圖/黃義書攝影
農業部10日上午舉辦「全循環零廢棄永續農業新價值」循環農業成果發表會,展示牡蠣殼粉開發復育礁,可成為水下生態育的友善材料,且牡蠣殼自發熱源包製造技術,用於復熱食品,可開發成戶外活動用品。 圖/黃義書攝影

為展現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近年推動的成果,農業部10日舉辦「全循環零廢棄 永續農業新價值」循環農業成果發表會,包含將水稻、鳳梨、菇類、牡蠣及畜禽動物等多樣農業生產過程衍生的產物,透過技術加值再回歸至農業產業鏈中使用,其中牡蠣殼自發熱源包製造技術,用於復熱食品,可開發成戶外活動用品。

農業部表示,近10年來農業部試驗改良場所及協力的學研單位完成開發,並授權民間使用的農業剩餘資源處理與再利用技術已超過200餘案,累計授權金額達6150萬元,根據我國每年農業剩餘資源產出總量統計,以禽畜糞229.3萬(46.4%)、稻蒿146萬噸(29.6%)居多,另外還包含竹筍園剩餘殘體、廢棄菇包、牡蠣殼等。

資源永續司永續發展科長楊槐駒表示,由於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產出的農業剩餘資源以畜禽糞及稻蒿為大宗,農業部推動技術落地應用如畜牧糞尿沼氣發電、製肥技術、沼液回田澆灌農作物,提供再生能源並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研發稻草分解菌製劑,解決露天燃燒造成之空氣汙染問題。

在經濟效益方面,廢棄菇包再製成栽培介質,可取代進口泥炭土與椰纖;鳳梨與檸檬皮渣開發為青貯料,可替代進口芻料。而牡蠣殼粉開發復育礁,可成為水下生態復育的友善材料等。

其中為提升牡蠣殼產品經濟價值,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將改質牡蠣殼經配方調整後製成 發熱包,可搭配應用於復熱調理包,且復熱產品可維持於人體適口溫度至少20分鐘,且發熱時間7-8分鐘,外盒水溫約80℃,調理包內部品達50℃維持20分鐘以上,具有相當潛力導入露營族市場。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最新文章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廢貝殼變身建材! 創新混凝土如何解決淹水難題?

廢貝殼變身建材! 創新混凝土如何解決淹水難題?

行道樹變美妝原料?藥用植物大花紫薇 研究證實花朵能抗氧化

行道樹變美妝原料?藥用植物大花紫薇 研究證實花朵能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