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地球解方年會啟動! 激盪企業、教育永續新解方 號召全民「ACTION 365」
第5屆「地球解方2025永續設計行動年會」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登場,以「ACTION 365 — 以行動推進365天」為主題,在三創生活園區盛大展開。由5% Design Action攜手聯合線上倡議家,以及超過40個關鍵行動組織共襄盛舉。
今年地球解方年會針對因應人與住宅的雙高齡化、與生態共融的商業模式、數據建構永續信任基礎、用設計力弭平認知落差的行動方案、推動多元共融的公正轉型、跨域聯盟降低資訊落差、永續影響力投資、綠能轉型攜手社會創新等8大關鍵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包括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農業部代理主任祕書莊老達、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教育部部長鄭英耀、Kantar Taiwan 王曉娟董事總經理、KPMG副總經理侯家楷等產官學代表,也在現場出席交流。
地球解方年會串聯跨域力量 「ACTION 365」啟動永續引擎!
地球解方總召集人楊振甫表示,「ACTION 365」意味著期待所有人一年365天都可以一起實踐永續行動,在社會、經濟、環境、教育等領域一起配速長跑。年會自2020年舉辦至今,彷彿每年都在發起一場大型社會運動,集結更多有資源、有行動力的人打造跨域生態系,一起創造、推廣好解方,並進一步協助永續解方在「go action」平台上找到合適的共創夥伴。
而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55週年,主題為「Our Power, Our Planet」,楊振甫認為,Power不只代表潔淨能源,也代表集結現場每個人的力量,呼應5% Design Action成立初衷,希望每個人多花5%時間,共同投入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
回應地球解方年會主題,行政院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則強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365天都要實踐永續行動。」因應國家希望工程的淨零轉型願景,國發會也提出「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在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等6大部門,由下而上提出部門自主減碳計畫,加大減碳力道,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從農業到環境永續 公部門推動產學合作、新創基地藍圖
農業部代理主任祕書莊老達則表示,永續不只要找解方、配速長跑,接下來還要加速前進,因此農業部近年與多所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投入新技術研發,加快達成淨零排放的腳步。同時,農業部成立ESG STORE,協助媒合企業與農業生產,目標在今年達成100家企業合作,導入在地企業,達成公私協力。
莊老達也強調,農業部重視食農教育推廣,這幾年與教育部攜手,將食農教育深入校園,讓學生認識自己吃的食物,營養午餐的食材高達9成來自在地,「把米缸、菜園放在自己家裡、土地上。」
在環境治理面,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環境部除了做好汙染管制管理,也與企業攜手推廣永續、資源循環,近年更辦理綠色成長基金,投資綠色企業,推動環保新生活運動,期盼與消費者溝通減塑、零廢議題。她也透露,接下來將成立循環再設計中心,為年輕世代打造循環經濟的新創基地,也將進一步推進永續相關的科技創新計劃。
碳焦慮時代來臨!全球SDGs進度落後 品牌該如何推進永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立恰好屆滿10周年,聯合線上總經理官振萱指出,全世界距離在2030年達成17項核心目標,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根據聯合國統計,SDGs所有項目中,僅17%步上正軌,48%仍在進展中,35%則呈現停滯或倒退,然而2023台灣永續發展目標檢討報告中,卻指出符合預期目標整體達成率高達85%。
為重新檢視台灣的SDGs推進成效,聯合新聞網預計於5月推出「SDGs十周年:找回我們失去的進度」專題報導。官振萱強調,隨著碳焦慮時代來臨,企業除了需要在循環經濟有更多創新應用,也期待看見範疇三相互整合,共同為減碳努力,並把「人」的安全、幸福放在首位考量。
而企業在品牌成長上,仰賴永續發展的輔助,Kantar Taiwan董事總經理王曉娟分析,Kantar連續10年調查研究發現,企業ESG形象有助增強品牌資產、品牌偏好、銷售量與溢價能力。
調查進一步發現,在SDGs 17項目標中,台灣消費者最關心氣候行動、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模式、減少不平等、健康與社會福利,王曉娟認為,這4項目標將是台灣品牌應著墨發展的永續方向,永續攸關全人類的生活,品牌在當中有能力扮演關鍵角色,同時建議,透過品牌策略、永續創新、廣告溝通、成效監測達成品牌轉型。
「永續教科書」結盟企業與學界 永續人才培育從教育開始
今年也是地球解方首度舉辦永續教科書評選,期盼透過永續教科書,協助企業與教育結盟,讓更多資源流入教育界,超過30家企業獲獎,其中包含25家企業獲得「2025永續教科書SELECT」標章。
對於永續教育,教育部部長鄭英耀強調,要落實環境永續與SDGs,必須覺察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建構專業知識、多方協作,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生活空間,同時期待永續教科書從學齡前到大學的不同教育階段中,為人才培育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