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也靠工程師?農二代用iPad管千頃農地

瓜瓜園二代邱裕翔帶領傳統農業轉型。圖/報系資料照
瓜瓜園二代邱裕翔帶領傳統農業轉型。圖/報系資料照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台南市瓜瓜園二代邱裕翔接棒10年來,將科技引進農業,建立雲端農場,以平板管理近千公頃的契作農地。

GPS、空拍機 全是利器

邱裕翔剛接掌家業時,瓜瓜園契作農地從台中以南,他和農耕隊每次要去看田地挖地瓜檢驗,經常迷路,邱裕翔當時剛入手很喜歡的平板,就想說何不將平板結合工作,他與資策會合作,用「iPad」與「GPS」(衛星定位)發展出「田間即時管理」雲端系統 。透過實際的地政資料和Google地圖做結合,清楚標記出每一塊田的大小範圍,依照人力、季節做田地有效運用。

此外,地瓜導入「生產履歷」,只要掃瞄就能知道產地農民,靠著田間即時管理系統,對上千筆農地的產能瞭如指掌,實現農夫不扛鋤頭而是拿著平板電腦管理農地。

不招傳統工人 努力找工程師

最近邱裕翔迷上空拍機,結合影像辨識系統,就可分辨地瓜田生長好壞,可以即時回饋獲得處理,興趣與工作結合,就不只是閒暇時的娛樂,瓜瓜園契作農場更擴大到苗栗以南、屏東以北及東部花蓮,有了空拍利器,更方便管理契作農地。

近5年來,瓜瓜園從國外引進大型自動化機械,從插扦到採收全由機械代勞,也從國外引進負壓倉庫,用電腦選地瓜,從清洗到挑選一貫化作業,邱裕翔說,現在最大的改變是「不招傳統工人,反而是努力找工程師」,像採收後的自動洗選機械化後,同樣是5名工人,但處理量比以前多三四倍。

瓜瓜園運用科技管理全台上千公頃契作地瓜園。圖╱瓜瓜園提供
瓜瓜園運用科技管理全台上千公頃契作地瓜園。圖╱瓜瓜園提供

機械化管理 農業年輕化

邱裕翔說,透過機械化管理,尤其是大型機械設備,像以前要很多阿桑種地瓜,現在用插扦機,駕駛還可以邊滑手機,公司主力在培訓管理幹部,協助契作農戶農機化管理,所以人力會愈來愈少,工作愈來愈輕鬆,產值更大,且更年輕化,目前公司管理階層一半是45歲以下年輕人,是他想要做的未來農業。

邱裕翔強調,農業年輕化,不外乎省力化、機械化及工作標準化,從傳統人工導入機械化插扦(種植),採收也慢慢機械化,讓年輕人學習機械管理,和以前的鋤頭管理相比就是轉型,採收後處理也導入自動化機械設備,從自動巡檢影像辨識整合起來,軟硬體和人員整合在一起,省力效益化,希望這個產業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進來。

樂團鼓手 返鄉當科技農夫

瓜瓜園副總邱裕翔是七年級的農二代,原本是熱門樂團的鼓手,10年前受父親邱木城號召回鄉接掌家業,看到農業人口老化問題,認為一定要吸引年輕人走入農業,要用年輕人認為好玩又好上手的科技產品,他不當傳統農夫,而是用ipad、用無人機管理農場。

瓜瓜園第二代邱裕翔熱愛科技,將無人空拍機運用在農田管理。圖/報系資料照
瓜瓜園第二代邱裕翔熱愛科技,將無人空拍機運用在農田管理。圖/報系資料照

嘉義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的邱裕翔,從高中代開始玩樂器,並組成「ORANGE BAND」,擔任鼓手,曾在2001年新光盃熱門音樂比賽拿下最佳樂團冠軍,也在2005年YAMAHA熱音大賽,獲選最佳鼓手。

父親邱木城創辦的「瓜瓜園,以冰烤番藷紅到日本,但邱裕城大學畢業後一心只想朝熱門音樂發展,一點也不想接掌家業,但瓜瓜園與知名連鎖超商合作,年營業額擴大近2倍,契作面積遍及雲嘉南,邱裕翔不忍心父親奔波找農民契作,又要忙調貨,決定放下音樂夢,返鄉開始學當農夫。

邱裕翔接手「瓜瓜園」後,將父親輩手中的地瓜從一、二級產業,轉型到三級產業,他成立觀光工廠,開發文創商品,打開電子商務市場。

邱裕翔說,當年接棒沒有說喜歡或不喜歡,是因原生家庭就是這樣的型態就想說試試看吧,並把有興趣的資訊、機械化帶入農業,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變成工作,就會喜歡這個工作,也會產生興趣,「興趣是做出來不是想出來的」,最高興的是看到年輕夥伴加入,以前是最年輕的,現在被叫是「老人」,這種感覺很不錯,代表這個產業在換血,沒有產業是不能做的,是看我們怎麼去做一個產業。


• 本文原載於:人間福報〈科技種田的農二代 千頃農地iPad打理〉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性別戰爭的根源:J.K.羅琳事件帶你拆解複雜的性別光譜語言

性別戰爭的根源:J.K.羅琳事件帶你拆解複雜的性別光譜語言

日薪2700、時薪僅100...揭密醫院看護「長工時低薪」背後的生存哲學

日薪2700、時薪僅100...揭密醫院看護「長工時低薪」背後的生存哲學

育兒文是流量密碼?照顧長者與育兒勞務相似 為何社會支持卻截然不同?

育兒文是流量密碼?照顧長者與育兒勞務相似 為何社會支持卻截然不同?

台灣道路新死角!電輔車、微型電動車多亂象:法規停滯、執法鬆散、宣導不足

台灣道路新死角!電輔車、微型電動車多亂象:法規停滯、執法鬆散、宣導不足

最新文章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