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C教育革命 讓孩子活用知識解決周遭問題

優質教育

師大英語系畢業,修畢教育學程投入教職的許芯瑋Kate,原本只要安穩的走著正規教職路,方能讓人人稱羨,然而Kate卻義無反顧的投入體制外的教育行動,展開另類的改變台灣教育計畫。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簡稱DFC(Design For Change),核心概念為I can。最初是由印度河濱學校創辦人Kiran校長推廣的活動,提倡讓孩子活用所學的知識,並發揮創意,解決周遭的各種問題。台灣區發起人Kate受到啟發後,決定投身翻轉教育的創意革命。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 DFC)台灣發起人許芯瑋。
 記者王騰毅/攝影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 DFC)台灣發起人許芯瑋。 記者王騰毅/攝影

數年前,Kate在師大附中擔任英語老師,一邊帶入外面的知識,一邊也將學生帶出教室長見識。直到有一天,Kate發現身為老師,面臨家長各種不同的要求—有的希望孩子安份學習即可,有的認同孩子投入改變社會,Kate開始思考兩種併行的可能性。之後,她找到了河濱學校的校長Kiran。

在河濱學校,孩子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知道自己為何要念書,所謂「念好書又能做好事」,就是教育的極致了。DFC正是為創意教育所生的設計,它搭建起知識到行動之間的橋樑,為了改變問題而設計方法,並解決教師在教育現場遇到最迫切的問題—大多數的孩子都對念書「無感」。然而,當孩子親自實踐設計後,會發現自己與社會是有關聯的,就會開始主動學習,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

感受(Feel)

「如果你回到國小,有人告訴你,學校教室外面的走廊又淹水了,你該怎麼辦?」

Kate以開放性問題,開啟DFC的創意初衷,其實就是來自對生活有所感受。DFC邀請孩子發揮同理心,感受身邊的問題,挖掘想改變的現況。

想像(Imagine)

Kate提到,「非常好」、「還有沒有?」這兩句話在設計思考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傳達出正向回饋的重要性,以及更多點子發想的機會。DFC也鼓勵孩子針對不同的問題,想像解決問題的情境,並發揮創造力,激盪出各種解決方法。

實踐(Do)

「有沒有一個可能性,讓我們在教育中,看待成功或失敗,不是用『到達終點』的方式?」DFC強調實踐的過程,在感受與想像之後,勇於實踐的當下才知道有無辦法解決問題。

分享(Share)

最後不管是失敗或成功,DFC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讓每個孩子所做的事情,都能成為一個值得分享的故事。

Kate表示,DFC的四大步驟分別為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圖/社企流提供
Kate表示,DFC的四大步驟分別為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圖/社企流提供

Kate認為自己在台灣推動DFC的過程,也必須要經歷這四個步驟,成為自己的DFC行動。雖然DFC在台推廣的過程困難重重,同時面對體制外與體制內教育的掙扎,但Kate轉換念頭,認為自己等待的人始終是自己,唯有自己主動踏出第一步,教育才有機會改變。

在Kate的努力之下,目前已有上百個DFC的故事在台灣各個角落發生,她以孩子們的故事持續證明自己所推動的事情是對的,「必須有人開始去做,就算其他人不配合,也和你沒有關係。」

未來,Kate希望台灣每一所學校都可以像河濱學校,在既有的教育體制中,能夠擁抱孩子的創意思考。而最後的期待,是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不斷嘗試的自信心,對Kate而言,這就是最棒的「I can」環境。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你回到國小,有人告訴你,學校教室外面的走廊又淹水了,你該怎麼辦?」康樂國小的孩子們做到了!他們發現淹水原因在於學校排水孔堵塞,所以運用課本所學的虹吸原理與鐵絲,在一星期內通完全校的排水孔,讓師長們驚艷,多年來的問題竟在孩子們的巧手下順利解決。

在一個個故事分享的背後,Kate期待DFC的四大步驟能盡快感染全台灣的大人與孩子。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思考,並用行動解決,然後把解決過程分享出來,這就是Kate所引進的DFC,期望能為台灣教育注入新的創意活水,發起一場教育的溫柔革命—讓人相信,真正可以改變世界的,不是知識,而是知識後面的行動。

在河濱學校,孩子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知道自己為何要念書,所謂「念好書又能做好事」,就是教育的極致了。圖/社企流提供
在河濱學校,孩子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知道自己為何要念書,所謂「念好書又能做好事」,就是教育的極致了。圖/社企流提供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創意的初衷,來自於「對生活有感」—台灣DFC的教育革命 讓孩子活用知識、解決周遭問題

●了解更多社會創新請上社企流


延伸閱讀

>> 社會企業以商業模式讓公益永續,同時也不能忘記當初的使命

>> 把社會學帶進設計領域,史丹佛銀髮設計競賽得主姚彥慈:「了解問題的過程,比設計本身更重要」

>> 當房屋淪為商品 這兩間企業重新定義空間-讓老宅擁有新靈魂、讓無殼蝸牛有家可歸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1.jpg

社企流

社企流透過內容策展(線上網站)、教育訓練(實體活動)、人才培育(iLab育成計畫)等三大服務線整合個人消費者與企業CSR資源。創造核心競爭力與獲利,成為健全社會企業支持系統的領頭羊。
秉持「用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改善社會問題」,連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健全台灣社會企業支持系統和發展環境。

作者文章

破壞袋你都怎麼丟?別再當垃圾 從掩埋場轉移出來比你想像的容易

破壞袋你都怎麼丟?別再當垃圾 從掩埋場轉移出來比你想像的容易

小浪費成大問題!日本推AI冰箱、南韓強制堆肥 各國政府對抗食物浪費出奇招

小浪費成大問題!日本推AI冰箱、南韓強制堆肥 各國政府對抗食物浪費出奇招

城市裡的「綠色不公」?樹木也講平權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片乘涼的樹蔭

城市裡的「綠色不公」?樹木也講平權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片乘涼的樹蔭

經濟、文化、環境三贏!紐西蘭毛利部落、新創聯手用海藻「藻」到希望

經濟、文化、環境三贏!紐西蘭毛利部落、新創聯手用海藻「藻」到希望

最新文章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用蛋串起善的供應鏈!黎明方舟動福蛋:打造動物福利X社會照顧的新典範

用蛋串起善的供應鏈!黎明方舟動福蛋:打造動物福利X社會照顧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