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的太生硬?用這個看任何影片都能學英文

優質教育

謝祥凡(Halu)原本在鴻海工作,因緣際會下認識了VoiceTube的另一位創辦人詹益維(Richard),而開啟了他的創業逐夢之路,成了VoiceTube的共同創辦人。

VoiceTube在2013年4月開站,原本是默默無名的平台,卻在2016年打敗全球一千多名競爭者,拿下了臉書的年度App大獎。然而成功並非一蹴可幾,在創業過程中,謝祥凡曾經歷收入歸零、也曾燒光存款,究竟是碰上了什麼困難?他又是如何走過來的?


以下以第一人稱,讓我們來聽聽Halu在創業過程中搞砸了什麼事:

VoiceTube是什麼?

我是VoiceTube的共同創辦人,我們創立了大概3年。VoiceTube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看影片學英語,我們目前有超過130萬個使用者,等於每12人就有1人使用我們的App學英文。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鴻海做PM(Project Manager,專案管理),做了2年,之後就出來創業了。我不覺得我們已經成功,每個人定義的成功都不一樣,比如有人認為成功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被收購,公司股變成10億美金以上。我一直覺得我們還沒成功,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挑戰global(全球)市場是我的一個目標。

謝祥凡原本在鴻海工作,因緣際會下認識了VoiceTube的另一位創辦人詹益維,而開啟了他的創業逐夢之路。圖/翻攝Halu臉書
謝祥凡原本在鴻海工作,因緣際會下認識了VoiceTube的另一位創辦人詹益維,而開啟了他的創業逐夢之路。圖/翻攝Halu臉書

簡單調查一下,你知道世界上什麼語言是最多人使用的嗎?

答案是Broken English。

以前在讀書的時候,我很討厭學英文。我覺得學英文應該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但是亞洲的教育比較偏考試、背單字、背文法,真的遇到外國人的時候,你也沒辦法講出內心的想法。

後來我們發覺,其實Youtube上面的Videos(影音)很多,我們試著在Youtube加上中英文的字幕和輔助學習的功能,這樣就可以重複播放、查單字、錄音,還可以切換字幕。這樣你就能找一個有興趣的影片去學習,因為英文要不斷重複,如果你很喜歡這個影片,自然而然就會不斷重複聽,不會感到無聊,還會覺得學英文很有趣。

從月入百萬到零收入

在VoiceTube創業的3年來,我們也曾遇到重大轉折,那是個我們從原本每個月可以賺幾百萬台幣到瞬間變成0的故事。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文奪得臉書2016年最佳App。圖/翻攝網路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文奪得臉書2016年最佳App。圖/翻攝網路

我們之前在平台上可以賣很多廣告,因為我們用媒體的方式去經營,又有超過3萬部影片,我們的TA(Target Audience,鎖定目標受眾)全部都是想學英文的潛在用戶,所以會有很多英文學習相關的平台或補習班在我們這投放廣告。

有一天,他們(廣告客戶)突然發覺我們是競爭者,所以把廣告抽走了。廣告一抽走,就代表我們沒有收入了。其實我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了,因為做廣告媒體,我們做的是CPA(每次行動成本,Cost Per Acquisition),就是專門去做導下載的模式,所以本來就會有消耗完的一天,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

當時面臨的狀況就是,我們團隊有23個人,我們每個月的經營成本大概是一百多萬,所以公司如果在瞬間沒有收入很恐怖。但是老天很眷顧善良的人--我們早在客戶抽單的半年前,就把自己的課程做起來了,那個課程因為這件事情而命名為「Hero」,就如同VoiceTube的英──VoiceTube Hero。

其實也是因為我們開始做課程的關係,才導致廣告客戶察覺我們是競爭者,但我們要經營的是一個更能賺錢的模式,所以才會想要經營自己的課程。當時我們的「商業模式」做了很大的轉換,從原本是靠廣告到變成做自己的課程。

VoiceTube HERO課程顧問即時服務。圖/紅點子科技提供
VoiceTube HERO課程顧問即時服務。圖/紅點子科技提供

假設當時我們沒有做課程,就算客戶不會認為我們是競爭者,但總有一天他會覺得我們已經沒有太多利用價值,或是他們有廣告投放更好的地方,就會撤掉廣告。

所以在創業的過程中,每個決策其實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做錯了一個決策,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公司死亡。

創業最困難的三件事

「你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面,你要幹掉資本市場只能創業。」--現場民眾

我相信每個人創業都有很多理由,有人可能為了要改變這個世界,這胡扯,我覺得很難啦。很多人創業都是要解決某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其實一開始都是「自己的問題」,除非一大群人都有這個問題,才有可能放大。

所以什麼人適合創業呢?我覺得就是把你丟到南極或者是北極,如果你能夠生存下去,你就是適合創業的人!為什麼呢?在創業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千百萬個挑戰,而且這些挑戰都是你從來沒有解決過的問題,沒有參考資料可以去查,也沒有人可以問,更沒有人會理你。那麼,你要如何透過團隊的能力,去了解你的長處是什麼、去找出哪邊有食物吃、去哪裡睡覺,或是要怎樣生存下來,是創業很重要的一環!

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以參考的問題。圖/翻攝Halu臉書
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以參考的問題。圖/翻攝Halu臉書

創業最困難有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找到你的共同創辦人;第二個是0到1的過程,你怎麼樣去發掘一個idea(主意),這個想法不只是你一個人自己喜歡或是想要,而是一大群人想要,一起把這個想法實現出來;第三個是從1到10,或是從10到100的過程。

我們一開始創業也沒有想過商業模式,當時唯一目標就是增加註冊用戶。後來,當我們發覺已經累積到這麼大的意見樣本後,其實可以做一些事。難的事情就在後面這一段──你找到一個idea(主意)之後,怎麼找到一個商業模式,讓自己可以生存。

接下來,困難的地方就是,如何透過這個商業模式規模化?你可以更快速地成長,或是能夠跨界應用在其他市場上。給各位一個數字:「5年內新創公司有95%都可以survive」。是不是很爽?大家都很想創業,超過5年後,只有5%以下的公司能持續存活。你要拚這5%,花這麼多機會成本,等於你和同儕都花了3年的時間,他們所獲得的經驗、或者是他們的收入,你創業有辦法跟他們比嗎?

其實當初我會創業,是因為我覺得不管有沒有成功,在創業學到的絕對會比你在X海這些甜蜜工廠,能夠獲得更好的經驗,所以我才覺得可以創業。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是什麼嗎?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就是,那些比你們有天份還要聰明的人,比你還要努力!這真的很恐怖耶!

在創業過程中,謝祥凡曾經歷收入歸零、也曾燒光存款。圖/翻攝Halu臉書
在創業過程中,謝祥凡曾經歷收入歸零、也曾燒光存款。圖/翻攝Halu臉書

其實我們有找很多實習生,他們都是比較好的學校,譬如說台大或政大,他們都比我當學生的時候還要努力,而且很有天份、非常的優秀。我們現在身為初級的創業者,都覺得「哇!其實還有很多很厲害的人!」他們都比我還要努力、睡得比我還要少,重點是他們的履歷都比我們還要高很多,我們在睡覺都感到汗顏。

勉勵大家可以好好思考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然後能夠專注、好好的去做,努力一點總是不會吃虧。最後,就是要感謝我的老婆,她才是我的co-founder(共同創辦人),因為她,我才有機會撐到現在。

希望大家可以好好走在自己的夢想上面,把每一個fancy(美好)的夢想叫醒,這是最棒的。

(內容編輯自2016.05「創新搞砸之夜」,整理:李妍潔)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307.jpg

Impact Hub Taipei

Impact Hub Taipei 坐落於台北捷運文湖線科技大樓站的靜巷內,為一共同工作空間,也是提供會員各種資源、靈感、合作機會與擴大社會影響力的獨特生態系統。
們是由社企創業家、創意者、活動策劃人、藝術家、自由工作者、專業人員等所組成的社群,我們採取正面、實際行動來改變這個社會及環境。

作者文章

社會新創組織適合你嗎?-Impact Hub Taipei指路

社會新創組織適合你嗎?-Impact Hub Taipei指路

不藏私-Impact Hub Taipei 聊「合作」要注意的事

不藏私-Impact Hub Taipei 聊「合作」要注意的事

集合公私影響力-Impact hub Taipei分享5個關鍵

集合公私影響力-Impact hub Taipei分享5個關鍵

不藏私!-Impact Hub Taipei如何聚攏「影響力」

不藏私!-Impact Hub Taipei如何聚攏「影響力」

最新文章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