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英數3成拿C 補救教學為時已晚

李家同創辦的博幼基金會,透過分級檢測,了解偏鄉弱勢生的程度。圖/報系資料照
李家同創辦的博幼基金會,透過分級檢測,了解偏鄉弱勢生的程度。圖/報系資料照
優質教育

【選文說明】

英語力是台灣年輕人走出去、面對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過去幾十年政府在國民的英語教育上,從小學到大學,投入不少心力,學習英文成為全民運動。

然而,台灣近幾年來的英語能力表現,卻不如預期,很多人學了10年英文,卻無法進行國際溝通,此外,學校教育也出了嚴重問題,英語的雙峰現象,暴露出嚴重的城鄉差距以及社經地位的落差。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國小、國中階段就放棄了英語,而這些學生大多是在偏鄉或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

年輕學子英語力無法面對國際競爭,到底是我們學校英語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年輕人缺乏學習動機?對孩童英語能力的焦慮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反應在7成的家長把小孩送英語補習班或雙語安親班。每年國中會考、大學學測或是英語能力國際排行榜一公布,我們就不斷地檢討,也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不管是雙語學校、閱讀教學或是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如何打造台灣未來年輕人的英語力,邀請您來一起關心、一起討論如何強化我們的英語教育。

我們在此拋出一些思考點,透過報導及專家的見解,希望讀者跟我們一起來啟動台灣的英語教育革命!


去年國中會考英、數仍有逾3成考生拿「待加強」的C,有的連九九乘法都不會,部分高中職暑假開班幫新生補救教學。但學者認為,補救教學應從小學做起,拖到中學為時已晚;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更直指,有大學電機系畢業生背不全英文字母,連工友都當不成,凸顯我國小學缺乏學力監控、品管機制。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回應指出,為確保國中小學生有基本學力,教育部已將補救教學向下延伸到小一開始;且除了課後補救,也在課中補救,依學生程度分組因材施教;並推動國中小策略聯盟、老師共同備課等專案及各縣市減C計畫。學生補救教學進步率已達7成,會考英、數C級人數4年來也已減了3%,未來減C的成效應會更好。

會考開辦4年來,英、數拿C的比率都逾3成,教育部投入不少資源補救教學,為何成效仍不彰?李家同直言,最大問題在於台灣不重視國小的基本學力及品管。

李家同舉例,有電機系畢業生找不到好工作,去應徵一家公司的工友,考默寫26個英文字母,卻因背不全而被刷掉。這凸顯國內教育從小學階段就沒把好關;補救教學也常淪為陪讀,沒找出問題點。

反觀李家同創辦的博幼基金會,透過分級檢測,了解偏鄉弱勢生的程度,從不會的地方從頭教起,去年部分據點英、數都沒人落入C。

台東池上國中數學老師詹永名,曾因補救教學成效獲教育部表揚,他說,該校幫新生檢測數學能力,發現有些連3位數乘法都不會,或不懂四分之一和0.4不一樣,很多人在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及小數點時卡關。

詹永名說,目前多數國小老師非數學系畢業,大多讀文科,數學只有一般人程度,不見得能有效教學。他後來和鄰近國小老師共同備課,協助他們釐清觀念,小學生數學不卡關,升上池上國中後,他配合晨間、午間及課後補救教學,班上C段班學生從4成多降到3成。如今教師檢定考要加考數學,以後情況應會比較好。

台中市教育局長彭富源說,補救教學不只要從小開始,也應在課中補救、有效教學,中市國小英語課試辦五、六年級3班分4組教學,最需協助、學習意願最低落的那組,以桌遊、兒歌等活潑方式教學,參加教育部的檢測都沒人拿C。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大甲—從媽祖信仰到藺草編織 女神與婦女一同書寫的女子路

大甲—從媽祖信仰到藺草編織 女神與婦女一同書寫的女子路

台灣國有林全區獲FSC驗證!驗證比例創亞洲最高

台灣國有林全區獲FSC驗證!驗證比例創亞洲最高

失聯移工合法化引爆爭議!勞動部座談一面倒反對轉正

失聯移工合法化引爆爭議!勞動部座談一面倒反對轉正

三峽區犬貓結紮、植晶片比例超高!遠高於全國平均

三峽區犬貓結紮、植晶片比例超高!遠高於全國平均

最新文章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