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都市裡的地方】為何「繁華衛星城市」也要創生?

2020/11/23 新莊騷/文:新莊騷編輯室

一個地方需要活化的不僅於「人口」流失,「人心」流失也是。

目前地方創生的議題,往往圍繞在人口流失較嚴重的鄉鎮。但與大都市有著密切交通和經濟聯繫的衛星城市,看似繁華,難道就不需要創生嗎?

首先,讓我們聊聊「創生」這個概念。正面來談,是結合地理及人文風情,讓各地都能呈現獨具特色的產業環境;背後來說,是希望改善人口數減少、高齡少子化,以及城鄉發展不均等社經問題。

但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人離鄉背井,如今要在台灣的六大直轄市落地生根,其實也相當不容易。在政府未解決房價過高這個「房間裡的大象」之前,大都市的周邊地區,其實承載著更多、也更滿溢的來往居民。而這些看似繁華的衛星城市,雖然人口日益激增,卻也同時在流失「人心」。

大都市的周邊地區,其實承載著更多、也更滿溢的來往居民。這些看似繁華的衛星城市,雖...
大都市的周邊地區,其實承載著更多、也更滿溢的來往居民。這些看似繁華的衛星城市,雖然人口日益激增,卻也同時在流失「人心」。 圖/刊物「新莊騷」提供

一個地方的價值,始終來自於認同感,而創生的脈絡也建構於此。

如果衛星城市的人們只把這裡當作棲身之所,縱然每天在此吃飯睡覺上班通勤,也宛如身處一座放大版的宿舍或餐廳,時間過得再久,也不易產生歸屬感。況且,當人們面對高不可攀的經濟目標,便會加倍汲汲營營,逐漸漠視那些需要傳承的歷史文化或傳統技藝;當環境日益都會化的同時,能夠聯繫人們的因子,也一點一滴地減少。

以新北市來說,縣市合併後的新莊、三重、蘆洲、五股、泰山等區域,除了交通日趨發達,生活機能也十分良好。「大家卻越來越覺得是文化沙漠?年輕人對於當地文史故事也越來越不了解?」當「我是台北人」取代了「我是XX人」,也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在地認同感。

另一方面,因為習慣跟大都會相比較,人們總忽略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美好,就像你去國外旅遊的路途驚喜,其實都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街巷風景。當人們察覺身邊的一切,就會擁有所謂的「幸福感」;當城市串起生活的連結,就匯聚成地方的「認同感」。

衛星城市的創生基礎是強大的,缺乏的是策展觸媒及行銷策略。正因這時代的休閒娛樂目不暇及,所以更要運用貼近線下的地方誌、講座市集、創意展覽,甚至量身訂製專屬活動;無論是新潮、懷舊、驚奇、衝突,或能引起議題討論的在地元素。

逛進國寶大師的筆下-仁愛彩繪村

 圖/刊物「新莊騷」提供
圖/刊物「新莊騷」提供

從捷運幸福站走來約五分鐘路程,便能轉進福樂街,踏入充滿新莊老記憶的3D彩繪村。當初藉由仁愛里長吳俊聲用心堅持,邀請了國寶級繪畫大師:紀雲煙的執筆創作,繪製十多幅古早的文化意象;不僅留住上一代的輝煌記憶,也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認識新莊。

路口迎客的是新莊傳統鼓藝,側牆還繪有一面大鼓,能讓遊客搭配製鼓老店《响仁和》的兩支鼓棒,透過鏡頭呈現互動擊鼓的趣味視覺。再往內還有當年新莊河港繁盛的米市巷、復古麵攤、電影院、柑仔店、布袋戲及農耕生活等,一直延伸到莊嚴的福德宮,記得停下腳步誠心參拜喔!

歷史與當今的匯聚-中港大排

中港大排興建於1989年,總長約2.5公里,由新莊、泰山、五股等地雨水匯聚而成,集流面積逾一千六百公頃,與貴子坑溪交會流入二重疏洪道,最後由淡水河出海。2012年在「中港大排污染改善暨河廊環境營造工程」整治完成後,成為了媲美首爾清溪川的美麗河廊。

中港大排上共有七座橋,且每座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名字,近年來更於多處增添3D立體彩繪,使這裡成為親子散步與網美拍照打卡的人氣景點。無論清晨還是夜晚,總能看到人們在此跑步或悠閒休憩,不用與車爭道,更能於喧囂城市中感受水漾綠意。

一條中港大排,大大地改變了附近居住的生活品質,除了解決舊時容易淹水、堆積垃圾的環境問題,也提升了整體社區的在地認同。

2012年,在「中港大排」整治完成後,解決舊時容易淹水、堆積垃圾的環境問題,也提...
2012年,在「中港大排」整治完成後,解決舊時容易淹水、堆積垃圾的環境問題,也提升了整體社區的在地認同。 圖/刊物「新莊騷」提供

用經營「地方品牌」的概念進行策動,將會是衛星城市的創生脈絡。衛星城市不是一種依附,也不是一種寄居。用地方創生喚醒沉睡的認同意識,強化居民互動,引發觀光話題,促進創業回流。未來就能像恆星一樣閃耀奪目!

本篇文章出自《新莊騷》第二期下一站,幸福

看更多資訊:可至《新莊騷》臉書專頁

延伸閱讀

>>馬祖老店荒廢50年,青年接手煲出家鄉味!

>>【留鄉】8年級生:我喜歡員林,想改變家鄉

>>走吧回鄉!青年迴流 顧創生也顧老鄉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法國已禁止部分國內短程航線。只要兩地之間的旅程能靠火車在2.5小時內完成,相關航...

法國禁止「短程航線」!2.5小時內可靠火車完成的航線不准飛

2023/05/25
環保署規畫以塑膠循環為目標,若購置家電用使用再生塑膠,可享有「綠色費率」。 圖/...

7/1起電子產品業者添加「塑膠再生料」可享處理費85折

2023/05/25

【倡議圈活動】移工教育組織 One-Forty 家訪返鄉移工 意外在印尼發現「台灣村」

2023/05/24

最新文章

羅素萍到台東定居,開二手書店改變在地。 圖/施鴻基攝影

去書店住1晚-青年東漂開書店,邀約「以書換宿」

2021/08/12
恆春鎮紅氣球書屋是南屏東唯一的獨立書局,來自各地的打工換宿小幫手,也被店主人的熱...

南漂恆春開書店-「書耕」一家價值不在來客數的店

2021/08/11
東區青聚點以宜蘭中興文創園區具文資身分的4號倉庫作為實體據點。 圖/教育部青年發...

全台北中南東4處「創生聚點」出爐,衝9月開放!

2021/08/03
詩人作家小令是當日的講師,她手裡拿著的是自己的作品《日子持續裸體》。 圖/沈育琪...

「楫文社」不只是書店-讓讀者與作者,以文會友

2021/04/26
學生採收紅藜。 圖/廖肇瑞提供

盤中飧自己種-小學童幫自己農田雜糧打傘擋雨

2021/02/18
新竹火車站。
 圖/陳正興攝影

想在春節「鬧中取靜」,島內散步指路「台灣好境」

2021/02/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