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把社會抽象問題具現化-然後,「一塊社計」找解方

2022/02/15 陳怡臻

近年,各媒體平台常會出現「設計思考」、「社會設計」等字眼,但除了相關詞彙討論度很高,你真的知道它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應用嗎?

「『設計』、『思考』和『社會』都是很常見的名詞,不管是誰都一定聽過,或有初步的認識,但也因為這些詞彙通俗又抽象,以致大家很難對什麼是社會、什麼是設計有明確的共識。」一塊社計創辦人石玉華,希望成立工作室,讓更多人認識社會設計,解決更多問題。

一塊社計創辦人石玉華與先生龎博宇,盼成立工作室後,讓更多人認識社會設計,解決更多...
一塊社計創辦人石玉華與先生龎博宇,盼成立工作室後,讓更多人認識社會設計,解決更多問題。 圖/陶滸攝影

充滿社會使命的教育魂,遇上設計思考

今年33歲、畢業於台大社會系的石玉華,一直都對教育充滿熱忱,「念了社會學總覺得要努力去發掘不公平的事,為社會做點什麼。」抱持這樣初衷的她,在2014年到Design for Change台灣工作、首次接觸到「設計思考」後,才發現是推動創新相當重要的工具。

2009年發源於印度的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將設計思考當成推廣教育創新的工具,鼓勵孩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目前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開展。DFC台灣則是在2010年,由當年還是師大附中教師的許芯瑋發起、取得總部授權後成立。

「DFC讓我認識設計思考,而後來學習的社會設計就是運用設計思考,與相關社群共同合作,為眼前面對的社會議題找出新的施力點。」石玉華說。

畢業於台大社會系的石玉華,一直都對教育充滿熱忱,「念了社會學總覺得要努力去發掘不...
畢業於台大社會系的石玉華,一直都對教育充滿熱忱,「念了社會學總覺得要努力去發掘不公平的事,為社會做點什麼。」 圖/陶滸攝影

DFC就像石玉華踏入社會設計的入門磚,工作四年來,她參與過無數體制內、外的教育創新專案,在活用設計思考的同時,也積累許多與教師、學生和家長互動的經驗,一起探究各種第一線的問題。

「社會設計強調透過觀察與感受,發掘社會中矛盾、不對勁的事,並與利害關係人合作討論,為問題找出改善的可能。」她解釋,對社會正義與平等的關懷,和社會學很像,「但比起質化或量化的學術研究,社會設計更趨近一種不斷變動、充滿活力的動腦和手做的過程,很適合像我這樣不安於室的人。」她笑著說。

「不安於室」如她,四年後,石玉華有了出國進修的想法。「除了執行專案、解決眼前問題,我覺得如果要繼續走這條路,就要做更深的認識和研究,所以我想結合社會學、設計思考和這幾年的經驗,出國看看別人怎麼做。」她說。

石玉華在DFC工作四年來,參與過無數體制內、外的教育創新專案,在活用設計思考的同...
石玉華在DFC工作四年來,參與過無數體制內、外的教育創新專案,在活用設計思考的同時,也積累許多互動的經驗,一起探究各種第一線的問題。 圖/蔡婷欣攝影

社會設計工具體驗工作坊。 圖/石玉華提供
社會設計工具體驗工作坊。 圖/石玉華提供

赴美進修,學著從解決問題到參與設計

石玉華就讀的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的社會設計研究所,以創意解決社會問題聞名,提供學生許多實際參與社會設計專案的機會。其中,與巴爾的摩市(馬里蘭州最大城)衛生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資訊中心合作,協助當地婦女更認識自己、並有能力制定專屬自己的家庭計劃策略,就是令石玉華印象深刻的經驗之一。

她解釋,巴爾的摩市是美國非裔歷史相當重要的考據地,早期多數非裔人士都曾為奴隸,至今仍有許多非裔人士居住。他們一路從非裔市民在黑奴時代的生育觀開始,到解放運動後,非裔女性在醫院被無預警結紮的悲劇歷史,都做了通盤的考察。

除了研究文化與歷史,她指出,社會設計必須用更活潑的方式找出使用者的經驗與需求。為此,他們設計了避孕藥、保險套、懷孕等圖卡,讓受訪婦女透過互動的小遊戲,排序、歸納出自身在避孕與生育上的經驗。

石玉華就讀的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的社會設計研究所,以創意解決社會問題聞名,提供學生...
石玉華就讀的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的社會設計研究所,以創意解決社會問題聞名,提供學生許多實際參與社會設計專案的機會。 圖/石玉華提供

藉由這些過程,他們發現:即使是現代美國,醫師與當地婦女之間還是存有權力不對等的情況,許多婦女不敢對醫師說出自己的想法,醫師也不會詢問婦女的感受,「越不敢表達真正的需求,就很難設計出適恰的家庭計劃(意指:避孕的方式)。」她說。

接著,他們設計出了一個名為Family Planning Toolkit(家庭計劃工具包)的桌遊兼工具包,裡面有避孕器的模型和引導手冊,讓婦女在遊戲中學到和性行為、節育有關的知識,這項寓教於樂的設計,後來還獲得了2019年 GD USA Award in Health + Wellness的肯定。

這段留學期間,石玉華還參與過與「非裔婦女生產安全」、「當地空屋問題」相關的專案,並曾與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紐約市政府社會局合作交流過,各種「參與設計」的實務經驗,讓她的進修之旅收穫滿滿。

Family Planning Toolkit(家庭計劃工具包)的桌遊兼工具包,...
Family Planning Toolkit(家庭計劃工具包)的桌遊兼工具包,裡面有避孕器的模型和引導手冊,讓婦女在遊戲中學到和性行為、節育有關的知識。 圖/石玉華提供

社會設計必須用更活潑的方式找出使用者的經驗與需求。 圖/石玉華提供
社會設計必須用更活潑的方式找出使用者的經驗與需求。 圖/石玉華提供

教育+創業,與各界一起做社會設計!

「將設計的價值推廣與展現在提升社會正義、促進社會創新與改革之上。」回想在美求學的時光,石玉華說,這是馬里蘭藝術學院社會設計中心對社會設計的定義,也是如今持續影響自己的一句話。

經歷解決第一線問題,到實際參與專案設計的洗禮,回國後的她,受母校台大社會系之邀、開設了「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將多年所學,導入她心心念念的教育領域,同時,她也與在DFC台灣時認識的先生龎博宇,成立了一塊社計工作室,繼續挖掘社會問題。

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他們就已和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家扶基金會、長腳衣櫥計畫、環保署、DFC台灣、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等各種不同組織,合作社會設計專案或舉辦工作坊,領域相當多元。

石玉華說,「一塊社計,顧名思義就是『一起』來做社會設計的意思。雖然才剛起步,未來挑戰還很多,但我們想透過互動與教學,集結眾人之力,為社會問題找出創新解方的初衷,是不會變的。」

延伸閱讀

>>畫出改變世界的提案 SyndAvant設計師讓倡議開花

>>藝術場館的未來行動:融入氣候變遷意識的3個提案

>>你想過「跳舞」也能發電嗎?-藝術加綠能多神奇!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作者文章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

油車再見!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破千萬輛

2023/06/04
國際旅遊平台列台南為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圖/台南市觀旅局提供

台灣之光!台南入選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2023/06/03
圖/Impact Hub

【倡議圈活動】一起創造共善的社會,卡地亞 2024 年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項開放申請!

2023/06/02
敘利亞庫德族男孩 Aylan Kurdi 在搭船逃難途中不幸溺斃,其遺體倒臥在海...

「我們只想活得像個人!」撕掉刻板標籤,藏在難民故事背後的吶喊

2023/06/02
圖/ChopValue提供

免洗竹筷變身室內藝術!加拿大B型企業擺脫一次性文化

2023/06/02
圖/pexels

《人選之人》性騷擾真實版! 面對色狼權力金鐘罩,我們「不要算了」好不好?

2023/06/01

最新文章

台灣第一位鯨豚攝影師金磊以無盡的熱愛擁抱著海洋,透過鏡頭捕捉每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等待每一個未知中「對」的畫面-鯨豚攝影師金磊: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段驚奇旅程

2023/06/01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