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最新文章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編按:台灣是全球前5大鯊魚獵捕國,許多鯊魚煙、魚丸等食品來自「近危」甚至「瀕危」物種。陳徵蔚在《海洋在哭》書中提到,破壞性極大的「底拖網」漁法,如推土機般剷除海底生態,導致大量混獲生物遭丟棄,生態復原需數十年。在漁民反彈、缺乏監管下,相較於馬爾地夫的永續生態旅遊,台灣要實現海洋永續,仍面臨保育與經濟發展的抉擇。

永續生態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編按:當家不再是避風港、當街頭成了相對安全的選擇,女性無家者的生存戰便充滿掙扎與危機。《街頭的流離者》作者楊小豌透過涵涵的故事,揭示了女性街友在恐懼中尋求依靠,卻往往深陷更大的危險。當庇護資源無法真正觸及,無處可躲的她們又該如何走出困境?

社福弱勢
「志願單親」是什麼?一種不依賴伴侶 也能擁有完整家庭的選擇

「志願單親」是什麼?一種不依賴伴侶 也能擁有完整家庭的選擇

編按:《志願單親》作者Cindy透過與好友的一次早午餐,接觸到「志願單親媽媽」這個群體,開啟了一場生命探險。本書除了介紹了「志願單親」的定義、多元途徑,以及美國相對完善的法規環境。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對「自己生養」的疑慮,並在「志願單親媽媽」社團中找到支持與解答,不僅呈現了「志願單親」的多樣面貌,也反映了現代女性在生育選擇上的自主意識。

性別平權
全面禁用陷阱就對了?野生動物救援的悲劇在暗處不斷上演

全面禁用陷阱就對了?野生動物救援的悲劇在暗處不斷上演

編按:在自然界中,生存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最大的威脅往往來自人類的設計。《傷獸之島》作者綦孟柔從一隻受腳傷大冠鷲的命運,帶我們深刻反省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的方式;「陷阱管理」仍在暗處傷害著無數生命,這不只是野生動物的困境,也是人類社會在生態與生計之間拔河的難題,或許還有更多溫柔且可行的方法,讓人與自然找到真正的平衡。

永續生態
一段野生動物獸醫生的告白:給牠「一碗乾糧」才不是救浪浪

一段野生動物獸醫生的告白:給牠「一碗乾糧」才不是救浪浪

編按:街頭流浪的犬貓,惹人憐愛的聲聲叫喚,總是吸引人類買來「罐罐」餵食,餵飽一餐、滿足牠們的飢餓。然而,人類可曾試想過,即便是定點餵養,只要牠們沒有一個家,每一次餵食都可能是與牠們的最後一見。《傷獸之島》紀錄作者綦孟柔,擔任野生動物獸醫師救傷、保育的第一線視角,提醒著「愛動物」的我們,不打擾才是對野生動物最好的溫柔。

永續生態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一位巡山員面對山林亂象的無奈告白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一位巡山員面對山林亂象的無奈告白

編按:台灣山林的美麗,吸引了無數遊客,但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浪漫巡山員》作者阿步,以巡山員的親身經歷,揭露了林木間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從亂丟垃圾、破壞植被,到不尊重野生動物,這些行為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更傷害了這片翠綠家園。最後他也沉痛呼籲,每一位登山客都應具備保護山林意識,以免這片美麗的土地繼續遭受破壞。

永續生態
巡山員在刀口上討生活...面對山老鼠,他們能做什麼?

巡山員在刀口上討生活...面對山老鼠,他們能做什麼?

編按:巡山員可以抓山老鼠嗎?事實上,巡山員不僅缺乏足夠執法權力,盜伐者善於鑽法律漏洞,加上工作環境惡劣、風險高、得不到足夠支持也讓巡山員工作上更加困難。《浪漫巡山員》作者阿步,以一名巡山員在深山與山老鼠「玩鬼抓人」的經歷,揭露山林盜伐的嚴重性,以及巡山員的工作困境。

永續生態
跨國家庭難題...台越混血少女看不懂中文 為何仍要獨自上法院?

跨國家庭難題...台越混血少女看不懂中文 為何仍要獨自上法院?

編按:跨國婚姻在現代早已不稀奇,但家庭功能不全的混血二代卻面臨教育資源匱乏、語言與文化隔閡等適應不良問題。面對破碎的跨國家庭的困境,《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作者羅漪文,在書中寫下她擔任通譯時協助處理的眾多司法案件中,混血孩童在家庭衝突、身處兩國之間無所適從的無奈。

社福弱勢
東南亞移工吸毒犯罪上法庭 司法通譯該同情或無情?

東南亞移工吸毒犯罪上法庭 司法通譯該同情或無情?

編按:司法通譯的工作是為移工在法庭上進行翻譯,必須維持中立的旁觀者角色,然而,現實情境卻充滿道德難題。《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作者羅漪文從事司法通譯工作以來,看見通譯人員與犯罪同胞之間的複雜情感,對於在大好青春就犯下大罪的年輕人,他們不僅憐惜,也感到憤怒。

社福弱勢
他們為何「孤獨死」?解剖受霸凌少年、酗酒者生前的蛛絲馬跡

他們為何「孤獨死」?解剖受霸凌少年、酗酒者生前的蛛絲馬跡

編按:人為什麼會變得孤獨?他們生前發生了哪些事情?《不平等的大體》作者西尾元是一名資深法醫,從業多年以來,見過許多因孤獨而死亡的大體,像是遭霸凌而跳樓的少年、災後失去照顧者的人,以及嚴重酗酒而亡的獨居者。透過這些案例,西尾元直截了當點出日本現今的社會問題,也讓讀者一窺平時難以想像的法醫工作日常。

社福弱勢
「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詛咒、飆升8倍的自殺率...學生的過勞壓力究竟是在滿足誰?

「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詛咒、飆升8倍的自殺率...學生的過勞壓力究竟是在滿足誰?

編按:台灣學生在填鴨教育體制下,被迫面對過勞的惡性循環,儘管教育改革推崇興趣導向,但成功故事仍以「苦讀」為核心,暗示唯一途徑。資深高中英文補教名師張祐嘉(楊陽老師)在《要讓孩子贏過誰》書中寫下自己親身接觸的怪象與實際案例,在一味追求成績的背後,家長們應該反思,孩子的幸福和心理健康應該被放在哪裡。

社福弱勢
日本大體解剖陷「不平等」困境 全國法醫剩150人瀕臨滅絕

日本大體解剖陷「不平等」困境 全國法醫剩150人瀕臨滅絕

編按:日本法醫人力不足,使全國各地出現「不平等」現象——地區之間的大體解剖率相差極大,除了造成許多屍體無法查明死因,也可能產生犯罪調查偏誤。而人力荒也導致《不平等的屍體》作者西尾元任職大學的法醫學教室,收到的大體數量增加至10年前的兩倍,加重工作負擔,他也點出日本屍體解剖率持續低迷的關鍵原因。

社福弱勢
「打黑熊」會招來厄運 為何仍有部落族人觸犯禁忌?

「打黑熊」會招來厄運 為何仍有部落族人觸犯禁忌?

在歷史變革下,原住民族被迫離開傳統獵場,如今青年們再度依循長老們走過的道路,走回先祖們曾經的家。《記憶砌成的石階》作者雪羊跟隨這群布農族青年的步伐,體驗古道的美,也親耳聽見族人分享黑市非法買賣黑熊與熊鷹的傳聞。

永續生態
兒少性侵案65%是「家內性侵」 為何9成不敢報案?

兒少性侵案65%是「家內性侵」 為何9成不敢報案?

全台2022年的性侵受害者中,將近6成是未成年人,當中又有65%是家中親人所犯的「家內性侵」,資深社會記者戴志揚在《誰讓青春沒有明天》一書中,揭露青少年不願向外求助的原因,除了自責、受威脅,也害怕原本美好的家庭就此破碎。

性別平權
走上絕路的孩子們…當鍵盤殺手是同班同學 媽媽挺身仍擋不住

走上絕路的孩子們…當鍵盤殺手是同班同學 媽媽挺身仍擋不住

隨著科技演進,霸凌的型態也從有形的肢體傷害,延伸至無形的網路霸凌,《誰讓青春沒有明天》一書中,資深社會記者戴志揚看見網路霸凌如何對青少年的身心帶來巨大壓力,甚至讓他們有了自殺的念頭。

SDGs教育
強迫症患者耗費7年開口說真相    換來一句:「你別想太多!」

強迫症患者耗費7年開口說真相 換來一句:「你別想太多!」

編按:她18歲,患強迫症11年,其中7年獨自奮戰。無論是家人誤解或老師體罰,甚至一度她想結束生命,她都未曾說出這份祕密。她控制、壓抑、偽裝,非常努力地活得像一個「正常人」。 這是台灣第一本由強迫症患者書寫自身疾病的書。她想告訴台灣50萬的強迫症患者:「接受自己,並不可恥,反而很有勇氣。」

社福弱勢
憂鬱世代:「我想當個正常人」− 學習等待,是最好的藥方

憂鬱世代:「我想當個正常人」− 學習等待,是最好的藥方

他是家中獨子,從小父母送他學才藝。考上彰師大,之後轉學政大。他擔任班代,也參加系排、系羽、諮輔志工及高教深耕計畫等,更是同學、朋友傾訴心事的對象。他的一切,完美。但,他崩潰了。他說:「我是一個自卑的人。」 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的治療有其極限,他卻像拿把刀,切開自己的內心,他說:「我是一個自卑的人。」這誠實到讓人震顫,但也讓他不再逃避,溫柔擁抱傷痕的自己,而這是他能走出輕度憂鬱症的原因......

社福弱勢
「被人發現我看身心科怎麼辦?」憂鬱症患者:求診,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被人發現我看身心科怎麼辦?」憂鬱症患者:求診,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編按:他是家中獨子,從小父母送他學才藝。考上彰師大,之後轉學政大。他擔任班代,也參加系排、系羽、諮輔志工及高教深耕計畫等,更是同學、朋友傾訴心事的對象。他的一切,完美。但,他崩潰了。他說:「我是一個自卑的人。」 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的治療有其極限,他卻像拿把刀,切開自己的內心,他說:「我是一個自卑的人。」這誠實到讓人震顫,但也讓他不再逃避,溫柔擁抱傷痕的自己,而這是他能走出輕度憂鬱症的原因......

社福弱勢
踏上人生的最後一哩 安寧照護不讓你走投無路

踏上人生的最後一哩 安寧照護不讓你走投無路

大家都知道安寧照護是照顧著生命即將走向終點的人,然而,有的時候,生命還沒走向終點,選擇卻已經走向終點。走投無路的人生,也時常敲響著安寧照護的大門。

熟年高齡
「爸,我和你不一樣」 接體員大師兄的故事

「爸,我和你不一樣」 接體員大師兄的故事

我常在想,如果我爸沒生病,我不會想當照服員;如果我爸沒過世,我也不會想來殯儀館工作。我爸年輕的時候沒教我什麼,但他生病之後,我人生卻因他而改變,我為他而去做那些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社福弱勢
udn-loading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