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用陷阱就對了?野生動物救援的悲劇在暗處不斷上演

陸地生物

全面禁用陷阱就對了?野生動物救援的悲劇在暗處不斷上演。 圖/Shutterstock
全面禁用陷阱就對了?野生動物救援的悲劇在暗處不斷上演。 圖/Shutterstock

編按:在自然界中,生存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最大的威脅往往來自人類的設計。《傷獸之島》作者綦孟柔從一隻受腳傷大冠鷲的命運,帶我們深刻反省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的方式;「陷阱管理」仍在暗處傷害著無數生命,這不只是野生動物的困境,也是人類社會在生態與生計之間拔河的難題,或許還有更多溫柔且可行的方法,讓人與自然找到真正的平衡。

陷阱造成的傷,一直都是野生動物的救傷治療中,最令我們感到掙扎的傷。

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四肢或翅膀缺一不可,但「陷阱」通常會導致牠們的部分肢體殘缺,程度嚴重者,很可能影響到後續的生存機會。即便是身體再強壯的動物,卻因為瞬間的陷阱傷害,一條生命最後只能以安樂死收場。

沒有腳的猛禽 等於失去在野外生存的工具

救傷中心曾經收到一隻中了陷阱的大冠鷲,牠的精神狀態很好,不停地想反抗我們的保定。但就在牠反抗的同時,我注意到牠的右腳少掉了整個腳爪,左腳的腳爪也有缺損。

檢視傷勢時,我查看了一下牠的體態──以滿分5分來說,這隻大冠鷲是很健壯的四分,羽毛柔順又有光澤,且年紀應該不大,或許正值青年期。然而以牠雙腳的狀況來看,是無法抓取食物或長時間站立的。

大冠鷲是猛禽。而猛禽沒有了腳,就失去了生存的工具。

2015、16年左右,以3D列印動物義肢的做法正夯,考量到牠的健康狀態極佳,我們想嘗試積極治療,看看有沒有機會幫助這隻勇猛的大冠鷲重返天際。

在實際做出義肢之前,我們先使用一些簡易的包紮,讓牠練習以雙腳站立。觀察到的情況還不錯,牠在籠舍內可以用包紮的雙腳降落在平臺上,甚至踩著獵物,成功捕獲小雞。

隨著時間過去,大冠鷲漸漸習慣了籠舍的生活,但始終沒有習慣人類的打擾,只要有人進去清理籠舍,牠就嚇得四處衝撞。然而,失去雙爪的牠無法很準確地抓著網格,往往用頭去減速,使得鼻孔周圍的鼻蠟膜部位反覆地擦傷出血,羽毛也每天都會斷掉幾根。

不過在這段嘗試期間,得知大冠鷲的確能適應腳上的異物,看來靠3D技術列印義肢應該可行。

但是問題來了:萬一未來野放之後,義肢需要調整或是出狀況,我們要如何捕捉這隻大冠鷲回來呢?假使抓不回來,原本希望對牠有幫助的義肢,在野外卻有可能害死牠。

花了3個月想盡辦法,我們只能悲傷地承認,現階段沒有人力及資源能夠長時間地追蹤大冠鷲,也沒有比較實際的方法可以定期地成功捕捉牠回來,為牠調整義肢。

那麼長期收容呢?但就像清理籠舍的狀況,身為野生動物,牠無法接受人類自以為低頻度的打擾。

最後,我們只好決定使用過量的麻醉藥劑,安樂牠。為牠施打藥劑的人是我。照顧了牠3個月,如今卻從希望墜入失望,我以聽診器靜靜地聽著牠的心跳從強而有力,到一片寂靜……。

只能告訴自己:「換個角度想,儘管令我們失望,但至少沒讓這隻大冠鷲陷入被人類長期收容的絕望。」

獸醫助理忍不住落淚,我沒有安慰她,而她也沒有給我安慰,只是轉頭說:「我要去餵其他動物了。」我想我們知道一旦出聲安慰彼此,會抓不住心中那條最後的理智線。

禁用「獸鋏」?野生動物恐怕連救援的機會都沒有

動物保護法》於2011年增修條文,規範任何人不得製造、販賣、陳列及輸出、輸入獸鋏。許多年過去了,在救傷單位這端,獸鋏傷害動物的案例看起來確實減少了,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例如,被安樂死的大冠鷲正是中了獸鋏陷阱。

事實上,坊間仍有販賣管道。動物的傷亡縱使減少,獸鋏卻並未消失,研究員依然在山林中發現擺放於落葉草徑中的獸鋏,甚至差點踩到。

不像都市遍布監視器,若有宵小,警方可透過監視器循線追查;在山林裡,研究員差點踩到的那個獸鋏究竟屬於誰,始終只有放獸鋏的那個人知道而已。

由於製造及販賣容易,追查卻極困難,因此儘管檯面上禁得火熱,檯面下的使用仍然沒有降溫。

過去吵禁「獸鋏」,近年來則是吵禁「套索」(俗稱「山豬吊」)。比起獸鋏,套索更是難以捉摸,甚至只要用五金行的幾個零件就做得出來。

有人主張:套索陷阱如此殘忍,就不應該使用啊!然而若以「禁用」、「罰則」的方式強硬阻斷,往後受傷的動物很可能便直接消失在山林裡,連被救援的機會都喪失了。

2023年有支紀錄片《一隻臺灣黑熊之死》,片子的最後,黑熊喪命於人類的槍口下──因為獵人以為誤捕黑熊會受罰,所以在野外解決了牠。

若不是黑熊的身上裝有發報器,這起悲劇將永遠被埋藏在山林裡。

每頭需要救援的黑熊絕大多數是受套索所傷。但由於黑熊並非捕獵的目標物種,所以民眾發現時,多會通報救援。

除了被人發現並救援的黑熊之外,森林中的自動照相機也曾錄下缺手掌或手指的黑熊身影。不只是熊,各種動物都有可能會中套索,受困於陷阱。

那麼,套索究竟應不應該被禁止使用?或者說,如何禁用?

人熊可共存?「陷阱管理」在生態與生計之間拔河

2020年2月11日,《動物保護法》已公告禁用套索,但在第21條、21之1條中,針對「危害人身財產安全」的狀況給予例外。原住民狩獵亦仍有保障,可不受《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9條規範。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人類主導的社會,生態固然極為重要,但人身安全與民生經濟的考量,還是優於生態環境。

當地方農民出現作物受損的情況時,陷阱類的工具就是他們很容易可以取得用來阻擋動物的方法。儘管國外有各種友善動物的危害防治方式,不過臺灣現行的腳步稍慢了些,運用在這方面的經費也不足以讓大部分的農民落實使用。

如此一來,陷阱的管理,就必須符合野生動物、原住民、農民等各種不同類群的需求。

因此若強力地要求全面禁用,只會造成對立。加上套索的來源難以追查,若強硬地祭出禁用規範及罰則,恐怕只會讓各種中了套索陷阱的動物,等同於被「就地掩埋」。

《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子》。 圖/寶瓶文化提供
《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子》。 圖/寶瓶文化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70.png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作者文章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最新文章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24年來最北!台灣黑熊出沒桃園原民部落 顯示山林族群逐漸恢復

24年來最北!台灣黑熊出沒桃園原民部落 顯示山林族群逐漸恢復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