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絕路的孩子們…當鍵盤殺手是同班同學 媽媽挺身仍擋不住
新世代青少年正面臨網路霸凌的嚴峻危機。他們在網路環境下成長,生活作息幾乎都依賴網路,無法避免在網路上被別人評價。在心智不夠成熟下,承受不了酸言酸語,一時想不開便走上絕路。
根據兒福聯盟2022年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兩成的兒少曾遭受網路霸凌,其中有一半的情緒受到嚴重影響,更駭人的是,26%的孩子曾想過要傷害自己。這顯示網路上的言語霸凌讓孩子們深受困擾,感到焦慮。
國中女兒遭霸凌 媽媽挺身仍擋不住抹黑
有個2019年的案例,很讓人心疼。
國二女學生依依某天凌晨收到臉書私訊,卻是一個男同學以粗鄙的文字問:「你是不是想被X?」依依並未理會。然而,這段言語騷擾在全班流傳開來,讓她飽受嘲笑。不少同學更仿效著傳給她不堪入目的訊息內容,甚至問她:「有沒有在『援』?」
依依大受打擊之下,情緒低落,連家人也不太搭理。媽媽見女兒不對勁,再三追問,才得知女兒原來正遭受各種流言訕笑。
她心疼又憤怒地在女兒的臉書PO文,嗆道:「我這個媽非常凶悍。」「同學們,等著學務處通知你們的父母親!」但這群國中孩子根本不在乎,反而群起猛攻依依的媽媽,並將對話截圖PO到班級群組內,刻薄地嘲諷她們母女,隨後將依依踢出群組。
為了保護女兒,媽媽將依依的同學、好友聯絡統統封鎖,未料引爆更大的回擊浪潮,同學用更恐怖、無情的字眼大量抹黑攻擊,還有人直接嗆這位媽媽。
最後,依依出現了放棄自我的嚴重憂鬱傾向,多次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幸好都保住小命。
青少年被霸凌到想尋短 董氏基金會點出2大主因
類似依依的案例,在台灣校園中層出不窮。
2023年,董氏基金會分析青少年的自殺原因,發現網路霸凌、校園霸凌是主因,而憂鬱情緒嚴重到需要專業協助者約占37%,意圖自殺者更占了一定的比例。根據統計,每年遭霸凌的青少年約有2萬8千多人,意圖自殺者約5千人。
尤其在疫情期間,青少年長時間在家遠距上學,增加了網路互動機會,又形成更多霸凌的成因。
不知自己陷霸凌 以為只是自己不夠好
大多數被害者甚至不清楚自己正遭到霸凌,反而開始質疑自己,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才會被別人討厭」。
同樣是2019年,某天我在派出所,有位年輕媽媽慌張又氣憤地前來報案,大喊著:「我一定要告死那6個同學!」
她不斷詢問值班警員,她的女兒遭同學集體在網路上辱罵,要如何處理,並激動地表示一定要告這6個人公然侮辱,而且絕不和解。她對著員警哭訴:「我女兒快要1個月不講話了!我很怕會發生事情……」
原來她讀國一的女兒,3個月前被國小同學拉進群組後,疑似和同學吵架,結果遭到集體圍剿,同學不斷用「婊」、「賤人」叫她,還罵她「當狗也不配」、「只夠格吃屎」。
少女向來把這些老同學放在心裡第一位,不了解為何自己的道歉,大家置之不理。她不斷地質疑自己一定是哪裡做錯,得罪了大家。又擔心退群會被孤立、不回訊息會讓同學更生氣,因而任人辱罵,一方面又極度自責。
漸漸地,她開始不和家人說話,整天關在房內,還曾想離開家,甚至有尋短的念頭。
家人原以為她是上國中不適應,為了功課煩惱而心情不好。直到有天姊姊因手機壞了,借用她的手機,不經意地看到群組的對話才恍然大悟,妹妹的行為異常原來事出有因!女孩悶了數個月的遭遇和壓力才終於曝光。
陽光笑臉的背後 藏了大人不知的秘密
在孩子陽光笑臉的背後,隱藏了太多不願對大人說出的祕密,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是觸發他們理智斷裂的因子。
寫到這裡,我眼前浮現那個長期遭受網路霸凌的國一男生,同學形容他最後微笑著揮手道別的身影……
國小時,他是表現優異的運動高手,相當受到同學歡迎。任誰也想不到在那陽光外表底下,隱藏著一塊陰影──或許因為是校園風雲人物,有同學眼紅,在網路上對他謾罵、放話要整他,甚至抹黑他偷東西、騷擾女同學。
升上國中後,他擔任球隊副隊長,加上外型高大,成為學姊、學妹們眾星拱月的對象。但隨著他人氣漸增,愈來愈多學長及同學開始加入攻擊他的行列。不過青春期的荷爾蒙,讓他的情緒被挑動,仗著身材不輸人,他也開始找在網路抹黑自己的同學拚輸贏。
2022年3月,男孩又為了同學在網路上罵他一事,和對方起衝突,但最後反而是他吃了一支大過,又淪為大家在網路上的笑柄。當時他並未表現得多受傷,依然與大夥談笑、打球。
兩天後,上午第二堂課剛結束,他站在走廊上,微笑著向聊天打鬧的同學們揮手道再見,大家還沒反應過來,他已轉身,攀過欄杆……
「聽說他長期被網路霸凌,因為被記過很難過。他墜樓前,還跟同學們揮手說再見……身為家長的我聽了心中好傷痛,一個小孩就這樣走了,真的很心痛……」
事後,不少目擊同學的家長紛紛在自己的臉書上寫文悼念。但是又如何?孩子終究還是離我們遠去。
- 本文摘自:《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23 年 11 月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