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性別平等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 她們該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之處? 圖/Unsplash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 她們該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之處? 圖/Unsplash

編按:當家不再是避風港、當街頭成了相對安全的選擇,女性無家者的生存戰便充滿掙扎與危機。《街頭的流離者》作者楊小豌透過涵涵的故事,揭示了女性街友在恐懼中尋求依靠,卻往往深陷更大的危險。當庇護資源無法真正觸及,無處可躲的她們又該如何走出困境?

涵涵是個身形嬌小的女子,光聽她的娃娃音和童趣的表達方式,無法判斷她的歲數。當她摘下口罩後笑開來,見到她缺了許多顆牙齒的笑容,才讓人驚覺她反差的年齡。

她經常穿著寬大的長裙,獨自拖著笨重的皮箱,總戴著醫用手套,掩蓋長期困擾她的皮膚感染。平時她行蹤神祕,多半尋覓較隱密無人的地方過夜,唯有在固定發放物資的地點周圍才有機會看到她的身影。

有時涵涵會多留一些食物,要帶到家附近的車站交給親人,或是帶去露宿處,分享給其他街頭上的老弱婦孺。

在以男性為主體的無家者群體中,大部分女性都展現出對於肢體接觸的高度防備和反感,涵涵有點不一樣:她在互動中習慣展現一種親暱,但笑容的背後卻可能潛藏著極大的壓抑或不適。有時我們會收到涵涵傳來訊息控訴誰碰到她的身體,她不喜歡這些肢體接觸,但又因為害怕得罪人而不敢提出。

我們作為陪伴者,雖為她打抱不平,想制止那些讓她不舒服的人,但我們終究沒辦法時時保護她。

安置機構「撒瑪黎雅」 對女性街友點亮庇護微光

有天涵涵神色侷促地搓著雙手,說起自己最近一次在街頭遭受暴力對待的經歷。這絕非我第一次聽聞她遭到暴力,因而在聆聽的當下,我沒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也沒有急著和她釐清事件、討論是否尋求法律途徑協助。我就只是看著她的眼睛,靜靜地在傾聽中試著理解她。

「我跟你說,那個流浪漢會打我是因為,我有領殘障卡。醫師說我腦袋這邊有問題,害我沒辦法好好表達心裡面想說的話……」

在街頭,肢體或性暴力是潛藏的危險。許多女性無家者會選擇依附在更有權勢的異性身邊,或是剃平頭、打扮得較為陽剛。甚至把自己弄得髒髒臭臭,以避免被接近。

若女性露宿者願意和我們建立關係,我們會試圖詢問她有沒有入住庇護機構的意願。如果有的話,便會聯繫台中唯一一家女性街友的安置機構——「慈善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約時間見面評估。

該協會因為看見高比例女性無家者同時面臨精神症狀的困擾,在庇護期間透過固定的醫療協助及陪同、安穩的居所與溫暖的人際關懷,逐漸穩定其身心狀態。其中有些人在固定治療一段時間並確診身心障礙後,經由協會的資源連結,得以順利入住康復之家等精神復健機構;有些則順利與症狀共存,並找到工作,順利存了錢租屋。

當家比外頭還要危險 露宿街頭成了維持生活平衡的方式

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到的女性露宿者不僅抗拒庇護機構,也拒絕醫療資源。除了因為對於團體生活的排斥,也因為處於思覺失調症的發病狀態,其中的症狀之一便是「缺乏病識感」,而對現實有所曲解或深陷被害的思維,認為醫療體系也都是傷害她的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女性寧願選擇保留眼下的資源連結和生活模式,也不想承受未知的風險或是被要求參與固定的團體、或外出尋找工作——我發現這樣的女性多半來自功能較不完整的家庭,有更長的流浪歷程。

例如涵涵,她在街頭打滾已有多年,認為自己和其他人並不一樣。她常說:「我不是街友,我有家欸!只是不能回去,我家人會打我!」

因為涵涵幾次與不同男子未婚懷孕,弟弟對她非常反感,每次見面都會一言不合就掄起拳頭,夾在中間的母親疲憊不堪,只能默默希望她在外有個好的歸宿和工作。

當家比外頭還要危險,涵涵選擇用露宿街頭的方式,維持生活的平衡。

「你怎麼不害怕我們這些流浪漢?我覺得很丟臉。我也想要有個家,根本不想流浪,我想找到對自己好的人啊……在外面會被罵說:『一個女生怎麼在這裡流浪?』遲早還可能被強暴,所以晚上聽到有人走過去的聲音,我就怕得爬起來,再也不敢睡。我覺得很孤單、很害怕,也對未來很恐懼……」

涵涵的恐懼絕非憑空想像。根據衛生福利部性侵害事件通報統計,2023年有超過9000人遭受性侵害,其中超過8成為女性,在這之中有1112位被害者為身心障礙者,當中又以智能障礙(400人)、精神疾患(299人)占最高比例。

有許多無家者也認同「女生不該在街頭拋頭露面」的價值觀。而女性無家者因著獨自生活所面對的種種恐懼未知,更想找到可以依靠和相伴的伴侶。

渴望溫暖、與人「逗陣」 女性無家者時常陷入危險境地

「想找到對自己好的人,能夠安心地住進房子裡生活」,這樣的心情是許多街頭女性共同的渴望。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被看見自己露宿休息的樣子,也是許多街頭女性的顧慮。

恐懼與孤單,驅使部分女性無家者兜兜轉轉依附於當下對自己好的人。

在街頭很常聽見誰和誰「逗陣」,意思是在一起,合則聚,不合則散。於是當一些別有意圖的人來到街頭釋出善意,願意接納她們回家共居,有一些女性很容易交付信任,卻因而時常錯信他人、遭到錯待或害怕拒絕等,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在街角露宿多年的阿雲姐曾經和吸毒的男友同居,幾次男友毒癮發作都把她打得鼻青臉腫,她不得不暫時回到街頭避難。但不用多時,又看到她開開心心地說要去跟「逗陣ㄟ」一起睡。

男友入獄服刑時,阿雲姐不甘寂寞,養了一隻又一隻的天竺鼠在街頭陪伴她,一下子說被偷走,一下子說被環保局清除。我看了很介意,認為這樣的生活環境是對動物的虐待,尤其氣憤寵物店僅顧著販售「商品」,都不會評估飼主的能力。

「有什麼辦法?我很孤單,想要有人作伴啊。」剛以幾百元又買一隻新鼠的阿雲姐回應道。

《街頭的流離者:一名街頭社工與無家者的交會微光》。 圖/寶瓶文化提供
《街頭的流離者:一名街頭社工與無家者的交會微光》。 圖/寶瓶文化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70.png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作者文章

「你老公『同意』嗎?」 ,在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

「你老公『同意』嗎?」 ,在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選票比海洋重要?政府佛系保育、政策牛步 揭開「海洋三法」的難產真相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最新文章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最弱勢」變「生力軍」?心智障礙者也能是大缺工時代的潛力股

「最弱勢」變「生力軍」?心智障礙者也能是大缺工時代的潛力股

兒童早療變晚療...17處偏遠地區無篩檢院所 全國兒童篩檢僅46.2%

兒童早療變晚療...17處偏遠地區無篩檢院所 全國兒童篩檢僅46.2%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