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孩子-台大教授葉丙成「大學需要4個改變」

現在有許多學生,進大學發現選的科系跟他想像不一樣,他讀的成績不好而轉系轉不出去,也不敢重考因為就算重考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又不敢休學怕被家人唸。 圖/pixabay
現在有許多學生,進大學發現選的科系跟他想像不一樣,他讀的成績不好而轉系轉不出去,也不敢重考因為就算重考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又不敢休學怕被家人唸。 圖/pixabay
優質教育

這幾天,朋友問我到底為什麼?理由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也不該妄加揣測。但一直以來,有些結構性因素在那,我們是否有看到?而這些因素不是只有台大有,很多大學也有。我們有打算做什麼來改變嗎?我把我看到的問題跟建議寫下來,希望給大家有機會一起來思考。

#問題

我們的大學生,是否快樂?根據報導者的報導,台大心輔中心諮商人次已經超過一萬人次,比四年前多了三千人次。台大這三年專職的心理師擴增了1.5倍,共25位,加上兼職的 16位。即使有了41位專兼職的專業輔導人員,心理諮商的預約還是供不應求。為什麼諮商人次節節上升?

面對最近台大憾事頻傳,教授葉丙成在臉書提到「有些結構性因素在那,我們是否有看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最近台大憾事頻傳,教授葉丙成在臉書提到「有些結構性因素在那,我們是否有看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這校園裡,有很多人過得並不快樂

之前親子天下針對台大學生的整體調查,若能重選科系,有1/4的學生不會再選一樣的,而有1/3的學生則是茫然不知自己要不要念原來的系。真正認同自己的系會再選的,只有四成左右;近六成的人,不會再選自己的系。

在這校園裡,有很多人並不認同自己念的系

他們在國高中都是經過無數的考試,身邊的大人都跟他們說只要進了大學一切就好過了、就輕鬆了。除了那些能力就很強、萬中選一的秀才外,許多人都是靠著高強度鞭策自己的自制力,從國中以來逼著自己不斷地補習、考試。希望的就是一旦進了這個學校,日子就會好過了,以後就會有美好的未來。

許多高中生還有許多家長、老師,都以為大學科系跟高中科目一樣,不管進什麼系只要用功就可以唸得下去。大家忙著考試拚高分,卻對自己的興趣性向不聞不問。四成的台大學生是在填志願時才決定自己要念什麼系。

但現實是進到大學後,有六成的人才發現自己念的系不是自己要的。而且大學的科系跟高中差很多,沒興趣是真的很難唸得下去。但這些人以前在高中都是自我鞭策要求自己要考前幾名的,如何能接受自己唸不下去的現實?

然後,更辛苦的是,他們看不到出路。有1/3的台大學生認為唸大學是為了找好工作。但當六成的人不愛自己念的系、對那個領域沒有興趣念不下去,他們對於唸完畢業「找好工作」的期待如何成真?更慘的是,即便他們已經唸了大學,他們還是無法脫離家庭對他們的影響。

曾有某個人文相關科系的教授跟我說,某一年他們的新生家長日,主任歡迎家長後,歡迎家長發問;結果一大堆家長舉手,當中一位搶問:「請問貴系要如何才能夠轉系轉得出去?」。他一問完,其他家長手都放下了。

這實在很過分,那個系是很重要的系,可以給學生在智識上很重要的訓練跟養分。但當家長是以這樣的態度看待孩子的科系選擇時,學生感受到的「找好工作」壓力更大了。

所以在這學校有很多人,是高中很認真要求自己,才進來。但因為都是填志願時才決定科系,進來後才發現這不是他要的。然後又因為他們跟家人對自己能「找好工作」的期待可能落空,讓自己變得益發焦慮。

這樣的結構如果不改變,在未來,情況只會更嚴重

尤其是這幾年全球產業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大。能保證「找好工作」的科系將會越來越少。過去好找工作的系,過五年十年後,沒人說得準還能一樣。換言之,以後學生「找好工作」的期待,擔心落空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改變


我們的大學,需要有所改變。如果我們不試著改變「讓大家焦慮的結構性因素」,再多的心輔資源都無法接住所有人。

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改變這些結構性因素?這邊我列了四點:

1.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安心:

我們的大學,應該要讓學生安心,讓學生不用擔心他的未來。學校花很多心力在學生畢業前辦徵才媒合。但我認為畢業前的媒合,並沒有辦法讓學生大學四年安心。要讓學生安心,就是要幫他賦能,讓他知道不管他是念什麼系,他都能有足夠的能力在外面謀生。

我每年對台大大一新生的四場演講,我都跟他們說:「你們對自己都有一個義務,請你在大學四年幫自己養成足以謀生的技能。這些技能跟你的科系可能都無關,可能是網路行銷、可能是業務技巧、可能是影片剪輯、可能是產品設計、...。不管是什麼,這些都可以靠自己學起來。學了幾樣技能,而且把它們學得很好,你畢業都有很多機會找到不錯的工作。不管你唸什麼系,你以後都不用再焦慮了。」

如果我們的大學,可以有更多請業界專家來開這樣的微學程(「網路行銷」微學程、「業務銷售」微學程、...),讓那些不是學術研究導向而是就業導向的學生,可以在畢業前修完兩三個在外面實務界很缺的能力的微學程(例:我們新創業界超缺做商務運營能力的人才)。當學生有足夠的能力,而且這些學分都能幫助他畢業,他對於離開校園後「找好工作」的焦慮將會減輕許多。

很多的焦慮,是來自於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擔心。當學校幫學生賦能之後,將能減少部分這樣的焦慮。

葉丙成教授指出「學生很多的焦慮,是來自於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擔心。當學校幫學生賦能之後,將能減少部分這樣的焦慮」。圖為台灣大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葉丙成教授指出「學生很多的焦慮,是來自於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擔心。當學校幫學生賦能之後,將能減少部分這樣的焦慮」。圖為台灣大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課務的改革:

現在有許多學生,進大學發現選的科系跟他想像不一樣,他讀的成績不好而轉系轉不出去,也不敢重考因為就算重考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又不敢休學怕被家人唸。整個人生被陷在那裡,動彈不得。這些年來,我看過好多的學生都是這樣,讓我非常難過。

我們能不能有「更有彈性的畢業規定」,讓那些從來沒有機會好好想過「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在大學好好去探索自己的興趣跟方向。即便那可能最後跟他原本的科系不一樣,他也還是有路有出口,不會覺得未來很絕望。

台大有一群熱血的老師們,這兩年一直在規劃「未來大學」,有許多的設計其實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但台大談「未來大學」談的已經夠久了,到底還要談多久?學校到底有沒有決心要做這件事?

如果台大有決心做改變,就開始做吧!真的沒有太多時間了!現在每分每秒都有許多學生被陷住動彈不得。我看鬼滅裡那些被蜘蛛絲綁著的人們,我想到的就是我們許多這樣的學生。

我真心期待,台大所規劃的「未來大學」能真的不再只是論壇、演講,而是真正的付諸實現,幫這些學生鬆綁他們身上那些不必要的桎梏。

3.將導師費移做心輔資源:

2005年,當我初任台大教授的工作,在新進教師研習營時,當時學校跟新教授們說:

「各位老師,以後你們都會是我們台大學生的導師。你們非常重要,因為你們是我們心理輔導工作的第一線。」

當年很多同一梯的老師對我有印象,就是因為我在聽了這句話之後立刻舉手說:

「OO長官好,我不認為您剛說的是對的。我們這些人,唸了一輩子的書,整天看論文做研究。我們完全沒有心理輔導的專業」。

當學生跟我們說他失戀很痛苦,我該怎麼回應?我不知道。

當學生跟我說他想不開時,我該怎麼回應?我不知道。

你們都沒有教我們該怎麼做,然後就要我們承擔心理輔導的第一線工作。萬一我們跟受苦的學生說錯話怎麼辦?」

當時我跟學校要求,至少把不同狀況的學生,我們該說什麼話、問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答案該再怎麼應對的流程圖,製作出來給我們有所依循。但十六年過去了,我作為一個老師,我還是沒有得到這樣的東西。

昨天我看到台大工管系郭佳瑋主任說,請台大把我們教授們的導生費拿去聘更多的心理師吧!我非常認同。作為導師,我們跟學生相處、關心學生、做學業輔導諮詢,是心甘情願的,根本不是為了導師費。台大學生總數三萬多人,每個人有七百左右的導生費。總和有兩千多萬元,這可以再多聘多位真正有專業為學生做心理諮商的專業心理師。

請學校體認,心理輔導必須由專業的人員來做。我們有許多老師關懷導生,並不在乎導生費這樣的費用。作為導師我們可以協助、關懷學生,但請把資源用在真正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上,讓學生在心理輔導上可以得到最需要的幫助!

葉丙成教授希望大學能替學生「賦能」,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安心。 圖/pexels
葉丙成教授希望大學能替學生「賦能」,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安心。 圖/pexels

4.選才不再只看分數,要找興趣相符的人材:

前面提到,有許多學生進大學才發現自己選錯系、對未來茫然。這也是許多學生的壓力來源。許多的問題,都來自於學生一開始就進錯了系,唸了才發現自己對那個領域沒興趣。

如果台大收學生都以考試分數作為選才的主要因子,沒有重視學生在高中時探索領域、對科系的深入了解,我們的高中生就不會重視這些,他們就只會把高中的時間都花在提升考試分數上。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許多菁英高中生會對「學習歷程」反感的原因。

但「學習歷程」的設計,就是要讓高中生體認到他們在高中「應該就要花時間」去了解不同領域,以免選了不適合自己的科系。如果台大在未來選才,有真的把學習歷程以及學生對於科系的了解,當作入學的重要考量。那台灣的高中生才會真正開始體認到,在高中就該開始探索、思考自己真正適合的科系是什麼,而不是填志願時才決定。

只有當我們的學生,在高中時都有好好去探索、了解、思考自己未來想走的領域,他們進來大學後才不會因為選錯系而徬徨、焦慮。

作為台灣的指標大學之一,台大有這個責任,透過選才的制度,引領高中生在高中時期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思考自己的方向。

固然這對學校來說要花更多人力物力,但如果不做,當科系選進來的學生有六成對科系沒興趣,老師教得又累又沒成就感,這對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更甚!


We need change, and we need it now.

#結論

台灣的教育正面對一個很艱難的處境。一方面,我們正在面對一個人類歷史前所未見的快速變動世界,但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累積下來的求安穩、求保險、求名牌標籤的價值觀仍然影響著我們社會許多人。這兩者的落差,會讓越來越多人感到焦慮跟徬徨。

這是個前所未見的時代,也因此學校要有決心跟勇氣推動前所未見的改變。我可敬的許多台大中生代教授們,他們所推動的「未來大學」(未來大學施工中 Future in Progress)的概念,我認為對台大的未來,至為重要。

我們的大學,需要改變。如果不改變,結構性因素依舊,問題將會一直在;而且不會更好只會更糟。

本文轉載自《葉丙成教授臉書頁面

延伸閱讀

>>唐鳳:別教小孩當工具人 否則容易被AI取代

>>IG上快樂又完美的孩子 為何選擇走上絕路?

>>大學選錯系好冤枉 逾4成大學生想重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考地震來怎麼躲 難倒小學生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考地震來怎麼躲 難倒小學生

永續航空燃料SAF又少又貴 台灣四大航空下一步怎麼走?

永續航空燃料SAF又少又貴 台灣四大航空下一步怎麼走?

澎湖12隻獲救海龜重回大海 百名師生現場為牠們加油

澎湖12隻獲救海龜重回大海 百名師生現場為牠們加油

【倡議圈活動】2024臺灣技職教育年會開放報名 共探技職學校如何成為產業邁向永續的人才庫

【倡議圈活動】2024臺灣技職教育年會開放報名 共探技職學校如何成為產業邁向永續的人才庫

最新文章

台大也通過「多元文化假」 每學期可請2天參加節慶活動

台大也通過「多元文化假」 每學期可請2天參加節慶活動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有意思的周末狂歡派對!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體驗永續101種玩法 喚醒你的永續魂

有意思的周末狂歡派對!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體驗永續101種玩法 喚醒你的永續魂

2024《永續好日子》算你一份子!當永續走入當代日常 從小習慣開始改變

2024《永續好日子》算你一份子!當永續走入當代日常 從小習慣開始改變

農廢葡萄藤變車殼 大葉大學環保發明獲獎

農廢葡萄藤變車殼 大葉大學環保發明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