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認識食物的3種方法 28本繪本推薦

林玉珮提供
林玉珮提供
無貧窮

【營養午餐解方篇】營養午餐的問題不僅是營養午餐,通常關乎更大的飲食教育、對食物的認識。近年各方努力方向多從學校食農教育、認識當令當地食物著手。不僅在學校做食農教育、在家也可過遊戲、繪本和孩子談食物。



你可能不知道,12月採收的菠菜其維生素C含量,是6月波菜的4倍;青花菜當季與非當季的維生素C可相差2倍之多。「吃當季、食在地」很重要,學問也很大。別擔心大人都不懂怎麼教小孩,日常的遊戲、說故事,都是認識食物的好機會。

食育的內涵深且廣,從個人味覺偏好、健康飲食,到食品安全、食物倫理、飲食文化、糧食自主……。這些議題看似嚴肅又複雜,但是只要經過生活化的包裝,食育就可以變得親民有趣,連小小孩都能懂、可行動。身為一個多年在非營利組織推動食育的倡議者,我認為「吃當季、食在地」是食育議題的重要支點,也是家長及老師可以給孩子的第一堂課。

為什麼「吃當季、食在地」這麼重要?

第一,許多當季的食物,營養含量比非當季高。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許多蔬菜的營養價值會隨季節轉換而發生變化,例如12月採收的菠菜其維生素C含量,是6月波菜的4倍,而青花菜當季與非當季的維生素C可相差2倍之多。

第二,食用當季食物,較能減低食安風險。

愈是順應大自然風土氣候演化的作物,愈能在各種條件下健康成長,不太需要投入農藥及肥料,減低了農藥殘留及硝酸鹽過量的風險,也有助環境生態的健康。

第三,食用在地食物,可以減少碳足跡,提升糧食自主。

進口食物即便在該國是當季,但為了經得起長途交通運輸,除原來慣行農法可能的農藥殘留,還有可能殘留殺菌防黴除蟲、保鮮防腐等用藥,食安風險相對增加。運輸所耗石化能源,隨著里程數的增加會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食物仰賴進口,也會不利台灣農業的發展。

即便好處這麼多,但是大家對食物的來源顯得無知。我曾主持與台北兩所都會型小學合作推動食育計畫,透過問卷調查,發現30%以上的學童把小黃瓜、空心菜當冬季盛產的蔬菜;有25%認為柳丁是夏天當令的水果;60%以上不知道牛肉大都從國外進口;儘管幾乎天天會吃到小麥麵粉製品如麵包、麵條,其中一所學校學童竟高達95%以上不知道小麥大都從國外進口。小朋友失去對食物的季節感與地方感,長大後又怎麼會關心食物的生產過程及生產環境﹖

但是,「連我們大人都弄不清楚哪些是在地當季,怎麼教給孩子?」相信有許多師長有著同樣的遲疑。在農業技術及品種改良發達、全球交通運輸網絡便捷的當代,我們的確比老祖宗更需要學習分辨食物。

有的老師會認真地找來不同季節盛產那些食物的資料給孩子,也有老師傳授先民把季節限定的「旬之味」串成相傳的順口溜:「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但我覺得,還有其他比記誦更有效、更好玩的方法,可以引發孩子的好奇,讓他參與其中,連結其生活經歷,讓吃在地、食當季不是口號式概念。以下分享三個我和孩子互動時常用的方式:

一、「如果你是一顆蔬菜……」角色遊戲

「如果你是一顆蔬菜,你在春天會想長成什麼模樣?」這是我常跟孩子玩的找出當季蔬菜的遊戲。可以先引導孩子想想:天冷,我們會蜷縮,想多穿幾層衣服;而天熱,我們會想讓肢體開展通風,多喝水。同理,想想蔬菜,在春天,大地回暖,小葉菜開心地展開枝葉,桂竹筍、蘆筍急著破土而出;然而春天的天氣忽冷忽暖,像洋蔥、山藥一些「怕冷」的蔬菜還是會躲在土裡。到了夏天,又熱又多雨,絲瓜、小黃瓜、龍鬚菜就要努力的攀爬、舒展枝葉,還要多喝水。一入秋天,氣溫轉涼,蔬菜要開始準備過冬,馬鈴薯、芋頭、菱角努力的儲存澱粉能量,大陸妹、萵苣也穿起薄紗保暖。到了冬天,高麗菜、青江菜及大白菜生出層層厚葉裹住自己,胡蘿蔔、白蘿蔔躲在溫暖的地底度冬。

模擬蔬菜角色,是讓孩子從觀察、同理中,統整蔬菜、氣候及土地的關係,也可以認識在地當季的食物。

林玉珮提供
林玉珮提供

二、友善市集尋寶

我尤其愛把孩子帶至友善市集,變成尋找「季節大明星」的小偵探。在各個小農攤位上,孩子不只是觀看,還可以嗅聞、觸摸真實的蔬菜,有機會與農友交談,這樣的快樂學習體驗,有效地增進孩子的食物認知與情感。

三、運用繪本,說食物的故事

運用繪本說故事,也是我偏好的食育方法。食物題材不但多元,將食物經年累月的生產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巧妙的織入故事,很容易吸引小小孩的專注。我只要唸出繪本作者匠心獨運的生動文字、攤開美麗驚喜的圖畫,讓孩子眼觀圖、耳聽故事,很快地就投入故事情境中,沉浸學習的效果非常驚人。

「在某一年的冬天,遼闊的農田中,胡蘿蔔忍著忍忍躲在地底下…..」隨著故事的展開,眼前的小朋友一個一個變成小胡蘿蔔忍者,當故事主角忍忍發功長大,小朋友們也努力做出用力的表情,跟著經歷長高在長高,開花,枯萎,最後種子飄散,當翻開最後一跨頁整個遼闊的農田全布滿了小忍忍時,小朋友睜大眼睛、釋放出內心的驚喜喊出「哇啊!」。隨著故事的結束,孩子對胡蘿蔔的認知及喜惡已經開始在轉變。

這本《胡蘿蔔忍者忍忍》是我最愛用來帶領小朋友認識冬天盛產的胡蘿蔔。我也會把整株帶著莖葉的胡蘿蔔、白蘿蔔帶至孩子的面前,讓孩子聽完故事可以觀察、搓揉胡蘿蔔、白蘿蔔的各部位,說出兩者不一樣的地方,並帶孩子們玩一場「忍忍忍術生存大考驗」的行動劇遊戲。綠繪本活動的最後高潮,就是跟孩子們一起把胡蘿蔔吃掉。在每一場的開始,我們都會遇到表示不愛吃、不敢吃胡蘿蔔的小朋友,但到了最後,每一位小朋友都吃下了胡蘿蔔,嘗到冬天躲在泥土裡的食物美味。

從學校到家庭,對食育的日漸重視,促進相關繪本的出版風潮,豐富了老師及家長的食育資源。善用這些身邊垂手可得的食材與資源,教孩子學會吃在地當季,一點也不難,而且食在好好玩。

林玉珮的食育綠繪本書單

• 《胡蘿蔔忍者忍忍》/步步

• 《好一個瓜啊》/信誼

• 《我種了高麗菜》/小天下

• 《蔬菜是怎麼長大的呀?》/水滴

• 《開心農場:怎麼吃健康又環保?》/格林

• 《愛吃水果的牛》/信誼

• 《愛吃青菜的鱷魚》/信誼

• 《地瓜發芽了》/親子天下

• 《好麥給你好麵包》/玉山社

• 《爺爺的有機麵包》/聯經

• 《爺爺的肉丸子湯》/台灣東方

• 《艾蒂的番茄》/聯經

• 《媽媽買綠豆》/信誼

• 《紅米》/信誼

• 《奶茶好好喝》/彩虹愛家協會

• 《石頭湯》/青林

• 《阿平的菜單》/上人文化

• 《班班愛漢堡》/親子天下

•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上誼

• 《想生金蛋的母雞》/格林

• 《環遊世界做蘋果派》/台灣麥克

• 《如果有一天,我們都沒有東西吃》/大穎

• 《都是放屁惹的禍》/維京

• 《「好多好吃的」系列繪本》/水滴

• 《「我的第一套好好吃食育繪本」》/親子天下

• 《「頭好壯壯」食育系列繪本》/天下生活

• 《「愛Cook」繪本系列》/聯經

• 《「我知道我吃的是什麼」系列》/大好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188.jpg

林玉珮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常董&綠繪本召集人、主婦聯盟合作社北南分社腳踏食地專案總召。因為相信「食物,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因此致力推動綠色飲食教育。也因為喜歡孩子,喜歡為孩子說故事,於是以繪本結合環境議題、食物議題,研發不同主題系列的「綠繪本」教案模組。近年來積極培育綠食育、綠繪本講師,希望觸動各地更多的孩子,關心食物,守護環境。

作者文章

帶孩子認識食物的3種方法 28本繪本推薦

帶孩子認識食物的3種方法 28本繪本推薦

帶孩子認識食物的3種方法 28本繪本推薦

帶孩子認識食物的3種方法 28本繪本推薦

最新文章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支持在地食材!北台灣最大蓮藕產地—桃園 營養午餐入菜

支持在地食材!北台灣最大蓮藕產地—桃園 營養午餐入菜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

雜學校10年孵化無數新創團隊 蘇仰志下一步盼「經驗輸出」

雜學校10年孵化無數新創團隊 蘇仰志下一步盼「經驗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