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氣候行動 水下生物

漁業和水產養殖相較陸上畜牧而言,是更低碳的蛋白質獲取方式,近年需求量也持續上升,不過考量到法規緩慢且未強制轉型,其碳排放仍不可忽視,台灣漁業又該如何跟進?

漁業相較陸上畜牧更為低碳。 圖/photo-graphe/Pixabay
漁業相較陸上畜牧更為低碳。 圖/photo-graphe/Pixabay

不須土地、甲烷排放低 「低碳蛋白質」需求年年上升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24年發布的報告《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SOFIA)顯示,2022年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提升至2.23億噸,相比2020年成長了4.4%,雖然近海養殖漁業的產量持續增加,並於2022年達到1.31億噸,首度超過捕撈漁業,成為水產的主要來源。儘管如此,需消耗燃油才能出海的捕撈漁業仍舊興盛。

事實上,水產為全球糧食的重要來源,2021年約占動物性蛋白質總需求量的16%,且持續攀升中;不過相較於牛、羊等畜牧業,漁業的碳排量低得多,因為牛羊腸胃發酵會產生大量甲烷,且陸上處理牲畜排泄物、飼養輔助活動皆會釋放一氧化二氮(N₂O)及二氧化碳。

儘管排放量會因為統計方式不同而有歧異,《願景工程》報導指出,養殖漁業可以人為控制飼養數量、用電量等數據,碳足跡會比起陸上畜牧來得低上許多,如:每公斤牛肉的平均碳排放量約為155二氧化碳當量(CO2e/ Kg);相較之下,養殖台灣鯛的碳足跡約為2.3 CO2e/ Kg)、七星鱸為4.8 CO2e/ Kg)。

2021年的一份研究則發現,捕撈野生比目魚和野生龍蝦,碳排放量相當於2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基本上,漁業的碳排放量低於陸地畜牧,屬於更為低碳的蛋白質來源。

漁船碳排放大部分來自燃油。 圖/MyPixels_uk/Pixabay
漁船碳排放大部分來自燃油。 圖/MyPixels_uk/Pixabay

燃油是關鍵 不可忽視的漁業碳排

儘管如此,漁業的碳排放量仍不可忽視,1990年至2011年間,全球漁業排放量增加了約28%,不過產值卻沒有同步成長,這讓每噸捕撈的平均排放增加了21%,其中碳排放量最高的底拖網漁業,每年排放量介於6億至15億噸之間,平均每年落在10億噸左右,比同期2019年的航空業碳排放量9.18億噸還高,若是加上其他類型的漁業,這個數字還會更高。

跟陸上畜牧不同,養殖漁業不須出海,而捕撈漁業的碳排放量則大多來自柴油引擎,需使用大量燃料用於船上加工、冷藏、冷凍等活動。根據引擎效率,可能佔碳排總量的60%至90% 不等。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UNCTAD)2024年發布的報告《漁船船隊能源轉型》(Energy transition of fishing fleets),全球漁船碳排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0.1%至0.5%,其中又以亞洲漁船總數最多、碳排最高;對於需出海大半年的遠洋漁船來說,使用的化石燃料總量更是巨大。

尷尬的是,漁業部門不只未被納入《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當全球多國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提出《零排放汽車宣言》(ZEVD)規範汽車的同時,商業漁船仍處於規範灰色地帶,多數漁船規模小而免受能源效率法規規範,導致轉型速度極慢,自1950年以來,漁業排放量已增長4倍,2016年的排放量已達51座燃煤電廠的規模。

台灣漁業興盛,漁船船隊眾多,根據農業部漁業署2023年發布的《漁業統計年報》,台灣漁業生產量占比最高的正是碳排最高的遠洋漁業,約占總量一半。若再納入其他近海漁業、沿岸漁業,全國有超過7成漁獲來自須使用化石燃料的漁船,雖然這幾年養殖漁業漁獲占比持續增長,台灣仍無法迴避漁船高碳排的問題。

即使可以轉型為油電混合,港口的基礎設施仍要跟上。 圖/MemoryCatcher/Pixabay
即使可以轉型為油電混合,港口的基礎設施仍要跟上。 圖/MemoryCatcher/Pixabay

燃料轉型仍慢 油電混合有效但仰賴系統性設施更新

為了解決漁船燃料問題,現在有數種替代能源技術,其中包含直接從化石燃料問題本身著手,如正在開發中的綠色甲醇、液態天然氣(LNG)、綠氫、氨氣等實驗性技術,以及成熟度較高、來自藻類或魚廢的生質燃料,或是改使用混合動力源,如電動和混合動力引擎、引入風力作為輔助動力等方式,以及中長期看來極具潛力,但是目前成本仍高的船上碳捕捉等。

報告指出,擁有最多漁船的亞太地區將重心放在能源轉型上,部分也挹注資金於低衝擊燃油效率(LIFE)科技以圖減少燃油價格,不過整體還是仰賴船隊現代化轉型的程度,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除政府的協助外,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的資金也能有效加速各國船隊向再生能源轉型的速度。

相較之下,歐洲船隊長期投資科技以減少燃油消耗(如裝設柴電發電機)、強化船體設計以增加船舶效率(如高效螺旋槳及低耗能冷凍冷藏系統),不過商業化大規模供應的前提仍是電網和港口基礎設施,仍少不了要跟隨大型海運企業的腳步。由此看來,漁業部門的能源轉型策略最終仍須回歸至航運部門能源轉型策略的互相協調與呼應。

舉例來說,當海洋保護環保慈善組織Oceans North與加拿大新斯克舍省(Nova Scotia)原住民部落合作開發、推行加拿大第一代零排放龍蝦捕撈船,並透過在近海龍蝦捕撈船隊提供零排放推進系統,成功協助70%的船隊在離岸20公里內由電池電力系統供電、減少8.2萬公噸碳排放量時,若要完善整個架構,仍需進一步在港口設置充電系統。

另一方面,聯合國亦指出,目前僅極少數國家在國家自訂貢獻(NDC)中提及漁業,有涵蓋漁船燃料排放或能源轉型目標的就更少了。台灣亦為未具體訂定漁業具體目標與行動方案的國家之一,考量到現階段仍存在的不合理漁業補貼帶來的藍碳消耗,以及漁場因濫漁枯竭等問題仍未解,如何搭上全球漁業改革熱潮,似乎還有不止一「浬」路要走。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內容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及環境資訊中心共同企劃。原文標題:〈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文:李昱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584.jpg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是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企劃,致力推行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與教育推廣,以促進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基金會希冀提升全民的環保意識,引領節能標準與氣候調適策略,接軌國際減碳潮流,並藉由開放創新的方式培育人才,成為邁向永續發展的基石。

作者文章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為抵禦氣候危機而生 夏威夷開徵全美第一個綠色住宿稅

為抵禦氣候危機而生 夏威夷開徵全美第一個綠色住宿稅

換掉瓦斯爐太貴? 餐桌風味到電力升級的轉型難題

換掉瓦斯爐太貴? 餐桌風味到電力升級的轉型難題

最新文章

菜價太驚人怎麼辦?嘉義民眾自組「菜車團購」 直奔產地批發省荷包

菜價太驚人怎麼辦?嘉義民眾自組「菜車團購」 直奔產地批發省荷包

破壞袋你都怎麼丟?別再當垃圾 從掩埋場轉移出來比你想像的容易

破壞袋你都怎麼丟?別再當垃圾 從掩埋場轉移出來比你想像的容易

小浪費成大問題!日本推AI冰箱、南韓強制堆肥 各國政府對抗食物浪費出奇招

小浪費成大問題!日本推AI冰箱、南韓強制堆肥 各國政府對抗食物浪費出奇招

失塑列車...塑膠汙染被嚴重低估 從嬰幼兒到成人每一階段都有健康風險

失塑列車...塑膠汙染被嚴重低估 從嬰幼兒到成人每一階段都有健康風險

飯店「變相漲價」?調查:近6成飯店需付費購買備品 最貴一套竟要680元

飯店「變相漲價」?調查:近6成飯店需付費購買備品 最貴一套竟要680元

2/3還是非法種植!農友花20年研發「寶島甘露梨」 難擋偷種、陷品種權亂象

2/3還是非法種植!農友花20年研發「寶島甘露梨」 難擋偷種、陷品種權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