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陸地生物

生多所進行植物救援心唇金釵蘭安置於原棲地附近大樹上。 圖/生多所提供
生多所進行植物救援心唇金釵蘭安置於原棲地附近大樹上。 圖/生多所提供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為拯救生存受威脅的野生植物,在野地進行野生植物救援後,將不能立即安置於原生地的個體收容於生多所不同海拔的研究中心,以待再野放回原生地,希望透過收容個體繁殖保存其遺傳多樣性,讓這些物種持續在當地生存繁衍;這也是我國轉為進行主動救援及復育等積極行動的開端。

生多所表示,我國「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評定受脅等級易危以上的維管束植物將近1000種,占全部原生維管束植物的1/4;近年執行受脅植物物種調查監測資料顯示,至少有8成受脅物種的族群數量持續減少,並有多個物種的族群已消失。

生多所指出,野生物是世界各國珍貴的資產,消失後不會再回來,或是需要經過百萬年的演化才有可能恢復,野生物復育最終目的是原生地的族群能自然繁衍,維繫其族群的動態平衡,透過救援收容機制可以避免落入族群重建的困境,因此當開發或災害造成對野外植物破壞時,藉由建立救援與收容機制,可緩解野生族群的壓力,讓該物種族群可以持續在當地生存繁衍。

生多所指出,野生動物有專法及經費支持救援行動,而野生植物常因棲地開發、環境破壞、颱風暴雨侵襲、崩塌滑落、樹木砍伐、農藥除草劑的施用及人為採摘等因素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傷,因此生多所從黑熊的救援發想出野生植物救援及收容計畫,野生物復育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且需要花費較多的資源。

生多所說,生多所植物復育團隊於2022年國土生態綠色網絡計畫中開始進行野生植物救援及收容,3年來與許多熱愛植物、登山人士及聽聞並認同這個想法的民眾救援了182物種,其中含括20幾種極危(CR)及瀕危(EN)的物種,同時也進行部分瀕絕物種的有性繁殖工作,每一次的救援都可有效減緩物種未來需要花費更多資源進入復育行動程序。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數量比北極熊還少!台灣白海豚僅存約50隻 族群脆弱還傳擱淺噩耗

數量比北極熊還少!台灣白海豚僅存約50隻 族群脆弱還傳擱淺噩耗

全球瀕危物種會議登場!聚焦犀牛角販售、限制鰻魚貿易等議題

全球瀕危物種會議登場!聚焦犀牛角販售、限制鰻魚貿易等議題

手機該多久換一次?電子產品「超齡服役」竟有這些隱藏成本

手機該多久換一次?電子產品「超齡服役」竟有這些隱藏成本

應對網路危害!馬來西亞將跟進澳洲等國 研議禁止16歲以下使用社群媒體

應對網路危害!馬來西亞將跟進澳洲等國 研議禁止16歲以下使用社群媒體

最新文章

數量比北極熊還少!台灣白海豚僅存約50隻 族群脆弱還傳擱淺噩耗

數量比北極熊還少!台灣白海豚僅存約50隻 族群脆弱還傳擱淺噩耗

全球瀕危物種會議登場!聚焦犀牛角販售、限制鰻魚貿易等議題

全球瀕危物種會議登場!聚焦犀牛角販售、限制鰻魚貿易等議題

被忽視的獸醫...高流動率、輿論壓力、人道標準高 公職獸醫成政策下的犧牲品

被忽視的獸醫...高流動率、輿論壓力、人道標準高 公職獸醫成政策下的犧牲品

彰化再傳石虎路殺...今年來第7隻、2年來第14隻

彰化再傳石虎路殺...今年來第7隻、2年來第14隻

要看趁現在!台北動物園喜迎6隻大紅鶴寶寶 一睹灰褐色毛絨模樣

要看趁現在!台北動物園喜迎6隻大紅鶴寶寶 一睹灰褐色毛絨模樣

日本年吃6.1萬噸鰻魚!其中近3/4靠進口 傳統美食成全球保育辯論焦點

日本年吃6.1萬噸鰻魚!其中近3/4靠進口 傳統美食成全球保育辯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