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生質燃料正夯 海藻田養殖繩索恐成鯨魚纏繞危機

海帶田正在興起,未來可望取代玉米成為重要生質能源。 圖片來源:Green Wave 推特
海帶田正在興起,未來可望取代玉米成為重要生質能源。 圖片來源:Green Wave 推特
無貧窮

為減緩氣候變遷,全球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開發低碳能源,海草或海藻有望取代玉米,成為新一波生質燃料的來源。美國海岸線長,大力推展海藻養殖。麻州與緬因州外海均是很合適的養殖地點,但這裡也是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遷徙路線。美國科學家擔心海帶田使用的繩索纏繞鯨魚,成為牠們路途中的危機。

捕龍蝦繩纏繞鯨魚 海藻田繩索恐成下一波危機

玉米、甘蔗、大豆提煉的生質能源涉及環境與糧食爭議,專家轉而看上海藻或海帶,一來是不占陸地空間,不須用到農地、淡水或化肥,二來是生產迅速,每天可以生長1呎以上。《路透社》指出,美國能源部(DoE)積極研究藻類取代玉米來提煉生質燃料。2017年以來已進行21項研究計畫,斥資5500萬美元。

能源部評估,美國海岸線長而且適合種植海藻。雖然目前生產成本仍高於玉米,但未來好好擴展,每年約可生產5億公噸海藻,提供美國運輸所需能源的10%。

不過,這項新興能源的開發卻讓北大西洋露脊鯨蒙上陰影。全球的北大西洋露脊鯨剩不到340隻,牠們沿著美國東海岸遷徙,沿途會經過緬因州、麻州等龍蝦產地。過去,這一代發生過不少鯨豚被捕蝦籠的繩索纏繞的事件。這是露脊鯨兩大生存威脅之一。現在這裡開始養殖海帶,這是一種巨型的海藻。業者在海中設置繩索來幫助海帶生長,引發科學家擔憂。

為保護露脊鯨,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OAA Fisheries)已在今年2月至4月禁止麻州限制區域(MRA)使用繫著龍蝦籠的浮標。目前尚無鯨魚受困海藻田的案例,但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海洋生物學家摩爾(Michael Moore)擔心,只要海面下有繩索,就會有鯨魚纏繞的風險。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2017年就展開海帶養殖的研究,圖中的REMUS 100為遠端環境監測裝置,用以了解海帶生長的情況。 圖片來源: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2017年就展開海帶養殖的研究,圖中的REMUS 100為遠端環境監測裝置,用以了解海帶生長的情況。 圖片來源: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研發新養殖方式 避免繩索纏繞

美國軍方已在緬因州、麻州外海發出不少海藻田許可。這地區的海帶通常在春天收成,剛好碰上北大西洋露脊鯨來到這個海域的時間。

麻州沿海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astal Studies)研究人員胡達克(Christy Hudak)表示,露脊鯨喜歡追逐有油脂的食物,有時太注意食物,就忽略了周圍環境。遇到漁線或繩索時,本能反應就是翻滾,但越翻滾,繩索就纏越緊。

麻州鱈魚角(Cape Cod)的海帶養殖業者洛維特(John Lovett)與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合作,測試對鯨魚友善的海帶養殖設備。傳統的海帶繩索置於水面下2公尺處,現在他們把繩索固定離海床很近的高度。理論上,鯨豚會從上方經過,不會被纏住。

此外,他們也嘗試使用硬玻璃纖維作為繩索。這種繩索會在鯨魚碰撞後斷裂,不致產生纏繞問題。


參考資料

路透社(2023年6月7日),Threat to whales complicates US research into seaweed for biofuel

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OAA Fisheries),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

The Conversation(2021年4月1日),Move over, corn and soybeans: The next biofuel source could be giant sea kelp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新一代生質燃料正夯 海藻田養殖繩索恐成鯨魚纏繞危機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來去英國墓園走一走 尋找生物多樣性這樣查

來去英國墓園走一走 尋找生物多樣性這樣查

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叮咚!幫魚兒按個鈴 荷蘭邀眾人助魚群穿越運河產卵

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最新文章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24年來最北!台灣黑熊出沒桃園原民部落 顯示山林族群逐漸恢復

24年來最北!台灣黑熊出沒桃園原民部落 顯示山林族群逐漸恢復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台灣首見「長須鯨」!10.5公尺完整個體 擱淺龜山島北岸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

世界首例!台灣發現新屬新種「花蓮臺塘鱧」 淡水魚的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