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GPS的臥底海龜蛋-科學家聯手特效師,抓盜獵犯
這是一個間諜海龜蛋。它神不知鬼不覺的混入了海龜媽媽剛產下卵的卵窩中,不動聲色的觀察其他的同伴,它靜靜的等候。天露出曙光,外頭開始傳出鳥兒啁啾,螃蟹窸窸窣窣撥動沙粒的細微聲響。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大地又恢復黑暗,就這樣接連過了幾天。
這天跟其他平凡的日子似乎沒什麼不同,但入夜後,雜亂的腳步聲接近卵窩,一陣撥攪後,卵窩被挖開,間諜海龜蛋沒被發現,它和其他一百多顆海龜蛋一起被裝到布袋裡,很快被載上車離開。間諜海龜蛋正是為了追踨盜獵集團所設計,一路上它把行經軌跡透過GPS發報器,傳送給生物學家。
海龜蛋去了哪裡?
在英國杜瑞爾保育機構工作的生物學家海倫(Helen Pheasey),與哥斯大黎加非營利組織「和平步履(Paso Pacifico)」的首席科學家金(Kim Williams-Guillén)合作。她們希望能找出盜獵者經常販賣的路線、交易地點與市場終點,提供給政府打擊非法盜獵活動。她們用這個點子參加科技競賽,贏得來自美國國際援助的「野生動物犯罪科技」計畫資金,開發了3D列印的間諜海龜蛋。
光是3D列印還不夠。海龜蛋不像雞蛋,雞蛋的殻雖薄卻堅硬,海龜蛋更像是軟趴趴的乒乓球,殻軟軟的有點彈性,有時甚至不像圓形而有些凹陷。3D列印的成品看起來還是太像塑膠,這可沒辦法成為完美的間諜。這時,她們聯絡上在好萊塢負責設計美術的電影造型師蘿倫(Lauren Wilde)。透過蘿倫的巧手與妝點功力,幾可亂真的間諜海龜蛋誕生。
她們在間諜海龜蛋中植入便宜的GPS發報器,每小時都能從鄰近的行動電話網路傳出訊號。她們發現,大多數盜獵的海龜蛋都是在當地販賣,當成是沿戶叫賣的季節珍饈。有的間諜海龜蛋只運送了短短幾公里,甚至最短的只離開海灘28公尺。
海龜復育路迢迢
全世界七種海龜裡,有六種都已列入瀕危。由於從海龜孵化、成長覓食,到二、三十年成熟繁衍下一代的生命史中,牠們會橫跨海洋長途旅行,不遠千里在覓食區與繁殖地之間遷徒。體型最大的革龜,甚至平均每趟旅行6000公里。但棲地範圍大這樣的特性,也讓海龜特別容易受到漁業誤捕、棲地破壞、海洋垃圾、船隻撞擊、氣候變遷與非法盜獵的威脅。
40年前,華盛頓公約就已將所有的海龜納入保護,禁止所有海龜與相關製品(如肉、蛋或龜殻作成的裝飾品)的國際貿易。不過,在一些海龜產卵地如中南美洲與東南亞,過去居民有食用海龜肉與卵的傳統,部分地方政府允許合法採集海龜蛋。在西非海岸,海龜不只被當作食材,也是傳統療法的重要成份。
日本小笠原諸島的「父島」,也有獵捕海龜食用的傳統,不過政府限制海龜獵人執照和獵捕上限,一年不得超過135隻。有些保育人士認為,以傳統文化或原住民習俗作為擋箭牌,可能會讓禁捕的法律窒礙難行。
在中南美洲,非法獵捕海龜和龜卵至今仍然相當盛行,而主要的消費者大部分是當地或附近居民。墨西哥瓦哈卡州雖然在1990年就禁止獵捕、販售與食用海龜卵與龜肉,但「胡志丹市(Juchitan)」居民仍不願放棄食用龜卵的傳統,加上當地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助長了非法獵捕與販售的風氣。目前市場上仍販售生的與鹽漬的海龜卵。在尼加拉瓜,一口杯裡盛裝生海龜蛋淋上辣醬,是當地傳說的催情助興小菜。要阻擋人們嘗鮮的欲望,除了教育,保育團體還有更多可做。
回到間諜海龜蛋上,最遠的一個間諜海龜蛋走了137公里,描繪出一條從盜獵者、中盤商,到挨家挨戶販售的路徑。這些資訊能讓政府對盜獵集團加強執法,而不是單純懲罰因為失業而選擇盜獵的社會底層人士。
保育無法一蹴可幾,但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能幫助環境變得更好。間諜海龜蛋的成功案例,讓和平步履更有信心推廣平價的間諜蛋,幫助其他也受到盜獵威脅的物種,例如鸚鵡和鱷魚身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