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快訊】你知道嗎?地球正經歷第六次大滅絕

無貧窮

2020年CSR報告書新規上路 企業需回應氣候議題

為了讓企業CSR掌握社會議題脈動,櫃買中心參考國際非財務資訊揭露趨勢,修訂「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於今年初公告實施。其中,除了規定企業非財務資訊揭露內容須涵蓋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之風險評估外, 也增訂企業應於CSR報告書揭露氣候相關議題,以引導企業重視氣候變遷,並具備因應相關議題的能力。(延伸閱讀:企業社會責任如何評估?先看懂SRI與ESG

聯合國推2030環保目標 為第六次大滅絕踩煞車

澳洲野火、全球暖冬...近年來氣候變遷劇烈,許多科學家警告,地球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中,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面臨的生物大滅絕。為了保護生態系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20項「2030年目標」,包含保護30%陸地和海洋、減少現行一半以上的殺生物劑、塑膠汙染等,希望10年後能讓目前脆弱的生物多樣性系統回復穩定。過去250年來,人類造成約600種植物絕種,速度比沒有人類干預時快500倍:目前澳洲野火焚毀面積約相當於3個台灣,已有逾10億動物死亡。(延伸閱讀:氣候變遷是假新聞?...全球最大瀑布乾涸成細流

資深社企的下一個十年 社會影響力更優先

當年營收已達千萬,成長穩定的規模社企,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能繼續厚植當初的社會使命,並發揮出更大能量?在社企流第三屆iLab育成計畫Demo Day上,繭裹子、印花樂與直接跟農夫買三間成立10年的成長型社會企業,各自提出了未來十年的品牌計劃。無論是將目標對口從消費者擴展至企業,或是透過積累的品牌資源推動新產品創造成長,這些已具穩定體質的社企,均在定錨社會影響力為成長指標的前提下,引入創新思維,讓品牌與社會一起創造更大共好價值。(延伸閱讀:社企10年:下個世代,社會企業會消失嗎?

實驗教育潮流吹進大學 青年倡議教育創新

上大學發現讀錯系,只能休學嗎?台灣實驗教育三法已延伸至大專以上,但目前仍未有實驗教育大學出現。有感於國際許多非典型實驗高教,扭轉知識與經濟至上思維,提供學生高度多元自主空間,不少團體倡議舉辦實驗高等教育,讓教育創新更具動能。

由青年自發成立的「台灣青年國際實驗高等教育知行聯盟」以實驗高教為號召,邀請國外實驗大學學生來台分享經驗,希望推動「學習者中心」及「生命本位」的實驗高等教育生態系;由教授與學生共組的「高教新視界研究團隊」則透過研擬更完善法規,從政策面推動實驗大學的發展。(延伸閱讀:實驗教育正夯 師資從哪裡來?

企業永續人才漸夯 媒合平台上線

近年越來越多企業重視CSR、希望深化永續發展,但要做好事,首先要先找到好人。看到企業對CSR人才的需求,在永續、企業CSR領域耕耘10餘年的CSRone,日前推出永續人才媒合平台,讓擁有CSR知識的綠領人才能夠被需要的企業看見,一起在永續策略規劃與商業價值創造間,找出獲利與社會友善的共益平衡。(延伸閱讀:62歲的創業「長者人力銀行」再創安可職涯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壟斷全球80%的稀土:中國稀土之都「包頭」背後付出的代價

壟斷全球80%的稀土:中國稀土之都「包頭」背後付出的代價

你家也有「微塑膠」海綿嗎?研究揭科技海綿每月釋放數兆纖維 進入食物鏈

你家也有「微塑膠」海綿嗎?研究揭科技海綿每月釋放數兆纖維 進入食物鏈

戰爭產生多少環境成本?研究:加薩清運瓦礫需繞地球737圈、逾9萬噸碳排

戰爭產生多少環境成本?研究:加薩清運瓦礫需繞地球737圈、逾9萬噸碳排

氣候法規的生死鬥?川普政府計劃撤銷「危害認定」終結美國溫室氣體管制

氣候法規的生死鬥?川普政府計劃撤銷「危害認定」終結美國溫室氣體管制

最新文章

好兆頭!亞馬遜雨林火災損毀面積銳減65% 5年來最低、有利巴西主辦COP30

好兆頭!亞馬遜雨林火災損毀面積銳減65% 5年來最低、有利巴西主辦COP30

不僅加速融化100噸雪...南極遊客增6倍:已不再純淨 重金屬濃度飆高10倍

不僅加速融化100噸雪...南極遊客增6倍:已不再純淨 重金屬濃度飆高10倍

亞洲動保大會在台首度主辦!賴總統:台灣做到零撲殺就是對生命尊重

亞洲動保大會在台首度主辦!賴總統:台灣做到零撲殺就是對生命尊重

愛好大自然卻在摧毀雨林?美國露營車巨頭被點名 助長印尼婆羅洲森林砍伐

愛好大自然卻在摧毀雨林?美國露營車巨頭被點名 助長印尼婆羅洲森林砍伐

台灣海龜大豐收!產卵母龜數量創近年新高 蘭嶼椰油沙灘也首度迎來海龜上岸

台灣海龜大豐收!產卵母龜數量創近年新高 蘭嶼椰油沙灘也首度迎來海龜上岸

城市裡的「綠色不公」?樹木也講平權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片乘涼的樹蔭

城市裡的「綠色不公」?樹木也講平權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片乘涼的樹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