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進口吃出毛病 南韓改革營養午餐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7年校園內食物中毒事件高達90起、共逾2600名師生中毒。台中市有孩子吃了衛生局認證的「合法回鍋油」腹瀉、屏東營養午餐出現炸得「炭黑」的炸雞……孩子吃得安不安全、衛不衛生,成了家長最大隱憂。
為了確保孩子們的營養午餐都能吃在地、吃安心,台灣去年起開始推動四章一Q政策,鼓勵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但政策上路1年多來,第一線學校有不少苦水與反彈。
鄰近的南韓也想推在地食材,從2003年就開始推動營養午餐使用「安全本土農產」,透過條例制訂、在各地建立供餐支援中心共同購買食材等方式,減少學校自行採購單價高、不知該如何選擇等問題,或許可成為台灣借鏡方向。
大量進口吃出毛病 南韓開始改革
南韓友善環境免費供餐草根國民連線常任代表朴仁淑日前訪台,她提到,南韓在2003年以前,學校營養午餐大量使用進口食品作物,且都委託外部廠商供餐,廠商因成本考量,常使用較劣質的食材,曾因水產品劣質導致學生食物中毒,研究也發現學生的肥胖、過敏性皮膚炎、罹患精神障礙比率都增加。
「營養午餐不只是一餐飯。」朴仁淑說,看到校園營養午餐的問題,民間開始發動立法草案,希望推動條例,明確規範學校使用安全的本土食材、其中的價差由地方政府編列經費補助。
南韓《學校給食法》也在2006年修訂,將過去的委外模式改為學校直營,並要求地方建立供餐支援中心,統一採購符合在地安全標準的食材,2010年正式實施。
70多個供餐支援中心 解決學校困境
目前南韓全國共有70多個供餐支援中心營運中,以富川市的供餐支援中心為例,會共同採買米、泡菜、水產物等,挑選的標準以「地方友善環境農產」為第一優先;京畿道教育廳則共同採買韓食常用的冬粉、韓式醬油、煎餅粉、甜玉米等食材,其他主食材與副食材則要求以國產友善環境食材為優先。
朴仁淑表示,供餐支援中心能夠解決學校個別購買單價較高、不知如何挑選等困境,也能確保食材品質,多年推行下來家長、學生對營養午餐滿意度都提高。
家長也逐漸開始覺醒、「組織化」。朴仁淑以富川市為例,家長5年前主動組織「學校午餐連線」,96所國小、兩百多名家長參與,每月由200多人定期召開會議,監控午餐品質、宣傳友善環境午餐、規劃食生活教育等,「這是從民間發起的草根運動,我們要給孩子健康、給農民希望。」
「四章」指的是「CAS有機農產品」、「CAS台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認證」、「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一Q」則為「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