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成第3個通過同婚亞洲國家 新制預計年底上路

性別平等

泰國成為亞洲第三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 圖/路透社
泰國成為亞洲第三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 圖/路透社

泰國國會昨天通過歷史性修法,同性婚姻將在年底上路。法案過關讓泰國LGBTQ社群興奮不已,許多人為了這項修法奮鬥了10多年,泰國同運人士表示:「一切的掙扎都值得了。」

泰國國會眾議院今年3月27日通過歷史性的民事和商事法(Civil and Commercial Code)修正草案,接著送交參議院討論。參議院昨天以壓倒性的130票贊成、4票反對、18票棄權,通過民事和商事法修正案,正式宣告泰國同婚合法化

法案在參議院通過後,須交由泰王同意,並在王室公告後再等120天才正式生效;預計今年底前,泰國同志伴侶可以合法登記結婚。

泰國總理府昨天傍晚在總理府前廣場舉辦慶祝同婚合法化的活動,邀請許多長期在為了泰國同婚權益努力的代表人物參加,平時嚴肅的總理府前出現了彩虹步道和花卉拱門,搖身一變成為五顏六色的派對現場,在充滿趣味的丟捧花儀式之後,群眾登上車隊前往市中心的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持續分享歡樂氣氛。

曾經是未來前進黨(Future Forward)眾議員的那堤帕(Nateepat Kulsetthasith)是泰國國會史上第一批代表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族群進入國會的議員,他告訴中央社,從2019年擔任眾議員到現在雖已不是議員,他為了同婚合法化奮鬥了6年,但有更多人為了同婚合法化已經奮鬥了10幾年。

那堤帕表示,許多同性伴侶想要結婚、想要表達自己的感覺、想要擁有自己的家庭,國會的修法讓這些人非常開心,而他自己能夠見證到修法通過也非常高興。

泰國知名同運人士希利薩(Sirisak Chaited)身穿彩虹顏色的衣服高舉寫著「婚姻平權通過了」的標語,成為現場攝影師的鎂光燈焦點。

他告訴中央社,他為了同婚合法化已經努力了15年,他很感動,不過他表示,結婚是每個人都該擁有的基本權利,不該是靠「奮鬥」而來,「為什麼泰國的LGBTQ族群爭取基本權利要面對這麼多困難?」他說,但既然國會通過法案,還是一件值得慶祝和高興的事情。

希利薩說,他不想要表現得特別激動,也不想要大聲吶喊,因為這就是每個人該擁有的基本權利,爭取同婚權益的人過去曾經遭受霸凌、被拒絕甚至被辱罵,但大家仍帶著希望努力,能夠看到同婚相關法案通過,「一切的掙扎都值得了。」

民事與商事法修正案將法案內的用語「男人與女人」修改為「個人」,把「先生與妻子」修改為「婚姻夥伴」,以讓同婚伴侶可獲得和異性戀婚姻伴侶一樣的權益,包括減稅、幫伴侶簽急救同意書、繼承伴侶的遺產和領養小孩等,而同性伴侶的結婚年齡必須為18歲。

一旦法律在今年底生效,泰國將成為亞洲繼台灣和尼泊爾後,第3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9月櫻花開?台南河津櫻「季節錯亂」 提早盛開 是氣候變遷在搞鬼?

9月櫻花開?台南河津櫻「季節錯亂」 提早盛開 是氣候變遷在搞鬼?

農業部擬用林地設「衛星收容所」 ?動團批:毀林、生態保育倒行逆施

農業部擬用林地設「衛星收容所」 ?動團批:毀林、生態保育倒行逆施

家具再生人也再生!彰化埤頭鄉結合社會勞動人修復家具 達成環境社會雙循環

家具再生人也再生!彰化埤頭鄉結合社會勞動人修復家具 達成環境社會雙循環

台北市拚「氫能示範城市」!動物園計畫改用氫能混合遊園車 徵求民間廠商合作

台北市拚「氫能示範城市」!動物園計畫改用氫能混合遊園車 徵求民間廠商合作

最新文章

北模作文以代理孕母為題...把子宮當成利他的工具 衛福部次長:考題反映社會盲點

北模作文以代理孕母為題...把子宮當成利他的工具 衛福部次長:考題反映社會盲點

彈性育嬰留停2.0:請假能以日為單位 托盟肯定其彈性但直指仍有3項缺憾

彈性育嬰留停2.0:請假能以日為單位 托盟肯定其彈性但直指仍有3項缺憾

父母曬小孩反成難以清除的「數位刺青」...台灣缺乏保護兒少數位隱私權的專法

父母曬小孩反成難以清除的「數位刺青」...台灣缺乏保護兒少數位隱私權的專法

不只正名更要禁止!女權團體呼籲終結「處女膜修復術」

不只正名更要禁止!女權團體呼籲終結「處女膜修復術」

隨時視訊、查定位...智慧型手機養大的Z世代 寧可被「監視」也拒絕獨處?

隨時視訊、查定位...智慧型手機養大的Z世代 寧可被「監視」也拒絕獨處?

延長產假搶救少子化?是否強制休假引發爭議 托盟憂「職場隱形歧視」惡化

延長產假搶救少子化?是否強制休假引發爭議 托盟憂「職場隱形歧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