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阻防車輛違停?身障團體質疑:是保障行人安全還是製造障礙?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台灣各地人行道上常見水泥車阻,原意在於防止汽車違停,也保障行人安全,卻引起身障團體的不滿。 圖/張策攝影
台灣各地人行道上常見水泥車阻,原意在於防止汽車違停,也保障行人安全,卻引起身障團體的不滿。 圖/張策攝影

台灣各地人行道上常見水泥車阻,設置目的在於防止汽車違停,也保障行人安全。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監督聯盟理事長張學恒批評,政府宣導汽機車不得占用人行道未盡心,反而在人行道上廣設車阻,影響行人通行,也可能成為身障者的阻礙。

張學恒指出,汽車違停人行道本就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應由警方取締,而非透過車阻來防範。他強調,國家有責任宣導車輛不得駛入人行道,執法方面應交由警察,而非用物理設施限制。在地方民意壓力下,許多地區仍選擇在人行道上設置車阻,以防汽車違停,此一做法對身障人士不夠友善。

張學恒觀察,目前在人行道違停的車輛類型不僅有汽車,機車與腳踏車也相當普遍。車阻雖能擋住汽車,但機車與腳踏車仍可輕易進入,違停人行道最大宗是機車,設置車阻其實成效有限,也往往忽略無障礙通行需求,甚至加劇輪椅族及視障者的通行困難。他批評,台北、新北車阻多為水泥柱,許多可能年久失修沒有反光條,若遇天候不佳,對於視障及輪椅族群來說是暗藏風險。

此外,他也指出,在部分地區為讓消防車能進出人行道,會設置斜坡,但這些斜坡卻成為汽車進入人行道的「破口」,讓車阻的設置意義大打折扣。他質疑「車阻若無法真正阻擋違規車輛,反而妨礙身障者通行,那它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新北市養工處副處長何文吉表示,設置車阻目的是為了防範汽車違停,而非針對機車或腳踏車。他進一步說明,依據2024年9月12日公告的「社區道路及附屬設施設計規範」修正條文,設置車阻須符合標準,包括車阻間距須大於1.5公尺,確保身障人士可通過、不能影響行人主要動線,車阻高度應介於60至75公分,以免影響行人視線。

何文吉強調,政府不會刻意設置車阻,通常是有地方需求時才會增建,若有民眾反映問題,市府會與當地里長溝通,視情況拆除。他也表示,在未來的人行道改善工程中,不會主動設置車阻,以避免影響行人及身障者通行權益。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表示,水泥車阻雖能夠限制一定寬度以上的車輛進入人行道,同時也對身障人士、嬰兒車與菜籃族造成阻礙,或因設計不良導致行人絆倒或車輛擦撞的意外。為確保人行道暢通,除設置基本的區隔標示,更關鍵是透過教育宣導與公民素質的提升,讓民眾自發遵守規則。否則即便設有車阻或警示標語,仍難以徹底解決人行道通行受干擾問題。

新北市議員陳乃瑜指出,輪椅族與推娃娃車民眾常會因為車阻設置不當而受影響,顯示出設立車阻時未充分考量不同族群的用路需求,設施的設計應更加周全,兼顧安全與無障礙環境。

台灣各地人行道上常見水泥車阻,原意在於防止汽車違停,也保障行人安全,卻引起身障團體的不滿。 圖/張策攝影
台灣各地人行道上常見水泥車阻,原意在於防止汽車違停,也保障行人安全,卻引起身障團體的不滿。 圖/張策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稱霸東亞!台灣杉巨木「大安溪倚天劍」高84.1公尺 坐穩東亞第一高樹

稱霸東亞!台灣杉巨木「大安溪倚天劍」高84.1公尺 坐穩東亞第一高樹

解決缺工?英國計劃投入台幣860億 興建1.8萬戶社宅及可負擔住宅

解決缺工?英國計劃投入台幣860億 興建1.8萬戶社宅及可負擔住宅

植物診療師8月首考!筆試考6科、限定相關科系才能應考

植物診療師8月首考!筆試考6科、限定相關科系才能應考

身障就服員薪資矮一截...最多可差社工1.2萬 流動率高33.7%、留不住人

身障就服員薪資矮一截...最多可差社工1.2萬 流動率高33.7%、留不住人

最新文章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街頭困境下的女性無家者...如何走出傷痛、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

從診間到人間!泡泡龍患者就醫、就業都難 成大USR計畫要他們的天賦被看見

從診間到人間!泡泡龍患者就醫、就業都難 成大USR計畫要他們的天賦被看見

通用計程車補助加碼!交通部4月1日開始補助最高40萬 保障輪椅乘客權益

通用計程車補助加碼!交通部4月1日開始補助最高40萬 保障輪椅乘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