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創指導所」-不讓移居者孤軍奮戰,地方做後盾

年輕世代來到豐田為阿嬤們拍攝MV上表演課。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年輕世代來到豐田為阿嬤們拍攝MV上表演課。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無貧窮

居住鄉村的孤獨與寂寞──提到這樣的話題,多數人想像的是農村的高齡者,或獨居在孩子們都離開家鄉後,守著偌大房屋而感到寂寞的父母。近年來,日本提出「孤獨死」、「無緣社會」這些關鍵字,都一再提醒高齡化、都市化的社會中,要更注重高齡者的社交狀態,創造居所完善的社群網絡。

「居住鄉村的孤獨與寂寞」提到這樣的話題,多數人想像的是農村的高齡者。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陳韻伶攝影)
「居住鄉村的孤獨與寂寞」提到這樣的話題,多數人想像的是農村的高齡者。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陳韻伶攝影)

寂寞與孤獨──「無緣」的鄉村

但少有人真正的注意到,鄉村地區有另一種「無緣」,不是日本所謂的無血緣、地緣、社緣。在牛犁協會2016年針對花蓮地區的青年調查中,他們發現,青年們普遍的認為,在鄉村地區是「無緣」的。雖然部分的青年因返鄉而非移居,是回到自身熟悉的所在,因此具備血緣、地緣,又或繼承家業擁有社緣,三緣皆備,但他們仍然感到巨大的孤獨與寂寞。

他們的孤獨與寂寞,是來自於找不到伴侶、找不到朋友、找不到同儕與夥伴。青年們這樣形容:「交友軟體的範圍拉到最大,都搜尋不到人...」,除了單身者外,有家庭的青年同樣感到困擾:「雖然我成婚有家室,但所有的工作夥伴都是50歲以上的大哥大姊,少有同齡的夥伴...」、「逢年過節,都覺得我比老人家還開心,因為同學朋友們都會回來家鄉...」。他們透露出來的,即是我們長期忽略的鄉村孤獨與寂寞。

高齡化、都市化的社會中,要更注重高齡者的社交狀態,創造居所完善的社群網絡。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陳韻伶攝影
高齡化、都市化的社會中,要更注重高齡者的社交狀態,創造居所完善的社群網絡。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陳韻伶攝影

過去牛犁輔導花蓮社區社造的經驗中,曾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地的協會努力地透過相關部會的計畫,申請到一名專職的人力經費,請了村中的孩子返鄉工作。但那青年只待了半年,最終因為「朋友都在外地」,選擇辭職,「返回」都市。這樣的案例,都能使我們重新思考,返鄉不僅僅是就業這麼簡單的事情。

農村不僅有獨居高齡者、空巢家族這樣的議題,青年們返鄉或移居後,也常恍然發現,舉目望去,村莊/部落同齡者寥寥無幾。不論是找尋伴侶或能夠一起共創的夥伴,這件事情常被人們忽視,大家總以為返鄉或移居者僅需依靠熱情與對地方的愛便能夠支撐一切;但他們的心理狀態,卻少有人關注。

陶維均和牛犁協會共同打造的豐田移創指導所,希望能夠回應這樣的問題,創造兩地人口的真正交流。透過不同視野減輕青年們的孤獨與寂寞,為彼此創造「多緣」與「多元」的社群網絡。

豐田宇宙熱量高峰會,讓居民與移創者透過飲食互動。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豐田宇宙熱量高峰會,讓居民與移創者透過飲食互動。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社交這件事情不只對鄉村有意義,因為都市有都市的寂寞、鄉村有鄉村的,尤其在當代社交平台與軟體愈發普遍的情況下,我們反而發現面對面的接觸與交談,對來自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巨大的影響」。先有人才有社群,而藉由社群的互動才能共感,並凝聚地方的價值。

移居或返鄉不是偉大的旅程,更多時候是孤獨的探索,那麼何不結伴同行?

創造有價而非有值的生活

相較於上一世紀下半葉的台灣,陷入經濟狂潮,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幾乎成為某種主流的「生活方式」。但時至2020年,告別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再沒有這麼龐大的家庭壓力,並且步入後現代多元化的思潮社會中,對於下一個世代的青年們而言,他們關注的究竟是什麼?

「許多人問我們,返鄉能夠賺多少錢?我都覺得這樣的問題莫名其妙,返鄉是為了生活在我所喜愛的地方。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會用你的月收入,衡量你值不值得。」牛犁協會的第二代社區工作者這麼說,返鄉或移居有所追求,但追求的不再全然是金錢上的收入,而是某種個人的成就與喜好。

「豐田移創所」邀請八名音樂創作者,來到農村創作音樂。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豐田移創所」邀請八名音樂創作者,來到農村創作音樂。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並不是說返鄉的情操多麼偉大,或者我們吃著空氣也能過活...,真正的重點是,我們如何實踐個體的價值,這樣的價值,不是用經濟來衡量」。

「從2014年反服貿而興起的學運、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等等不同的事情,不都告訴大家一件事,面對龐大的經濟利益時,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們,更想要有價值與成就的活著。」

豐田移創指導所能希望打破長期籠罩台灣經濟利益為主的思想價值觀;他們認為創造「有價」的生活這件事情,會比「有值」的生活來得更吸引人。選擇來到鄉村,並不代表過得貧窮,亦或者比較浪漫,但是他們想要提醒大家──他們所在的豐田,這裡已經準備好等你一起創造與改變。

移創指導所創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已經有不同的人來到村莊裡面生活。有「囝仔人劇團」來到村莊與瓜農們一起耕作、授粉、採收;有私廚兼平面設計師來到豐田,與居民們共創「豐田宇宙熱量高峰會」,邀請不同族群的人用料理來「向宇宙深處吶喊」;也有攝影師來到此地,不住在指導所,反而居住在不同的獨居長輩們家中,隨著他們體驗高齡者的社會與生活;還有音樂製作人,在村莊裡面感受居民們的生活故事,與鄉村相處創造給地方的音樂。

音樂創作者來到農村創作音樂,比起「有值」生活,現代年輕人更在乎「有價」。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音樂創作者來到農村創作音樂,比起「有值」生活,現代年輕人更在乎「有價」。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一個人在千萬人的都市會被淹沒,三千人的村莊卻能因一個人改變

不同的事情每個月幾乎都在豐田這樣的小地方發生,他們與高齡者一起在晨間運動、和農人們共同耕作,傍晚則與青年們撿拾柴薪,在院中升起營火,談著彼此的見聞,看似怡然自得,村民與來到此地的外鄉人們在近一年中都獲得巨大的收穫。

回應到這幾年熱門的地方創生議題,豐田移創指導所雖以「移創」為名,但並不認為吸引人移居或返鄉,便能地方創生或解決地方消滅這件事情。哪怕喊出了這樣振奮人心的口號,面對每一個創作者:「一個人在千萬人的都市會被淹沒,三千人的村莊卻能因一個人而改變」,但他們很清楚,內與外是需要共同營造。

「囝仔人劇團」來到豐田,跟著村落的孩子們一起製作偶戲。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囝仔人劇團」來到豐田,跟著村落的孩子們一起製作偶戲。 圖/豐田移創所提供

豐田移創指導所作為移居者陶維均與在地組織牛犁協會共同嘗試的第一步:「移創指導所的提出,或許不能夠解決上述的所有問題,只能說嘗試觸碰。但如果真的要地方創生,不是只讓三千人的村莊因為一個人到來改變這麼簡單——還要是『三千人的村莊會願意支持一個人』。」

-------------------------------------

[1] 無緣社會:出自NHK的採訪,認為當代日本社會中無地緣、無血緣、無社緣(「社」指會社)。

延伸閱讀

>>「移創指導所」-助移居創作者不只搬入,更融入

>>從《你的名字。》看到愛情故事還是地方消滅?

>>讓你的家鄉淪為商品 地方創生恐加速地方消滅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19.jpg

楊富民

楊富民,1992年生,社區工作者,任職於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專職社區營造與輔導、地方發展、青年培力以及地方文化與藝術工作。

作者文章

「移創指導所」-不讓移居者孤軍奮戰,地方做後盾

「移創指導所」-不讓移居者孤軍奮戰,地方做後盾

「移創指導所」-助移居創作者不只搬入,更融入

「移創指導所」-助移居創作者不只搬入,更融入

從《你的名字。》看到愛情故事還是地方消滅?

從《你的名字。》看到愛情故事還是地方消滅?

「拆古橋蓋商區」 如果地方歷史往生 如何談創生?

「拆古橋蓋商區」 如果地方歷史往生 如何談創生?

最新文章

僅12名學童參與...百年活動「美濃字紙祭」參與度低 敬字惜紙文化難傳承

僅12名學童參與...百年活動「美濃字紙祭」參與度低 敬字惜紙文化難傳承

台灣砸百億投入「地方創生」...今年邁入第7年 3.0是進步還是原地踏步?

台灣砸百億投入「地方創生」...今年邁入第7年 3.0是進步還是原地踏步?

苦瓜葉煮泡麵會變好吃?土人蔘是什麼味道?與恆春半島小農來一場葉菜盛會

苦瓜葉煮泡麵會變好吃?土人蔘是什麼味道?與恆春半島小農來一場葉菜盛會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