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杯啤酒種一片麥田 麻州颳起「當地味」食革

啤酒廠與當地麥田合作,讓每一口啤酒都喝得出當地味。 圖/pixaboy
啤酒廠與當地麥田合作,讓每一口啤酒都喝得出當地味。 圖/pixaboy

一百哩飲食(100-Mile Diet)的概念創造了「當地膳食主義」一詞,此概念起始於一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夫妻,決定要吃來自他們周圍一個鄰近範圍裡的食物。這個故事一開始在一篇文章裡散播,後來變成一本書,協助、引導人們實踐相同的概念。

最浪漫的事 每一口食物都來自我認識的人

2006年年初,這類飲食方式的消息出現在奧勒岡的合作社時事通訊裡,改變之輪於是開始轉動。合作社成員克莉絲•彼得森調查了批量部門,發現沒有任何主食作物生長於當地。她為時事通訊寫下自己的故事,刺激其他成員思考是否應該改變糧食桶中的內容物。能跟種植你吃的小黃瓜或起司的人有連結,是一件很棒的事。能跟種植你吃的麵粉的人有連結,是一件更棒的事,因為這從來沒發生過,也是一種教育機會。

除卻「當地」這詞與任何浪漫情調的關係,這些來源代表著穩定性。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不僅是轉瞬即逝的迷戀,這是讓人認識到吃是一種農業行為,並且也顯示與這個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搏鬥的企圖。

只要還有便宜的傳統商品和較便宜的有機主食作物,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想要支付食物的真正費用。我們太習慣那些無法反應生產成本的食物,但是有些成本隱藏於補貼和未來的交易中,對於區域性食物的接受度,會因此而降低。在某些例子裡,比起有機標籤,購物者更珍視區域性農作。對於那些有所偏好的主流消費者而言,有機食物勝過當地食物,只因為有機食物較容易取得,通常也比較便宜。

堅持在地手工自釀 每杯酒都能喝出麻州味

啤酒迷和許多人都相信,農業改革的原因是啤酒不是麵包。人們種植穀物是為了啤酒而不是食物。有賴於山谷麥芽廠和那些特別突顯當地材料的工藝釀酒廠,新英格蘭是一個能夠好好觀察這種契機實際情形的地方。劍橋釀酒公司(Cambridge Brewing)的釀酒大師威爾•邁爾斯,是新英格蘭裡類似工藝釀酒教父的人物。他的技術和直覺可以在與他合作過的釀酒師身上看見,其中一項標誌性的特色就是使用當地材料。

班•羅氏奇是沃姆鎮釀酒廠的創始釀酒師,開始從事家庭釀酒時,他正在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研讀森林學。「只有極小百分比的人願意多花一點錢買有機產品,同樣也只有很少的人,願意多花一點錢購買當地的產品。」班說道,有機和當地食品的整體情形也跟啤酒一樣。「我們可以額外提供當地產和高品質的產品,不會讓大眾增加支出。」

山谷麥芽廠的歷史和沃姆鎮釀酒廠緊緊相連。2010年早期,當班在找尋當地麥芽時,他找到了山谷麥芽廠,安德雅和克里斯特安帶著他找到一些裸麥和小麥的農夫。他們當時無法製作麥芽,可是有一臺種子精選機。三個人一邊喝酒認識彼此,一邊用機器清理裸麥和小麥。精選機可以處理一噸的穀物,沃姆鎮釀酒廠隨即用了第一批的麥芽。

圖/好優文化提供
圖/好優文化提供

「每杯酒都嘗得到一點麻州」,這樣的主題來自班、安德雅及克里斯提安一起製作的啤酒,使用的是來自山谷麥芽廠的第一批麥芽。他們當時正在製作麻州完全系列的啤酒,這個名字是班為了該系列啤酒而取的。那天在之前那間擁擠的冰淇淋店裡,他們討論起沃姆鎮釀酒廠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麥芽廠。若每一批量皆包含一袋山谷麥芽的麥芽,這個剛起步的事業就能得到幫助。

作為新興事業的所有人,班很了解企業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班想確保山谷麥芽能撐下去,他們是他唯一能取得麥芽的麥芽廠(麻州仍舊沒有其他間麥芽廠)。與其一次性的購買,或隨興地提供支持,做出一致的承諾還比較說得過去。

沃姆鎮釀酒廠的規模一年內就擴展了原有的系統。開幕後四年,他們開始建造全新的釀酒廠。就像之前一樣,這間新的釀酒廠會完全比照當地釀酒的概念和實務工作。沃姆鎮釀酒廠自豪「每杯酒都嘗得到一點麻州」,他們每批量的啤酒至少使用一種來自麻州的材料,通常這代表是一袋來自山谷麥芽廠的麥芽。

當地材料支持當地人 做出原本不可能的事

成立將近第五年時,沃姆鎮釀酒廠仍是城市裡唯一的釀酒廠。他們的啤酒就像一般的工藝啤酒,擁有一種和當地與釀酒師技巧緊緊相繫的特有風貌。這是伍斯特產的啤酒,在城鎮內外都是以其一致性和品質出名。

隨著釀酒廠日漸茁壯,班想維持以手工的方式製作啤酒,不想將人們推出這個過程之外。新設施簡化了操作,使釀造工作變得較省力,但每一步驟依舊需要人們的參與。釀酒師若只是轉動開關,他們製作出的產品將成為商品,釀酒廠只會變成另一個普通的事業。他從未忘記人的元素。

「當地材料支持著當地的人,也支持他們做出本來不可能的事。」他說。「所以這件事支持著農地、農業,以及那些我真正互動過的人。這是一個由我在乎的人製作的產品。」能看見並了解製作啤酒的人,使他的生活得以脫離商業化的範疇。

人們會一直看到各種人,並且追隨著讓人感覺很好的原生食材理論,一直回溯到農田。上一次發生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返土歸田運動,即是那場使人們返回森林的運動,訴求的是脫離,從社會中轉身離開。這次運動訴求的則是連結,並轉向社會。第二個運動的推動力和第一個運動一樣,兩者皆具有顛覆性

• 本文摘自:以「糧」為名的轉型正義

• 出版社:好優文化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圖解四接環評/正反意見對峙 環評過初審然後呢?

圖解四接環評/正反意見對峙 環評過初審然後呢?

每年300萬顆墮胎藥!一年至少30萬墮胎數 超過出生人數2倍

每年300萬顆墮胎藥!一年至少30萬墮胎數 超過出生人數2倍

點廢成3億金!畜試所轉農廢為綠金 回歸農用、減少汙染

點廢成3億金!畜試所轉農廢為綠金 回歸農用、減少汙染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最新文章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