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心的地方創生 才能永續

攝影/賴佐誌
攝影/賴佐誌
無貧窮

地方創生政策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產業發展、人口回流。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15年來不限主題、不限提案身份別讓全民由下而上自主提出「凝聚人心」方案,

在提案過程中更融入「社區共學」的概念,提供企業資源讓社造人創夢。信義房屋策略長周莊雲認為,對土地有感情,挖掘出的地方產業才有特色,才有機會打造永續的地方創生。

周莊雲策略長說,2004年大選過後造成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信義房屋相信「只要每個社區變好了,整個台灣就會變好」,因此開始啟動「社區一家計畫」,希望人人開始聆聽彼此,把對家的範圍打開。計畫推動至今,信義房屋自2004年至2019年,已投入超過4億元經費支持社區營造

2015年適逢「社區一家計畫」推滿十周年之際,信義房屋再以「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啟動第二個十年的開始,不只延續社區一家的精神,更希望不斷擴大,鼓勵更多個人、學校、社區一起提出凝聚人心方案。

支持有共識的社造者共學 永續發展

不同以往政府的社區營造計畫都有政策引導目的,社區一家計畫提案不限議題,只要社區居民有共識想做什麼事情,在提出方案後,透過公正公開的社區工作坊進行評審,最後再由獨立評審團召開決選會議,採共識決選出當年度得獎單位。周莊雲說,信義房屋觀察過往的得獎計畫的持續,正因為是社區自己決定想做的事情,大部份的執行者不會只是舉辦一次性的活動,而是有更多後續的延伸,這也印證了:唯有對土地有感情,發起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才有意義且能永續。

不只不限議題,社區一家計畫更不限提案者的身份別,而今年分為三大類組-幸福社區類、築夢個人類、深耕校園類,也並非偶然或特別重視學生族群,主要是因為早期參與社造群體主要是以中壯年以上工作者為主,然而隨著時代變化,有愈來愈多不同的群體,例如個人、新住民、社會企業,甚至是學生族群的參與,用此類型化的方式,更可以直接鼓勵更多的老師與學生共同關注與參與,也直接的讓社造精神向下紮根。

除此之外,連評審的方式也與一般的審查不同,從2009年社區一家計畫便以社區工作坊概念,讓參與提案的社區可以透過評選過程借鑑彼此的經驗,彼此學習。信義房屋在過去的調查中發現,其實有很多有心的人想要為社區做些事,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再加上資源的有限,信義房屋開始思考,除了給經費,社區工作者如何從提案的過程中,得到他學習不到的經驗。周莊雲說,開放共學機制是種改變,提案的社區還有機會學習別的社區的做法,豐富自己在社造工作上的視野。

瀕臨廢校危機小學蛻變成社區關懷站

周莊雲說,社區一家計畫推動15年來,發現有越來越多青年會思考要返鄉或是留鄉,與社區一起進行空間改造或文史保存工作,發展成熟了之後,會思考如何讓在地產業活化,有些還甚至關心社區長青議題,提出讓銀髮族可傳承經驗給年輕族群、青銀共創的提案。也不只是青年,連新住民也願意主動參與社區工作,讓許多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融合提案也逐漸增加。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小就是社區一家計畫支持的對象,華南國小曾只有學生23人,瀕臨廢校,校長陳清圳認為,偏鄉小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照顧社區,體察到社區大多是獨居老人,且全校23名學生有一半以上是單親、隔代教養、中低收入戶,他決定將社區的弱點轉化為優勢。

校長陳清圳將閒置空間,整建為社區醫療中心,不僅讓當地的長輩可以聚會、量血壓,還發展特色課程,結合地方產業,讓小朋友學泡咖啡,泡完咖啡請遊客品嘗。華南國小成為特色小學,家長肯定教學理念,從23名學生增加至80多名學生,讓學校與社區共榮。

地方創生需要先有凝聚力

地方創生的重要任務是振興地方產業,周莊雲認為,在發展地方的產業前,社區居民要有深層的凝聚力,還要有共同一致的長遠目標,否則今天開發咖啡、明天開發橘子、後天開發葡萄,對於振興地方產業而言並不是長久之計。

他認為,從事地方創生的工作者,需要對土地有感情,才有可能挖掘地方特色,當地方特色與產業結合,這樣的地方創生才有意義,如果每個地方都因地方創生政策而複製同樣的產業,地方就會失去特色。

像是鹿港的返鄉青年成立「鹿港囝仔工作室」,為了號召在地居民重視居住環境,他們先從「看得見」的環保倡議開始,推了一系列清淨鹿港行動,從網路上找到同樣也對此議題有感的青年參與,也為日後推動文化之旅、舉辦慶典活動等奠定良好基礎,不只讓在地居民看見自己文化,更吸引許多青年決定返鄉打拼。現在,「鹿港囝仔工作室」更扮演經紀人的角色,結合年輕人的技藝與創業,成為藝術經紀平台。

周莊雲分析,地方創生應該結合地方特色,活化當地的經濟產業,才容易長久;若是上對下政策式的將產業放置在地方,當地人不一定認同,也不一定能夠參與,而沒有人參與就沒有記憶,也就沒辦法具有地方特色。信義房屋始終相信「人們願意彼此關心的地方,就是社區」,透過社區一家計畫的推動,希望讓對土地有感情的社區工作者,可以深入挖掘他關心的土地需求,找到與地方創生連結的關係。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作者文章

跟著消費者一起長大!台灣國民巧克力的創新轉型路

跟著消費者一起長大!台灣國民巧克力的創新轉型路

台灣帝亞吉歐  資助夢想也能是CSR

台灣帝亞吉歐 資助夢想也能是CSR

凝聚人心的地方創生 才能永續

凝聚人心的地方創生 才能永續

最有人味的CSR 華碩從照顧員工做起

最有人味的CSR 華碩從照顧員工做起

最新文章

拒絕化肥、農藥!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耕種有機米 再邀青農回鄉

拒絕化肥、農藥!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耕種有機米 再邀青農回鄉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棄耕茶園重生!中華大學走入山區 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

棄耕茶園重生!中華大學走入山區 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

留住土地記憶-台東「部落草地便當」鋪一條回家的路

留住土地記憶-台東「部落草地便當」鋪一條回家的路

食在永續、自然共好 島內散步用旅行與土地有約

食在永續、自然共好 島內散步用旅行與土地有約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