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消費者一起長大!台灣國民巧克力的創新轉型路
40年前,創辦人張豪城與張添兩兄弟以巧克力包裹牛軋糖,研發出人人都吃得起的國民零食「77乳加」;40年後,當台灣食品加工業面臨品牌轉型之際,二代張云綺以「真食的滋味」為本,跨足喜餅、巧克力觀光工廠領域,她用多元經營展現創新的定義——「創新,就是跟著消費者一起長大」。
一心為消費著想 走出不一樣的路
「早別人一步,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是張云綺對創新的定義,也逐一實踐在巧克力觀光工廠的設計及禮坊產品包裝。
張云綺表示,設立「巧克力共和國」觀光工廠,是為了讓消費者看到宏亞的製作工藝,而非單純販售商品,因此館內呈現豐富的解說牆,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喜歡巧克力。為了讓消費者對巧克力有更深的體驗,她特別請益台大農化系的教授,將不適合在北部生長的可可樹帶到巧克力共和國,設置台灣首座「可可溫室」。
宏亞旗下品牌「禮坊」最初因彌補零食產線在淡季產能不足而問世,如今能在西式喜餅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同樣來自創新。
西元2000年、正值西式喜餅百家爭鳴的時代,張云綺發現當時的禮盒設計千篇一律,都印有女孩人頭的大紅色鐵盒,於是她決定著手改造,設計出時尚小包的手提式禮盒。那次成功的經驗,讓張云綺體會到,原來要靠近消費者、聽見消費者的聲音,才能清楚得知其需求,進而發現創新的切入點。
不找地球麻煩 企業才能永續
當宏亞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同樣秉持這樣的概念,期待能在同業當中形成正向能量,唯有從自身做起,才有可能影響供應鏈上的廠商。
張云綺說明,要永續取得台灣的好花生作為原料,勢必要協助當地年輕人力外流的問題,或深入瞭解東南亞供應商的製造過程,考慮背後是否有人權剝削或童工等問題,「在這個循環裡,或許無法立即感受企業得到的利益,消費者可能也無感,但我們的確在做一件永續的事情。」
為因應台灣食安亂象,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14年底宣佈,要求上市上櫃的食品業需編製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報告書,雖然報告書從2014年的3份,到了2015年增長至28份,但是要如何永續、且真正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大多數的業者還是沒有頭緒。
「歐美的消費者到超市不看成份表,只要確認包裝上有相關認證標章、檢查商品本身沒有問題就放入購物車,反觀,台灣消費者『被迫』要聰明許多。」KPMG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一語道破台灣食品加工業在CSR、食品相關認證機制上,甚至是翻轉整個生態圈,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共同趨勢是資訊的透明度與充分的揭露。」黃正忠建議,台灣食品加工業也應朝這個方向前進。
有溫度地翻轉生態圈 以故事讓消費者覺醒
黃正忠觀察,目前台灣的食品加工業在落實企業CSR有四個主要問題:第一,要在線性經濟及循環經濟間做取捨;第二,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問題。第三,供應商因成本考量而採用非天然的化學原料,衍生出的食安問題;第四則是食品加工業普遍創新能力不足。
他建議,食品加工業者要創新,應當更用心將環境、消費者放入考量。可從內部管理做起,在產品設計或材料取得,朝向如何結合社會創新去思考,並將對社會的使命放到產品開發、設計以及採購當中,讓產品變成有溫度、有故事的商品。
如此一來,也較容易與消費者產生連結,增加市場的曝光度,同時取得零售通路與消費者的認同,成為改變生態系的要角。
黃正忠也提醒,國內食品廠商要多追隨國外食品廠商的訊號,像是永續發展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世界一直在改變。以新冠狀病毒的疫情為例,沒有人料到衝擊層面如此之廣,企業永續發展不僅僅只是一個企業社會責任,更是企業持續良性發展的經營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