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居民留住家的記憶 311震災後重生的書店

日本311地震發生後,災區重建進度緩慢,街頭一片冷清,舉目四望盡是斷垣殘壁。圖/報系資料照
日本311地震發生後,災區重建進度緩慢,街頭一片冷清,舉目四望盡是斷垣殘壁。圖/報系資料照
無貧窮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發生了規模9.0的超大地震,並引發了超過10公尺的海嘯。東北沿海地區受損嚴重,死亡人數超過1.1萬人。

圖/行人出版提供
圖/行人出版提供

而遭受高15公尺海嘯襲擊的福島核電廠1、2、3號機,也因為柴油發電機受損,導致反應爐過熱,並引發氫氣爆炸事件。福島核電廠周遭2、30公里的範圍,因為輻射量過高,居民也被集體疏散。這就是所謂的福島核災。

在地震、海嘯、核災多重打擊下,許多書店也被摧毀。然而有一群人,他們在遭遇了那麼令人絕望的災難後,依舊不放棄活下去的決心,想要為自己的土地做些什麼。即使力量很小,即使資源有限,他們還是努力地重建起書店來。

一位在帳棚中硬是開起臨時書店的喜美女士這樣說:「那個時候沒有電視可看,也沒有電話可打,我唯一能做得就是思考,我認為再這樣下去不行,一定要做點什麼事……於是我發現我留在這裡能做的事情就是繼續賣書,說什麼都要堅持下去!

由作家稻泉連撰寫的《重生的書店》,就是如此記錄一間間書店重建故事的書籍。

當手機與網路無用時,發現書的價值

在面臨這樣巨大的天災時,許多災民被迫遷徙,或是住進避難所、組合屋裡,在民生設施被摧毀的情況下,物資的缺乏可想而見。

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許多人會認為,人在面臨生存危機時,最重要的是物質資源,而諸如書籍這類文化商品,似乎變得很無用。但事實上,311大震災區狀況卻顯示,書籍在災民的生活中依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首先,在缺電、在通訊設備被摧毀的狀況下,很多資訊的流通其實需要靠書籍報章來傳遞。人們需要地圖來知道逃災避難的路線,需要報紙雜誌來知道災區的訊息。甚至,他們必須要靠報紙雜誌才能知道自己失散的親人是死是活。

淳久堂書店仙台LOFT店員工佐藤純子,《重生的書店》一書中有他的感謝圖文書信。圖/引自不忘311紀錄中心網站
淳久堂書店仙台LOFT店員工佐藤純子,《重生的書店》一書中有他的感謝圖文書信。圖/引自不忘311紀錄中心網站

在閱讀中,孩子恢復了孩子該有的神情

書本除了能提供基本的生活資訊外,書籍的文化與娛樂的力量,也正是因為在這危難時刻,更顯安定災民心靈的作用。許多父母親會特別購買童話繪本,讓陷於惡夢中的孩子們找回平穩的心靈。書店的老闆也說,當孩子來到書店裡翻閱漫畫,當看到孩子的神情因漫畫而恢復正常孩子該有的表情時,他們便覺得書店的重建具有意義。

而對許多大人來說,當整個社會都喊著「羈絆」、「團結」的思想時,也許心中某些情緒就更難被處理了。淳久堂書店,仙台LOFT店的員工佐藤純子便說,「我要更加努力,我要與他人齊心協力,為了大家我要更振作--當這樣的想法成為主流,就會讓人很難為自己做些什麼……」

而書籍的閱讀,其實就是讓人能處理自身很重要的環節。另一方面,閱讀書籍這件事,對於許多災區民眾來講,其實就是找回過往生活日常的一個象徵。能夠再獨自一人看書,能夠逛逛書店,對於許多人來講,就彷彿重拾過往的幸福一般。也因此,許多災民們看到書店的重建都感動不已,覺得自己沒有被遺棄。

海嘯過後消失的家園。圖/攝影師Jun Teramoto
海嘯過後消失的家園。圖/攝影師Jun Teramoto

家的記憶,寄託在書與書店裡

311大地震與核災的發生,絕不只是疏散避難與重建的問題而已。核災區內的許多老人不願疏散遷徙,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一旦離去,大概此生就回不來了。

位於福島核電廠周遭的「書之森飯館書店」,他是鄉下的一間社區書店,在缺乏文化資源的情況下,孩子都會到那裡去找書看。而社區的媽媽,也會在那裡尋找類似怎麼打毛衣之類的書籍。書之森飯館書店,可說是當地很重要的文化與記憶的儲藏地。

但很無奈的,在核災發生後,當地被測量到輻射量過高,所以居民們都必須被迫撤離。於是,書店變成了一間擺放著書籍卻不會再有人的光顧的地方了。書店的副店長高橋美穗里小姐在離開書店前,特別將墊和書籍擦拭乾淨,哭著對書店道謝,並和書店與書籍們說,我一定會回來的,你們要等我。

書店和書,對許多災民來講,就是他們曾經存在於家鄉的證據。在地震發生後,許多人到書店買了空拍地圖,他們從那些空拍圖中指認自己曾經居住過的房舍。而那些房舍、那些土地,也許永遠也回不來了,僅能存在於書本當中。

這些例子告訴了我們,實體書店和實體書在現代社會中依舊擁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生而為人的記憶與情感,很多時候必須寄託在這些活生生觸摸得到的物體上,無論他是一個書店的建築,或是一本小小的書。而書店的重生,也正是人們為了繼續傳遞記憶、傳遞情感所做的努力。


※本文由書店溫度授權提供,原文〈堅持下去!311大地震後重生的書店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33.jpg

書店溫度

基於對書店的愛,書店溫度這個平台在2018年8月底悄悄成立了。
書店溫度關注書店與書店經營者,我們不定期出沒在各獨立、二手、連鎖書店,或者任何有賣書的空間,觀察書店的存在狀況、販售的書籍與商品。並從中發掘其獨特之處與不為人知的故事。
連結書店和人(創作者、讀者、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讓1+1大於2是我們的目標。

作者文章

愛逛五金行的狂野畫家 竟把畫室搬到書店裡!

愛逛五金行的狂野畫家 竟把畫室搬到書店裡!

為居民留住家的記憶 311震災後重生的書店

為居民留住家的記憶 311震災後重生的書店

國際書展側紀/出版寒冬,書業怎麼生存?

國際書展側紀/出版寒冬,書業怎麼生存?

賣書不如賣咖啡 出版寒冬都是大眾不讀書害的?

賣書不如賣咖啡 出版寒冬都是大眾不讀書害的?

最新文章

呼應COP30 從氣候到健康 味全用「食」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行動

呼應COP30 從氣候到健康 味全用「食」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行動

【專欄投稿】把農場變教室、舉辦文化節 讓農業走出一條「共生」的路

【專欄投稿】把農場變教室、舉辦文化節 讓農業走出一條「共生」的路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