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蘭嶼找飛魚和芋頭,他們的午餐飯菜卻來自台灣

圖/《HI MAATAW 蘭嶼你好》劇照。
圖/《HI MAATAW 蘭嶼你好》劇照。
良好健康與福祉

營養午餐問題篇】希望問題涵蓋各地方,不僅是偏鄉,還有「不山不市」學校的困境也值得被關注。而蘭嶼,更有其獨特獨文化脈絡意。



「Yakay, yabu o among a vakong do Gak-ku.」

(亞蓋,沒有魚類學,在學校。)

「Dehdeh sira, xiya jyatenen mangahahap sinsi do Gak-ku.」他接著說。

(他們是移民者,不會抓魚,學校老師。)

「Maci keikiyan ka jaken, nu makcin ka am, mangay ka do Gak-ku.」

(那你就跟著爺爺學習過生活,肚子餓的話,就去學校吃營養午餐。)

這段話節錄自知名海洋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的近期著作《安洛米恩之死》裡面,總跟不上學校學習進度、腦袋裝不下漢字的達卡安,某回和外祖父的對話。

這段對話言簡意賅地闡明了「漢人教育系統與達悟文化的扞格」,而學校午餐竟意外成為孩子們上學的動力,很是諷刺。

飄洋過海的蘭嶼學校午餐

去年夏末,我們也到蘭嶼尋找學校午餐,並拍攝了《HI MAATAW 蘭嶼你好》。這是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食材管理專案計畫所發起,全臺首部描繪離島蘭嶼學校午餐的紀實影像。

蘭嶼,位處臺灣東南方90公里,曾前往蘭嶼旅行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要到蘭嶼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好幾個月前和航空公司預訂好19人座的小飛機,另一種則是搭2至3個小時的客船。只是途中需歷經太平洋的驚濤駭浪,像我這般不諳「海性」,沒有吞上兩顆暈船藥、一上船就昏睡位置預備的人,很容易吐得滿身都是。

蘭嶼的學校午餐也是如此顛簸。蘭嶼島上有四所小學和一所中學,營養午餐的菜色和臺灣無異,像白飯、炒麵、炒高麗菜、玉米濃湯、雞肉咖哩等,食材清一色來自臺灣。負責食材採購的台東團膳業者龍港公司,通常每週會有2次委託船運公司運送生鮮蔬果或冷凍食材到蘭嶼,經過一夜海上航行的食材再由5校聯合聘請的貨車司機載送至各校廚房門口,至少得花上18到20個小時。

這趟陸運、船運再陸運的過程,因為缺乏冷鏈保鮮,尤其是嬌弱的葉菜類常常會有腐爛的問題,拍攝期間我們更曾在碼頭旁,看到冷凍肉品一邊解凍、滴水的窘境。

漢化、速食,如何衝擊達悟在地飲食?

離島的困境千絲萬縷,循著學校午餐這條線,當我們正疑惑為何蘭嶼的學校午餐不採用在地食材(像季節性飛魚、達悟主食水芋或地瓜)為運輸問題解套時,卻發現了更加嚴重的警訊。

一位在蘭嶼教書30多年的達悟族校長曾告訴我們,民國40、50年代後的達悟族人飲食習慣受學校午餐影響很深,彼時家裡雖還保有傳統的飲食文化,吃著蒸煮的芋頭和飛魚,但國中三年住校全是吃米飯和麵食,口味已慢慢被改變。更遑論國中畢業後,每個達悟族人無不前往他們指稱的「大島」臺灣讀書或工作,那樣的飲食文化改變更是劇烈。

隨著三年前,臺灣連鎖超商進駐蘭嶼,現在生活在蘭嶼島上的達悟孩子所受的飲食文化衝擊可說是更加劇烈。去年夏末我們前往拍攝時,蘭嶼東邊的東清部落誕生了第二間連鎖超商,相比第一間以碼頭、迎接遊客為主,第二間連鎖超商就鑲嵌在部落裡、學校旁。孩子們放學到超商吹冷氣,甚至購買微波食品解決當天晚餐,是常見的景況。

當我們聽見吃著義大利麵的達悟孩子說:「椰油、朗島也好可憐,我們每個村落都該蓋間小七。」一旁平日每天都在光顧超商的學校主任,只能尷尬的笑了笑。這童言童語的背後凸顯的是全球化、速食文化符碼入侵後,在地如何持續堅守傳統飲食文化的議題。

學校午餐能否成為教育載體,為土地認同扎根

從蘭嶼學校午餐到超商進駐部落,《HI MAATAW 蘭嶼你好》紀實影像短短4個月的製作期,無意間竟拼湊出近50年來「達悟飲食文化變遷的斷代史」。我們看見的是當前臺灣學校午餐政策仍只停留在執行、價格等爭論,無法拉高到教育、導入在地飲食文化等層次,進行討論和實踐,而這樣的現象蘭嶼、臺灣皆然。

去年9月初,我們在蘭嶼東清部落訪談耆老謝振山的過程中,他曾和我們分享過一首這樣的達悟古謠:「孩子呀,划著拼板舟去巴丹島這麼遠,但順著這條藤蔓,黑潮就能帶你找到回家的路。」

他憶起老人家還在世時,曾告訴年幼的他,百年前達悟人的生活,是遍佈整個南洋的。到了今天,蘭嶼島上的達悟人口不到5千人,卻有過半年輕人前往台灣工作。他開玩笑說:「以前是去巴丹,雖然遠,但都還找得到回家的路,但現在台灣這麼近,孩子們好像都不想回來了。」

這些年,當全球、中國使勁將臺灣的年輕人往外拉,相較之下,資源豐沛的臺灣吸引著年輕達悟族人來到大島工作時,什麼是能讓他們回家的路?我們在思考:「土地、食物有沒有可能?」

(作者郭琇真為《HI MAATAW 蘭嶼你好》製作人、洪爾佑為《HI MAATAW 蘭嶼你好》導演。)

《HI MAATAW 蘭嶼你好》巡迴放映申請中,歡迎各位關心臺灣學校午餐、食農教育的學校、團體踴躍報名,詳情請洽網址:https://goo.gl/dZMALs或直接寫信至製作人信箱kuoann1031@gmail.com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獨立評論》網站。

※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主編廖雲章、網編謝瑩,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3.jpg

獨立評論在天下

當前傳播環境急速崩壞,公共論壇空間日益萎縮。《天下雜誌》有感於媒體公器社會責任,於2013年推出「獨立評論@天下」,努力打造一個能夠理性思考與公共論辯的空間,讓民主社會與自由媒體最重要的公共論壇機制得以維繫。目前已有超過百位專欄作者駐站,每日提供最新時事評論。

作者文章

台鐵售票機事件--孩子的力量翻轉移工困境

台鐵售票機事件--孩子的力量翻轉移工困境

台鐵售票機事件--孩子的力量翻轉移工困境

台鐵售票機事件--孩子的力量翻轉移工困境

我們到蘭嶼找飛魚和芋頭,他們的午餐飯菜卻來自台灣

我們到蘭嶼找飛魚和芋頭,他們的午餐飯菜卻來自台灣

我們到蘭嶼找飛魚和芋頭,他們的午餐飯菜卻來自台灣

我們到蘭嶼找飛魚和芋頭,他們的午餐飯菜卻來自台灣

最新文章

呼應COP30 從氣候到健康 味全用「食」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行動

呼應COP30 從氣候到健康 味全用「食」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行動

【專欄投稿】把農場變教室、舉辦文化節 讓農業走出一條「共生」的路

【專欄投稿】把農場變教室、舉辦文化節 讓農業走出一條「共生」的路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