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攤車出發-精障病友端出手作,和社會交朋友!
慢性精神障礙患者由於社會污名化等原因,導致在求職方面經常碰壁,患者需要隱藏自身病例,才能在社會上找到工作。因此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李冠逸系主任帶領職治系的學生深入協助精神障礙患者,與桃園市桃園區的秧風工作坊與康新康復之家進行媒合,為精障者設計職業重建課程以及替他們設立攤位,希望培養精障者的工作技能並能與大眾進行互動,運用自己的能力,飽足一頓、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禾」你一起放下成見 去精障者污名化
根據2018年加拿大團隊研究的精障者犯罪率統計,精神疾病患者犯下重大暴力事件比率約3~10%,顯然低於一般人的犯罪機率。但台灣社會在媒體的渲染下,讓社會大眾的認知對精障者蒙上「具攻擊性」、「犯罪機率高於一般人」之負面標籤的污名化,導致一般民眾聽到精神障礙患者總帶著害怕、恐懼的情緒,讓精障者族群在求職方面也經常受到刁難。
長庚大學職治系系主任李冠逸,接觸精障患者議題起因是她曾經指導的研究生陳湘玉在研究所畢業後投入慢性精神障礙族群。在精障者機構提供多年專業協助的小英希望精障者族群能發揮自身的生產力,期盼讓精障者們不僅僅是侷限在「康復之家」,而是能與大眾面對面進行溝通,引導他們重回社會,於是向李冠逸提出合作。
李冠逸提及也想為社會的弱勢族群盡一份心力,她在規劃長庚大學師生協助精障者機構的前期,遇到了諸多困難,但恰逢校內正在進行教育部大學計畫推廣,順提提案成為種子企劃,她透過計畫「能力營造−共建身障者的就業、環境與社區共融」,與秧風工作坊、康新康復之家進行場域媒合,帶領職治系師生投入計畫內,如:先建立精障者們的生活習慣,提前讓他們進入一般職場的工作時間。
李冠逸的團隊在計畫啟動後,先行替精障者患者們訂製時程表,讓他們能熟悉一般大眾在工作崗位上的生理時鐘,並約聘不同領域的教師進行小班制的分班教學,讓每一位精障者患者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業領域,並與合作場域建立了小攤車,如:禾飯糰、開心雞蛋糕與手作文藝品。
李冠逸表示,希望藉由計畫讓精障者與社會的距離更靠近,撕掉社會貼在精障者族群的負面標籤。第一步先在社區進行飯糰販賣,讓精障者能與小區居民接觸,一顆顆販售出去的熱飯糰,都是製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誠懇與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小區居民放下對精障者的成見,並讓職治系師生進入社區,向居民進行衛教,讓小區居民與精障者能共融,同時也給予精障者們信心,培育他們成為一位工作者,能夠在這一處習得技能,發揮自己的能力。
開心雞蛋糕 翻轉出生命意義
李冠逸團隊與康新康復之家進行合作,在桃園市高廈矗立的角落一隅,雞蛋糕攤販設立在康復之家的一樓門口,那處是川流不息的車流,也是行路人來來往往卻不會停下腳步的區域。映入眼簾的是「雞蛋糕」三個大字,攤販佇立在喧囂的鬧市中,開心雞蛋糕銜著靜謐時光,在午寐後的下午三點營業,一位女性運著材料來回穿梭在小攤販中,這便是這家開心雞蛋糕的店長—丁丁(化名)。
丁丁是一位居住在康新康復之家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數年前從中國遠嫁到台灣,但後來在婚姻階段罹患了慢性精神疾病,在與夫家離婚的狀況下,她沒有任何金錢與能力回到中國家鄉,而病情又反反覆覆發生,從醫院出了院又入了院,最後輾轉送到康新康復之家。丁丁白天會到秧風工作坊進行職業訓練,學習如何備料、製作、招待、清潔,在長庚大學職治系師生的職業重建規劃下,一步步從這些單一步驟習得技能,最後丁丁能獨當一面成為開心雞蛋糕的店長。
「我從來都沒想過自己還能擁有夢想,可以有一個工作,而且是真的工作,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沒用的人。」丁丁向著李冠逸的團隊們反饋與傾訴自己的內心,在攤販中,熟練地翻轉已傾倒奶油的模具,散發出陣陣奶油香味,讓這些趕路的行路人停下腳步購買,而這一翻、也翻起她的人生。因為開心雞蛋糕,讓她重新找回人生意義,從中得到成就感。
手作文藝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李冠逸表示,「對每一個不同的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挑戰,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長庚大學職治系團隊在替精障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也會進行他們的活動分析,實際了解個案本身的優勢項目與劣勢項目,去配對每一個學員能適應哪一個工作環節。李冠逸說到秧風工作坊時,提到有的學員比較擅長招呼客人、有的比較能準備備料、有的人則是能沉浸專注在自己的世界縫紉小物。
在秧風工作坊外頭,擺放在手作文藝品攤販上的療癒小物,是慢性精神障礙患者雁子(化名)與其他精障患者共同縫紉而成,一針一線,織起創新的人生。雁子提及,她自己很喜歡裁縫小物,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產品,讓她很有成就感。在雁子過去的生活中,曾經在火鍋店、早餐店就職過,卻因為疾病的因素,輾轉來到秧風工作坊參加職業重建計畫,計畫中的縫紉老師會教學員們如何使用縫紉機,以及如何裁剪布料做出不同的布藝品。雁子在這些訓練中,也能做出精緻又小巧的布藝品。
在李冠逸團隊與秧風工作坊與康新康復之家的合作中,大部分學員透過每日訓練,能熟悉各項SOP,發揮自己的長才,在職場方面也能越來越上手。最好的例子是雁子,她能在開心雞蛋參與備料與製作過程,最後端出美味的雞蛋糕,同時也能沉浸在裁縫世界中,完成一件件布藝品。
現在她在工作上能協助訓練工作坊內的學員,或是幫助其他因為疾病問題無法順利求職的精障患者們。雁子微笑說道,「希望能透過我自身的案例,去幫助其他人,也希望讓大眾知道罹患精神疾病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就像每個人會感冒、生病一樣稀鬆平常。」
復「元」 同時也請推他們一把
李冠逸會帶著長庚大學的學生與精障者互動交流,希望在無形中讓精障者們感受道自己是有能力、也可以做到自己期盼中的樣子。
「我也可以。」是透過這些願意幫助他們的所有人,精障患者對自己的肯定。在互動過程中,讓精障者們知道自己也可以跟一般人互動,也能有東西可以期待,年輕學生的到來,為康復之家以及工作坊注入朝氣。
「其實有的時候只需要人家推他一把」李冠逸解釋,在過去會希望精障患者不再有幻聽、幻想,這就叫做疾病的痊癒,這些年下來已轉變成「功能性的康復」,講求個人的復「元」,藉由進入職場提升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病發機會,希望患者能在疾病的伴隨下,不會受到疾病的干擾仍可以執行他該做的事,得到好的生活品質與能掌控自身病情。
其中支持他們復元的重要因素是來自社會支持,在機構裡的工作人員、一般民眾的重要性,對精障患者而言,在社區內工作與一般人互動,是一般大眾對他的支持,可以幫助他的復元。在最後,希望大眾都能不帶成見與他們相處,給予他們支持,讓精障者族群們都能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立足的地方,運用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存在。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的很新奇,也很怕自己會問錯問題。但因為這些問題,讓我們更靠近精障者的世界,也能理解庇護商場對他們的重要意義,精障者去污名化的運動仍須大眾重視,並且需要專業人士向大眾傳播衛教知識。熱度不能因為一齣劇過去了,就什麼都沒了,還是需要有人持續去推動,這些行動才有意義!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長庚大學助精障者職業重建 重回社會)
延伸閱讀
>>自閉症女孩、視障者拍youtube:「別憑印象認識我們」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