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不只會腦腐 還會憂鬱!社群媒體讓青少年越來越不快樂
如果數位媒體盛行可以解釋青少年為什麼憂鬱上升,其他也在同一段時間採用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的國家,應該也會出現類似的變化模式。事實上,不贊同「數位媒體和憂鬱上升有直接關聯」的人經常以此提出批判:如果問題出在智慧型手機或社群媒體,其他國家的證據又在哪裡?
年輕人越來越不快樂...2010年後急劇攀升
證據沒過多久就一一浮現。在英國、加拿大、澳洲,青少年自傷、焦慮、憂鬱的案例大幅增加。以英國為例,13到16歲的憂鬱症率增加超過1倍,其中又以2010年後增加最快(見圖6.40)。這項證據也再一次排除美國獨有的幾個可能原因,例如憂心校園槍擊案、川普加劇極化等。
這4個英語系國家的青少年和青年還有另一個共同點:說自己不快樂的比率越來越高。在1990和2000年代,15到25歲說自己不快樂的人非常少,但比率在2010年後逐漸上升,到2017至2020年,加拿大、美國、澳洲年輕人中不快樂的百分率超過20%,紐西蘭年輕人不快樂的占15%。換個方式來看,和2000年代末相比,2017到2020年不快樂的加拿大年輕人增加6倍,不快樂的美國年輕人增加7倍,不快樂的澳洲年輕人增加3倍,不快樂的紐西蘭年輕人增加14倍(見圖6.41)。這段時間相對不長,增幅卻十分驚人。這些數據也再次證明美國不是孤例,還有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在2010年後越來越不快樂。
不再只有少年維特有煩惱,少女心理健康惡化更為嚴重
不過,我們到目前為止看到的只有英語系國家的數據,如果能從不同文化和語言的國家那裡取得心理健康趨勢的證據,一定更為周全。挪威在1990年代到2010年代末做過一次大型研究,分三個時間點調查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徵候,結果發現他們心理健康惡化的速度令人心驚,女生尤其嚴重,高度焦慮或憂鬱的百分率增加1倍(見圖6.42)。
別的國家又如何?從2002年起,WHO的學齡兒童健康行為調查(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已經在50個國家執行(大多為歐洲國家),訪問超過60萬名13到15歲的青少年。該計畫的目的之一是衡量青少年的心理困擾,包括緊張、易怒、睡眠障礙等等。
從2002到2010年,有嚴重心理困擾的青少年百分率大致不變,甚至下降,可是在2010到2018年卻大幅上升,女生的增幅尤其驚人(見圖6.43瑞典和荷蘭的例子)。從2010到2018年,40個國家中有38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惡化,重度心理困擾的百分率向上攀升。縱觀全部國家,女生出現嚴重心理困擾的百分率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8年的34%。
36個國家青少年在學校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雖然WHO這份調查已經提供豐富資訊,但若能擴大範圍比較世界各地更多國家,一定更好。符合這種條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資料並不好找,但有一個資料集已十分接近: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簡稱PISA)。PISA從2000年起調查學生在學校的寂寞程度,在37個國家訪問超過100萬名15到16歲的學生,想知道他們是否同意「我在學校覺得寂寞」、「我在學校覺得格格不入,局促不安」等陳述。
結果呢?全世界每個地區的青少年在學校都感到更加寂寞,37個國家裡有36國是如此。這種趨勢主要在2012年後出現,和美國青少年寂寞和憂鬱上升的模式一模一樣。極度寂寞的青少年百分率在歐洲、拉美、英語系國家增加1倍,在亞洲國家增加65%(見圖6.44)。南韓是唯一一個寂寞青少年沒有增加的國家,在奧地利、澳洲、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尼、愛爾蘭、義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挪威、秘魯、波蘭、俄羅斯、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英國、美國,青少年都變得更加寂寞。
智慧型手機與憂鬱成正相關?持有率越高,孤獨感越顯著
不僅如此,各國寂寞上升的趨勢全部都和青少年上網時間高度相關,也和青少年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密切相關,可是與失業率、收入不平等、國民生產毛額、家庭規模統統無關。隨著智慧型手機持有率提高,在學校感到寂寞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持有率上升到75%以上時更為明顯。
看過世界各地的數據之後,我們更能確定造成青少年憂鬱上升的是數位媒體,而不是其他美國獨有的因素。隨著全世界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世界各地的青少年也變得更加寂寞,心理困擾更多,模式和美國驚人地相似。
- 本文摘自:《跨世代報告:從出生率到工作、政治、經濟、科技、心理健康,世代差異如何影響百年來的人類軌跡?》
-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出版日期:2024年07月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