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汙水入海!5大QA題目解惑,一次看

日本福島核廢水將於當地時間24日中午,正式排放入海。 (美聯社)
日本福島核廢水將於當地時間24日中午,正式排放入海。 (美聯社)

日本於昨日排放含氚的核汙水。聯合新聞網整理民眾可能會有的疑問供參考。

問:日本什麼時候排放含氚的核汙水入海?排放多少?會排放多久?

答:日本政府宣布,福島第一核電廠於當地時間24日下午1時(台灣時間中午12時)啟動含氚的核汙水排放作業。預估第一波排放量約7800噸,計畫17天完成排放入海;直到2024年3月底前的2023年度排放量,粗估約3萬1200噸,相當於30座儲存槽。根據計畫,日本至少需要花30年時間排放約134萬噸處理過的核汙水。

問:氚是什麼?

答:氫的同類;廣泛存在於雨水、海水、自來水、我們的身體以及大自然環境中。它所發出的輻射非常微弱,進體內不會積聚,並隨水一同排出。氚的特性與氫相似,光去除氚是非常困難的。

問:會影響台灣嗎?

答:廢水主要會隨著黑潮延伸流與北太平洋流,往東太平洋及美國西岸傳輸。在向東傳輸的過程中,有少部分廢水會順著強勁海流兩側反向流動的渦旋向南傳送,再隨著北赤道洋流及黑潮影響台灣周遭的海域。我國政府相信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降至非常低。

日本含氚的核汙水會影響台灣嗎? 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日本含氚的核汙水會影響台灣嗎? 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問:我們政府有什麼作為?

答:為確保我國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由原能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的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的取樣檢測。至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亦將持續進行漁產及海水監測,並將監測結果與日本排放前建立的背景資料庫進行比對分析,據以滾動調整監測計畫。

食藥署說,針對日本水產品,展開為期4年的監測計畫,去年檢驗25件,今年已檢驗27件,將以收集的52件日本水產品氚含量為基準值,待日本排放氚水後,預計再抽驗73件進行比較,今、明兩年預計採檢逾200件。若檢測結果異常,就會把抽驗件數往上調,若發現氚汙染風險增加,將與專家討論,啟動因應措施。

問:我想要查詢排放進展,可以在哪查詢?

答:原能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https://tworis.aec.gov.tw/),參照國際安全標準監測,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燈號。

原能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參照國際安全標準監測,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燈號。 圖/截自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原能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參照國際安全標準監測,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燈號。 圖/截自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資料來源: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中央氣象局、原能會、衛福部食藥署

延伸閱讀

>>模里西斯漏油事件-層層「人禍」掀起生態浩劫

>>下塑膠雨了!落磯山脈、科羅拉多州雨水含塑膠微粒

>>風阻!海廢「堆積熱點」轉移-台灣危機比預期大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諾貝爾和平獎肯定反核武努力!日本原爆受害者團體獲獎

諾貝爾和平獎肯定反核武努力!日本原爆受害者團體獲獎

用詩意寫歷史傷痕...諾貝爾得主韓江 用文字為轉型正義發聲

用詩意寫歷史傷痕...諾貝爾得主韓江 用文字為轉型正義發聲

人為開發吞噬濕地!西海岸泥灘地消失近6成、威脅候鳥生態

人為開發吞噬濕地!西海岸泥灘地消失近6成、威脅候鳥生態

從頭減塑!彰化社頭避免使用塑膠袋 送每戶廚餘桶

從頭減塑!彰化社頭避免使用塑膠袋 送每戶廚餘桶

最新文章

AI算力正夯,科技巨頭如何突破資料中心耗電的困境?

AI算力正夯,科技巨頭如何突破資料中心耗電的困境?

紐西蘭航空放棄2030年減碳目標,航空業淨零是「不可能的任務」?

紐西蘭航空放棄2030年減碳目標,航空業淨零是「不可能的任務」?

一網打盡?COP16主辦國哥倫比亞:整合氣候與生物多樣性討論更有效益

一網打盡?COP16主辦國哥倫比亞:整合氣候與生物多樣性討論更有效益

揮別蘇聯時代陰霾!哈薩克公投興建首座核電廠 望擺脫能源困局

揮別蘇聯時代陰霾!哈薩克公投興建首座核電廠 望擺脫能源困局

後疫情陰影...南韓自殺率飆升8.5% 創9年來新高

後疫情陰影...南韓自殺率飆升8.5% 創9年來新高

台灣碳費一噸300元是多還是少?一表比較亞洲4國碳收費政策

台灣碳費一噸300元是多還是少?一表比較亞洲4國碳收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