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膠 腸胃免疫系統拉警報

奧地利的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小的塑料。圖/美聯社
奧地利的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小的塑料。圖/美聯社
良好健康與福祉

過去有許多研究皆指出,微型塑膠在人類的食物鏈中廣泛存在,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更首度在人類的糞便發現了微型塑膠,證實塑膠汙染已進入人體。

胃腸患者拉警報!全球一半以上的人體恐含塑膠

這項小型的研究樣本取自8名歐洲、日本和俄羅斯的參與者,他們的糞便樣本中皆含有微型塑料。

該研究鎖定了10種不同的塑膠類型中,而在這8人的糞便中就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的塑膠,大小介於50至500微米之間,當中,聚丙烯(Polypropylene)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最常見的塑膠成分。

研究發現,平均每10克的糞便就含有20個小於5毫米的微型塑膠。這些微型塑膠可能來自於化妝品,或破碎的大型塑膠,它們通常漂散於海中。

根據這項調查,研究者推估「世界超過一半以上人的糞便中可能都含有微型塑膠。」不過他們同時也強調,此事還得經過更大規模的研究才能證實。

主導此項調查的研究員菲利普(Philipp Schwabl)表示,該研究證實了「塑膠最終會達到人體腸道」,而這「意味著什麼」相當值得關注,「特別是胃腸疾病的患者。」他說。

塑膠恐影響人體消化免疫系統 使病原體更易擴散

微型塑膠已在世界各地的自來水、海洋、有翅昆蟲身上被發現,近來,還有一個在義大利的調查甚至在軟性飲料中找到微型塑膠。過去,魚的腸道中也曾被發現塑膠。目前,科學家更發現若鳥類攝取了塑膠,會使得小腸出現指狀微凸,不僅會破壞鐵質的吸收能力,更會增加肝臟的壓力。

「最小的微型塑膠能夠進入血液與淋巴系統,甚至到達肝臟,」菲利普說,「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塑膠進入人體的第一手證據,我們還需要近一步研究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有研究人員指出,腸道中的微型塑膠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免疫反應,或甚至成為有毒物質和病原體擴散的助力。

目前,在糞便中發現的微型塑膠來源不明。從研究人員留存的食物日誌可以發現,這8名參與研究的受測者所接觸塑膠的管道不是塑膠包裝的食物,就是塑膠包裝的飲用水,且這8人皆非素食者,其中還有6人吃海魚。

雖然有許多研究發現,塑膠存在於人們會食用的魚類中,但目前科學家對於塑膠進入人體之後將會產生的影響知之甚少。

塑膠在現代生活中相當普遍,難以完全從食物鏈中去除。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鐘售出1百萬個塑膠瓶,預估到2021年,這個數字將再攀升20%。

資料來源:

Microplastics found in human stools for the first time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居服員的價值不該被低估 她為尊嚴與權益而戰

居服員的價值不該被低估 她為尊嚴與權益而戰

從日常認識孩子 走出課堂走入社區的TFT教師

從日常認識孩子 走出課堂走入社區的TFT教師

宿霧觀光衝擊原有生態 鯨鯊面臨物種生存危機

宿霧觀光衝擊原有生態 鯨鯊面臨物種生存危機

海洋已為我們吸收了太多熱!氣候災害將更嚴重

海洋已為我們吸收了太多熱!氣候災害將更嚴重

最新文章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台灣減碳成績單出爐 環境部: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減3.78%

台灣減碳成績單出爐 環境部: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減3.78%

種樹換碳權不簡單 環境部:先符合3條件才有機會

種樹換碳權不簡單 環境部:先符合3條件才有機會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登場 彭啓明任政院永續長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登場 彭啓明任政院永續長

台灣下半年進入碳定價時代 彭啟明:若核能有新技術,不排斥

台灣下半年進入碳定價時代 彭啟明:若核能有新技術,不排斥

台廠減碳壓力大-台電擬推「綠電、低碳、一般電」3類價格電

台廠減碳壓力大-台電擬推「綠電、低碳、一般電」3類價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