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竟能蓋高樓?水泥叢林之外的低碳選擇 好處顛覆想像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在台灣常見的建築原料,莫過於鋼筋水泥,但放眼國際,木構作為綠建築的運用已是風潮,像是2014年,在加拿大打造了8層樓高、29.56公尺的木構造辦公大樓,2018年,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也以木構造蓋了18層樓高的學生宿舍;澳洲雪梨、波斯則在2024年分別建造了高達180公尺及191.2公尺的木構大樓,是目前為止最高的木構建築。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以木構造興建一棟18層樓高的學生宿舍,可容納超過1000人。 圖/取自UBC官網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以木構造興建一棟18層樓高的學生宿舍,可容納超過1000人。 圖/取自UBC官網

由於樹木生長具有碳吸存、碳保存及碳替代等調適功能,木材成為綠色建築裡重要的永續建材。不過,木構建築在防火、防震上,安全性能否堪比鋼筋水泥興建的大樓,也是社會大眾心中的疑問。

木構建築碳排低、減少汙染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楊德新專長是木製建築材料,他表示木構造、鋼骨構造和鋼筋混泥土的碳排放量,有很大的差異。「當木構造碳排放量指數為1,鋼構則為2至3以上,鋼筋混凝土(RC)建物則為4以上。」

木構建築要砍伐樹木,但從種植、砍伐到運送累積的汙染,比興建一個水泥房帶來的汙染還要少。

「蓋一棟水泥房之前,從水泥材料源頭的挖掘、製造到運送,以及建物地面的挖掘處理,都造成很多廢物與污染」香港建築師、現任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馮國安接著說,當建物老舊須汰除,鋼筋、水泥就必須另外想辦法回收處理。

楊德新指出,木構造有分為純木構造及工程木材,當代木構高樓使用的是分級後的工程木材,因為每一棵大樹的不同部位木材有強有弱,做好分級就能平均建物需要的強度等級。像是集層材可作為梁柱結構、直交式集成板材(CLT)做樓面或牆面板,這種複合式為主的現代木構造,量體較大,也提升固碳性與減碳效益。

木構建築不夠安全? 導熱性能破除流言 

楊德新表示,當地震來臨時,不論是台灣常見的鋼筋混凝土(RC)、鋼骨構造建物、或是木構建築物,只要防震系數有做好,都一定能有基本的耐震衝擊,而當代木構高樓建築,大多使用木材包覆五金構件。

「一般大眾會認為木材會燒所以很危險,但是可以重新思考一下,露營時做為營火的木材,燒了一整晚到隔天都還在。」楊德新解釋,木材是熱的不良導體,當發生火災時,木材在一個小時內碳化深度不到5公分,燒過的木材強度能維持75%以上,而金屬是熱的傳導性材料,鋼骨鋼筋建材受熱會軟化,只要燒半小時,強度就衰減90%,因此木材反而能做為包覆五金的隔熱層,讓溫度不要進入金屬物件。

在台灣推動木構建築的難處

「木頭是會呼吸的材料,能讓屋內屋外的空氣交換,而且木構建物對於人體的輻射傷害是很小的,這是木構建物的優勢。」馮國安表示,唯一的缺點則是目前的木材成本比較高,在台灣若要使用國產材,加上高昂的人力費用,是台灣推動木構建物的挑戰。

因此有系統性的政策安排,包括人工林的種植計畫、人才培育到生活面的教育推廣,在未來才有機會推行成功。

推廣木構建築成日常 產業與政策引領前進

楊德新說明,目前台灣在木構造為主的建物規定,最高只能以地面上4層樓為限,未來即使放寬樓層,距離國際趨勢仍有一大段距離。

木材雖非萬能,進步的科技與工法都能補強與改善木構造建物,降低許多風險。然而,國人對於木建材做為日常居住的認知,還須持續推廣,而木建材做為公共場域如公園、遊憩空間的固碳建材,是目前較容易去推行的方向。

「竹子成長速度快,取得也較為容易,不過它的堅韌程度不比木頭,不能做為主結構,但仍能做為地板舖面或其他屋內輕型結構的材料。」馮國安說,竹子做為綠建築部份的替代材料。

楊德新也說,不可能叫民眾一下子就熟悉、喜愛木材,唯有政策引導,有木造建築的營建工作,就會吸引建築師、設計師、工程人員的參與、熟悉木材材料,有了經驗,未來才會更進一步使用木材,降低未知的不安全感,木建築才會越來越普及。

楊德新認為,過去碳排放量不受重視,如今則是一定要重視的事情,只要結構設計符合安全要求,建築部門推動使用木材,這類型的固碳材料,才有辦法創造低碳社會。加上足夠的資源投入到市場,推動產業的行動力,「同時需要公部門投入研究、推出與時俱進的法規政策,市場需求與產業結構能相互並濟,產業經濟永續循環,綠建築的理念才有機會落實。」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化廢為寶!田尾國小師生攜手把次級品非洲菊 搖身一變植物染天然顏料

化廢為寶!田尾國小師生攜手把次級品非洲菊 搖身一變植物染天然顏料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廉價勞力優勢不再?印度、越南難複製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廉價勞力優勢不再?印度、越南難複製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超單身時代」催生AI情人?中國每5人就有1單身 虛擬戀愛App用戶數翻倍

「超單身時代」催生AI情人?中國每5人就有1單身 虛擬戀愛App用戶數翻倍

最新文章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當信仰遇上永續:東南亞最大清真寺的綠色革命

當信仰遇上永續:東南亞最大清真寺的綠色革命

台灣首間「雙綠建築認證」麥當勞開幕 預計可年減38公噸碳排

台灣首間「雙綠建築認證」麥當勞開幕 預計可年減38公噸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