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AI可以實踐醫療平等!NGO如何利用科技翻轉偏鄉醫療品質?
本周導讀文章:These AI-Powered Nonprofits Are Making Health Care More Equitable and Effective,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2024年8月12日)
試想, 一位25歲的肯亞母親露絲第三個孩子早產,醫生批准「出院」,並非喜訊,而更感害怕與求助無門。
所幸,露絲註冊了非營利組織Jacaranda Health的PROMPTS,這款由AI驅動的數位健康平台,可以透過簡訊提出問題、獲得幫助並緩解擔憂。該平台以極低的價格向廣大女性提供醫療資訊,有290萬註冊用戶,其中81%以上孕婦參加了4次以上產檢,85%需要轉診的孕婦得到了醫院的照護。在當地,這些比例高得嚇人,正是他們的貢獻。
AI開啟遠距醫療新時代 還降低藥物開發時間、成本
這個典型的案例說明AI有助友善醫療,讓醫療資源唾手可得,無遠弗屆,也即時有效,這方面發展空間甚大。
另外,印度社會企業Intelehealth使命明確:運用科技手段,並結合各類資源,在沒有醫生的地區,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他們所開發的免費開源遠距醫療平台,旨在針對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提供優質、即時、便宜的醫療解決方案。在偏鄉及其衛生所安裝醫療偵測儀器(如血壓,血糖),連接大醫院、當地小診所與病患,共同提升醫療品質及時效,甚至運用AI影像分析工具,分析X光及MRI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全球每年有2000萬人罹癌,導致1000萬人死亡,及花費1兆美元相關費用。非營利科技新創Reboot Rx用AI大量閱讀文獻,審查相關研究,利用現有藥物製造抗癌仿製藥,大幅縮短開發時間(幾年到幾天)及成本(數億到數千美元),造福廣大癌症患者。
NGO如何有效運用AI 打造醫療平等社會?
透過這些案例,本研究認為NGO可以在以下4個方面來運用AI,幫助實踐醫療平權:
1.釋放data的力量
2.提升醫護效率
3.提升病人自主權
4.NGO與營利組織互補,全面提升醫療品質
更對NGO運用AI提出5點建議:
1.增強,而非取代
2.道德與隱私至關重要
3.從問題開始,而非解方
4.先做簡單、小規模的項目
5.數據要夠大、多元,具代表性,高品質
AI可以有效解決醫療平等、品質與成本之間的取捨與平衡。這篇文章雖然在鼓舞NGO用AI科技解決問題,其實也適用大小企業,因為解決醫療平權或服務都有很好的商業模式。當然NGO與企業在AI上的合作互補,或能發展出更為獨特模式,解決SDGs的挑戰,擴大影響力。
作者後記
寫這篇導讀時,想到好友台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理事長徐克宇,特請他以專業的角度,寫篇短評,以饗讀者。
以下為徐克宇觀點:
此文首先讓我了解到在印度及非洲那些幅員廣大、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AI確實是一種低成本、高效能的解決方案,值得我們借鏡,也讓我思考能否提供一些協助,讓台灣在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AI是未來智慧醫療照護服務的重要改變因子,這應該是眾所共識的。此外,我認為在科技驅動之下,未來智慧醫療照護的典範移轉有以下幾個層面:
1.服務目標:由疾病治療,延伸到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
2.服務中心:由以醫院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
3.服務方式:由面對面(院內),轉為O2O(院外)
4.服務智能:由電子病歷系統,擴展至運用穿戴式檢測IOT、健康大數據及AI
5.服務人員:由院內醫護人員擴展到和多元第三方機構的人員協同合作
AI是輔助工具,它的角色和價值是數位賦能,提升醫療照護服務的可近性、即時性和效能。AI提供建議之後的醫療照護服務的獲取方式和流程,以及後續相關服務的追蹤管理與協同合作,需要一套數位化平台來完成全程全方位的醫療照護服務。
AI是起點,不是終點。我目前擔任台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理事長,聯盟開發了一套生態圈架構O2O智慧醫療照護協同合作平台,願意免費提供給相關的政府和公益機構,已有多個縣市衛生局及公益團體和我們合作,也歡迎需要的機構團體和我們洽詢。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