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漫天垃圾!平溪手工天燈的環保轉型之路:全紙板改造實現完全燃燒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在平溪,天燈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當地獨特的民俗象徵。在這片飄揚著天燈的天空下,林國和默默守護著這份傳統工藝,憑藉著對父親技藝的記憶,將傳統的手黏五片式天燈傳承下來,成為平溪唯一一間仍然販售五片式天燈的店面。林國和除了保留經典的製作方式,他也不斷創新並積極參與環保天燈的研發,希望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他的努力下,傳統天燈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文化意涵,也與現代環保理念相結合。

師傅林國和介紹天燈的故事。 圖/卓恩彤攝影
師傅林國和介紹天燈的故事。 圖/卓恩彤攝影

林國和曾經是十份國小的教師,退休後繼承了父親的店舖並轉型成手製天燈的工坊,改賣手製天燈,與妻子一起經營店面。林國和學會製作天燈主要是通過耳濡目染。他憑藉著父親之前留下的技藝,跟隨記憶將傳統的手黏天燈製作方法保留下來,更進一步發展了五彩天燈的製作,將原本的白紙改用五彩繽紛的紙張並加入吉祥話語,同時也參與了環保天燈的研發,致力於改進天燈的製作方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天燈於清朝道光年間傳入台灣的平溪地區,最早是用來作為夜間的守備工具或獲通報平安的訊息載具,藉由天燈可以通知躲避盜匪的村民回家的時機,尤其在五分山等地(如今瑞芳區和平溪區交界處),天燈曾經是當地傳遞消息的重要信號工具。隨著時代變遷天燈傳遞訊息的功能逐漸減弱,轉變成一種求子和求平安的習俗,尤其在元宵節期間成為民眾向天祈願、祈福的象徵。

天燈的起源

林國和分享,天燈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至三國時代,相傳諸葛孔明當時將官帽放在架子上,下面放著火爐,火爐產生的熱氣使帽子膨脹晃動,於是他靈機一動,開始研發將帽子形狀放大並在內部放上油燈,進而發展成為後來的孔明燈。最初孔明燈被用作戰爭中的訊號工具,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從上海、福建沿海地區逐漸傳入台灣。

天燈的名稱由來則與台灣早期的社會文化有關。在台灣北部,泰雅族的社會結構以母系為主,當時男性需要入贅,女性為當家的代表。在當時男性稱為「丁」,女性稱為「口」,生小孩大多希望以女孩來傳家,但當時農業社會男人為主要的勞動力,且來自沿海的先民希望能有男孩子來傳宗接代。先民認為可以拜託天上的神明,神明可以決定生男孩或是生女孩,因此逐漸衍生出以天灯求子,天灯則轉變為現在的天燈。天燈的四個側面分別為金、木、水、火,而頂部則是土,這五個元素象徵智慧、好運、幸福、健康,而最上層則代表諸事大吉。當時的人們把天燈送到天上,祈求祝生娘娘能添個男丁。

到了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日本人詢問天灯的含義,因為語言不通,「灯」與「燈」的發音相同導致誤解,最後天灯這個名字才演變為今日所稱的天燈。

師傅林國和分享天燈名稱的由來。 圖/卓恩彤攝影
師傅林國和分享天燈名稱的由來。 圖/卓恩彤攝影

傳統天燈的製作

林國和將天燈的製作流程與材料進行改良,形成如今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工藝樣貌。首先,準備奈米紙板作為天燈的框架支撐,取代傳統的竹篾和鐵絲框架,奈米紙板的輕便性與強度不僅使天燈結構更加穩固,還能更好地抵禦外部環境的影響。接著裁剪天燈五面形狀的紙,使用天然糯米膠將紙張牢固的黏貼在框架外側,形成完整且美觀的天燈的外觀。

根據林國和的做法,天燈組裝完成後,使用卡榫扣合底座,以確保天燈在燃燒過程中穩定,並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檢視框架是否有任何鬆動、紙張是否有任何破損、皺摺或變形。最後施放前,可以在天燈的表面上書寫祈願語或繪製上象徵吉祥的圖案,增添美感和寓意。

為了提升燃燒的效率和安全性,林國和選用浸泡過蠟的金紙作為燃料,這種材料燃燒時火焰穩定且煙霧較少,避免了傳統煤油燃料可能帶來的危險與污染,同時也提升了施放天燈的環保性與安全性。

傳統天燈文化的挑戰與創新

隨著觀光的需求增加,平溪許多的天燈商家開始轉向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這些被機器製作出來的天燈成本便宜且數量多,導致傳統手工的五片式天燈在價格上,逐漸無法跟市面上的四片式天燈競爭。許多遊客到平溪放天燈時,往往也只是為了遊玩、拍照,而並不是真正想了解天燈背後的歷史故事與文化意義。遊客在挑選天燈時,花費的價格成為了他們的優先考量,天燈逐漸變成了遊客拍照打卡的道具,失去了原本承載的文化內涵。

一般的天燈在燃燒過程中會留下不可分解的垃圾。傳統的天燈是由竹篾、宣紙和鐵絲製成,鐵絲和紙屑無法完全燃燒乾淨,殘留的垃圾在自然環境中難以分解,這對平溪周遭的生態造成了嚴重污染。每年數以萬計的天燈殘骸對環境的負擔不容忽視,這個情況讓天燈文化的發展,面臨環保問題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雙重挑戰。

林國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與環保團體合作,而後一起討論研發出一款能完全燃燒的環保天燈,天燈的底座改良後由奈米紙板製成,天燈的紙張也是奈米紙漿。奈米紙板、紙漿由奈米纖維素製成,材質具低重量且更好分解。相較之下,一般傳統的紙漿通常由較粗的纖維素纖維組成,並含有許多化學添加劑,改良後的天燈能夠飛得更高且完全燃燒乾淨不留下垃圾,減少了環境污染的問題。

師傅林國和向我們講述過往他接受報導的經驗。 圖/卓恩彤攝影
師傅林國和向我們講述過往他接受報導的經驗。 圖/卓恩彤攝影

技藝的推廣及未來展望

林國和表示,故事是依靠人傳人才能延續下去,他希望能將天燈的故事發揚光大,傳遞給每個到平溪遊玩的旅客。林國和會一邊現場製作天燈一邊講解步驟,製作完後以說故事、導覽的方式分享天燈的由來,這是專屬於藝巧傳統天燈工藝社的特色,他強調,如果旅客不願意聽這些故事,他就不接待這樣的客人。林國和希望,遊客們在放天燈的同時也能了解到天燈的歷史與製作過程,並帶著這份故事將天燈上的祈福傳送出去。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傳統手藝,林國和與地方學校進行課堂合作,這種合作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們了解天燈的歷史和文化,還可以激發他們對傳統工藝的興趣。在元宵節等特殊節日,林國和也會帶著遊客們和社區居民大家一起製作和放天燈,並推廣天燈的文化與背景,傳承製作技巧與文化內涵,增強社區及旅客對這項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重視。林國和希望在未來能把文化大量的傳播出去,不是只有元宵節才有天燈,每一天都可以有。

師傅與師傅太太教導如何放天燈。 圖/卓恩彤攝影
師傅與師傅太太教導如何放天燈。 圖/卓恩彤攝影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環保天燈升空 林國和賦予平溪手黏天燈新意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9成塑膠玩具壽命僅6個月!綠腳印從回收、設計到再製 打造玩具再生循環鏈

9成塑膠玩具壽命僅6個月!綠腳印從回收、設計到再製 打造玩具再生循環鏈

剩食的第二人生!基隆在地品牌有什麼就用 幫助咖啡渣、醜蔬果變身手工皂

剩食的第二人生!基隆在地品牌有什麼就用 幫助咖啡渣、醜蔬果變身手工皂

讓浪浪陪你做瑜伽!Doggie Yoga攜手中途之家 用瑜伽媒合人與毛孩

讓浪浪陪你做瑜伽!Doggie Yoga攜手中途之家 用瑜伽媒合人與毛孩

雞隻、蚯蚓、黑水虻總動員!高中英語老師打造零廢棄的「全循環農業」

雞隻、蚯蚓、黑水虻總動員!高中英語老師打造零廢棄的「全循環農業」

最新文章

換掉瓦斯爐太貴? 餐桌風味到電力升級的轉型難題

換掉瓦斯爐太貴? 餐桌風味到電力升級的轉型難題

可取代塑膠?科學家開發出可生物分解的多用途材料 有望終結污染

可取代塑膠?科學家開發出可生物分解的多用途材料 有望終結污染

雞隻、蚯蚓、黑水虻總動員!高中英語老師打造零廢棄的「全循環農業」

雞隻、蚯蚓、黑水虻總動員!高中英語老師打造零廢棄的「全循環農業」

減碳「膜」法!從仙草到西瓜 環保紙膜應用奏效、收成與傳統農膜無差異

減碳「膜」法!從仙草到西瓜 環保紙膜應用奏效、收成與傳統農膜無差異

海門冬立大功!高科大陸上養殖紅藻加進畜牧飼料 能從源頭抑制牛隻排放甲烷

海門冬立大功!高科大陸上養殖紅藻加進畜牧飼料 能從源頭抑制牛隻排放甲烷

精品咖啡新紀元:導入智慧監測系統輔助種植 節省資源、還能複製得獎風味

精品咖啡新紀元:導入智慧監測系統輔助種植 節省資源、還能複製得獎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