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不跟風!「織本主義」堅持100%純棉 掀新時代綠色紡織革命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台南老字號紡織企業「和明紡織」三代、潮流品牌「WEAVISM織本主義」創辦人陳璽年,堅持以天然纖維為基礎,探索永續與功能平衡的紡織產品。 圖/織本主義提供
台南老字號紡織企業「和明紡織」三代、潮流品牌「WEAVISM織本主義」創辦人陳璽年,堅持以天然纖維為基礎,探索永續與功能平衡的紡織產品。 圖/織本主義提供

台灣的紡織業,從日治時期的麻紡,到國民政府來台後的棉紡,天然纖維一直都是當時生產主力,直到1960年代,政府獎勵石化下游產業生產,紡織廠才紛紛朝向生產化學纖維並出口外銷,也為台灣奠定「紡織王國」的地位。

隨著全球永續浪潮席捲時尚與紡織業,品牌與工廠大力鑽研回收聚酯纖維之時,來自台南老字號紡織企業「和明紡織」三代、潮流品牌「WEAVISM織本主義」創辦人陳璽年,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堅持以天然纖維為基礎,探索永續與功能的平衡,開啟了傳統產業的轉型挑戰:一場對循環紡織趨勢的反思。

不跟風回收寶特瓶!紡織三代用「100%純棉」征服國際大廠

和明紡織以生產天然纖維起家,40多年來專注棉、絲、麻等材質,陳璽年身為家族第三代傳人,延續了對天然纖維的堅持,當近年有越來越多廠商先後採用回收寶特瓶製紗,專注投入生產再生聚酯纖維,他卻逆向操作,選擇以純棉等天然纖維,作為產品原料的主軸,不同於市場愛用人造纖維的操作,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與國外大廠合作。

「台灣的聚酯纖維很強沒錯,現在市場趨勢也強調單一材質製作,例如100%聚酯纖維,但理論上,回收寶特瓶抽紗只能做一次,之後再回收,紗線品質就會降級。」因此陳璽年認為,比起回收廢料再製,從源頭生產就選用可以百分之百分解的純棉,是對環境最友善的選擇。

他更透露,市面上標有GRS(全球回收標準)驗證標示吊牌的產品,也不能保證完全由回收材質製成。根據GRS規定,只要產品含有20%的回收纖維,且100%無污染,就能取得認證;50%以上使用回收成分者,則可使用GRS標示吊牌。

換言之,就算紡紗廠購入有GRS認證的塑膠粒子,也未必是100%回收材料製成的,顯見回收紗仍有漂綠的灰色地帶。

天然纖維不輸化纖 省下80%生產資源還兼具機能性

化纖被廣泛運用,在於其排汗、除臭與價格優勢,「棉的敵人就是功能,我們現在也在研發洗了50次也不會殘留汗臭味的棉。」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他們更關心純棉能否媲美化纖的功能性。

但陳璽年也深知,天然纖維在市場上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水、染料的用量相當大,「我們追求用更少的東西來製作產品,Less is More,而如何把天然纖維做到有功能性又環保,是我們的目標。」

天然纖維經常被挑戰功能性和對環境造成傷害,如何兼顧兩者,成了陳璽年致力達成的目標。 圖/織本主義提供
天然纖維經常被挑戰功能性和對環境造成傷害,如何兼顧兩者,成了陳璽年致力達成的目標。 圖/織本主義提供

和明紡織與織本主義為此在技術層面做了許多開創,例如「彈簧棉」布料,透過改變織物結構讓純棉具備彈性,取代不易自然分解的彈性纖維;獨創的「Easy Dye染色技術」將染棉時間從傳統製程8至12小時,縮減至3至4小時,省下8成的水、染料、蒸汽、芒硝與鹼,且這種染程讓布面更細緻、耐穿。

透過改變織物結構製成的「彈簧棉」,能讓純棉衣物即使不添加彈性纖維,也同樣有彈性。 圖/織本主義提供
透過改變織物結構製成的「彈簧棉」,能讓純棉衣物即使不添加彈性纖維,也同樣有彈性。 圖/織本主義提供

虱目魚鱗做成布料、車窗變成拳擊手套?織本主義的創意顛覆想像

陳璽年坦言,傳統紡織轉型並不容易,最大的挑戰是必須不斷求新求變、嘗試開發新布料,「以前工廠可以十年磨一劍,花一段時間研究出新東西就一直用,現在每天都有變化,要重新找公式、重新學、重新試,所以每一個產製環節、SOP都要盯很緊。」

他舉例,新布料開發出來後,初期的成品可能不一致,需反覆調整,「來回修改8次、10次都有。」這種求新求變的過程,對團隊是一大挑戰,也因此許多新產品的誕生需要時間醞釀。

除了產品創新,織本主義也善用在地資源,透過異業結合,聯手開發獨特素材,既具辨識度,又吸引消費者目光。2020年,時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南下造訪台南,在台上背著一款織本主義出品的虱目魚包,以台南在地企業自虱目魚鱗提煉的膠原蛋白纖維製成,具備保濕與除臭功能,加上獨特造型與在地元素,讓織本主義瞬間受到極大關注。

織本主義也善用在地資源,結合台南在地企業開發的虱目魚鱗提煉的膠原蛋白纖維,製成極具特色的虱目魚包。 圖/織本主義提供
織本主義也善用在地資源,結合台南在地企業開發的虱目魚鱗提煉的膠原蛋白纖維,製成極具特色的虱目魚包。 圖/織本主義提供

而即將上市的拳擊系列產品,則是將車窗擋風玻璃中的PVB樹脂轉化為再生皮革。陳璽年笑稱:「台灣有許多未被挖掘的在地元素,有時候會配出一些外國客人沒看過的東西。」

石油產業走下坡...歐洲市場為何重返天然纖維懷抱?

談及近年的國際循環紡織趨勢,陳璽年分析,聚酯纖維因涉及石油產業,環境成本高昂,他斷言,「長遠來看,石油產業一定會繼續沒落下去,現在歐洲越來越往天然纖維的方向走,因為聚酯的環境問題越來越明顯。」

即便快時尚品牌在店面設置舊衣回收箱,仍無法徹底解決減少生產化纖、達到回收再利用的問題。

陳璽年指出,通常二手衣經挑選後,品質較差的會被送往開發中國家,但歐洲近期立法禁止出口至無回收機制的地區,促使品牌重視回收的便利性與分解難易度。陳璽年認為,這正是天然纖維展現優勢的機會,「棉埋在土裡能分解,聚酯不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歐洲有越來越多品牌都回來用天然纖維。」

像是Uniqlo、Patagonia等國際品牌,近年向消費者推廣有機棉,消費者也開始主動購買有機棉產品,陳璽年認為,「我覺得大家要一起提倡,品牌要一直去講這個東西,因為他們的客人多,更好去傳遞這個訊息。」

陳璽年觀察,歐洲有有越來越多品牌重新回到天然纖維的懷抱。 圖/織本主義提供
陳璽年觀察,歐洲有有越來越多品牌重新回到天然纖維的懷抱。 圖/織本主義提供

打破「環保=高價」迷思 他用「品質」證明永續也能兼顧市場

不過,如何在環保與市場性間取得平衡?是整個紡織產業共同要面對的關卡。陳璽年提到,像是時尚產業的快速消費模式與永續理念就經常互相矛盾,「很多便宜東西背後是,工廠給低價,品牌就下大單,大量生產。布壞了他們也不管,反正賣到更便宜的地方就好。」對比極端案例,有機香蕉葉製成的紙麻纖維布料,一碼要價近千元台幣,「有客人買沒錯,但重點是,環保與價格有沒有辦法符合大部分市場需求?」

為了兼具市場競爭力與環境永續,陳璽年反而優先重視耐穿度與舒適度,而非僅以成本為考量。「我們的布不便宜,但希望你能穿很久,不可能都不做衣服,但可以讓客人有更環保的選擇。」他說,「客人回購率高,每季持續下單,這代表我們的品質有市場。」

在時尚與永續的拉鋸中,和明紡織與織本主義穩定的市場表現,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鏡的解答。對於紡織產業在這個世紀面臨的永續考驗,陳璽年樂觀看待,「我覺得現在比20年前還要永續,雖然還有快時尚、綠色行銷的問題,但從一個長遠的角度回頭看,整體一定會越來越永續。」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最新文章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