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優惠給太多?趙家緯憂壓縮財政資源、拖慢企業轉型腳步

氣候行動

趙家緯認為,碳費優惠政策短期內確實能夠提供企業減碳的動力,但長期減碳效益存在兩大隱憂。 圖/李清宇攝影
趙家緯認為,碳費優惠政策短期內確實能夠提供企業減碳的動力,但長期減碳效益存在兩大隱憂。 圖/李清宇攝影

2023年12月,環境部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預計將在2024年正式開徵碳費,但碳費的收費制度,以及未來對國內整體經濟的影響,始終無法達成社會共識。而目前的碳費政策將透過經濟誘因,鼓勵受管制的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同時提供碳洩漏係數和優惠費率等折扣,以促進企業減碳。

碳費優惠不合理?企業既有作為反獲獎勵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過高或過低的碳費徵收費率,都無法實質促成企業投入減碳行動。如果碳費徵收價格過高,企業資金將用在繳納碳費,而無力再行投入研發或製程改善;而價格一但過低,企業也無感於營運所必須付出的減碳成本,同樣無法促使企業投入低碳技術與投資,進行淨零轉型。

但趙家緯認為,台灣實現減碳目標,除了碳費費率設定的拉鋸,還有政府給予企業過量優惠政策。他強調,目前政府設定的碳費優惠費率,可能導致企業難與國際接軌,原因在於其他國家幾乎沒有類似的優惠費率制度,台灣企業往後進行國際貿易在國際碳定價對接時,出現價格換算問題。

此外,企業因政府要求每年節電1%,亦或受供應鏈牽制、承諾購買綠電等,可達成減排,但這是企業在現行規則下本來就會執行的,卻還能以此獲得碳費優惠,並不合理。

碳費優惠不只排擠財政資源 減碳效果也打折扣

趙家緯認為,碳費優惠政策短期內確實能夠提供企業減碳的動力,但在促進長期減碳效益上還存在兩大隱憂,一是徵收到的碳費,將少於原先以每噸500元起徵預估的500億元,壓縮淨零重要財源;二是企業因應減碳的準備會有所拖延、無法明確掌握產品的碳成本,進而在貿易上削弱國際競爭力。

而台灣目前僅對碳排放大戶徵收碳費,占全國54%的碳排放量。趙家緯說明,但政府提供企業2.5萬噸免徵額度、碳洩漏係數、自主減量計劃等,折換下來,符合規定而必須繳納碳費的碳排放量,估計大約只有35%,最終有近4700萬噸的碳排被排除在外,無須負擔外部成本。

加上,企業繳交自主減量計劃即可減免碳費,表面上看起來受到碳費制度規範,實則仍無須繳交費用。趙家緯認為,應取消種種有利企業的優惠,才能真正反映出企業的減碳成本。

除了無法真正減少碳排量,也少去了減碳的重要收入。碳費的徵收和使用對於綠色能源、節能技術研發與推廣發展和應用相當重要。其次,碳費的有效運用也對提升公共財政有正面影響。例如,將碳費收入用於支持低碳基礎設施的建設,使用低碳鋼鐵或水泥,達到降低環境損害和相關的健康成本。

趙家緯指出,碳費優惠制度將導致近4700萬噸的碳排被排除在外,無須負擔減碳成本。 圖/李清宇攝影
趙家緯指出,碳費優惠制度將導致近4700萬噸的碳排被排除在外,無須負擔減碳成本。 圖/李清宇攝影

未考量碳費後續應用 經濟影響評估不足

在最新一次的碳費審議中,環境部針對不同費率對台灣GDP的潛在影響進行了評估,但當中缺乏將碳費收取後實際應用的效果考量其中。趙家緯指出,這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無法達到全面的理解和預測。

雖然現階段碳費徵收對一般民眾影響有限,但在不遠的2030年將全面課徵碳費,因此對於往後的民生影響,亟需提早因應。趙家緯也強調,碳費收入的用途之一是公正轉型,可以仿效歐盟,將碳費成立社會氣候基金,投入弱勢區域進行建設,解決能源貧窮問題,「這個可能不是現階段碳費的重點,但整體政策未來還是要因應這件事。」

至於碳費政策對一般民眾或低收入戶最直接的影響,可能是能源成本增加。「碳費政策雖然主要針對大型碳排放企業,但其成本很可能會間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特別是在電力、燃氣等基本能源價格上。」趙家緯表示,這對於收入較低的家庭而言,能源費用的增加可能占據其家庭支出的較大比例,進而加劇財務壓力。

為了緩解此影響,趙家緯建議政府應考慮設立能源補貼或提供能效提升服務,尤其是對於低收入戶,如:對老舊住宅進行能效改造的補助、提供節能家電,或財政補助,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碳邊境調整勢在必行 台灣可先做2件事

至於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則是目前碳費討論中,尚未有明確規劃的一環,但對於台灣防止碳洩漏卻有重要性,也就是避免企業將生產量能轉移至碳價格較低的國家,從而確保國內實施的碳減排措施,不會因國際市場競爭壓力而失效。

趙家緯認為,現階段台灣完全有條件開始籌備和討論此機制的建立,例如針對台灣和進口國的產品排放量差異,進行資料盤點與揭露,「不是短期做不到碳邊境就卡在那邊。」

他認為,隨著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正逐步推行碳邊境調整,台灣若能夠跟進,不僅能提升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有助促進國內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此外,碳邊境調整的實施將有助於台灣更公平地參與國際貿易,避免因國際碳價差異而受到不公平競爭。

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趙家緯認為台灣前期可以先做好資料盤點與揭露的準備。 圖/李清宇攝影
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趙家緯認為台灣前期可以先做好資料盤點與揭露的準備。 圖/李清宇攝影

碳抵換成效有限 碳費機制仍待完善

此外,趙家緯進一步指出,碳抵換在推動淨零轉型上的效用有限,但台灣可以考慮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並推動能源效率的提升,建立碳定價機制也是一種有效的策略,通過設定碳的直接成本,激勵企業和個人選擇低碳或無碳解決方案。

在國際上,德國已經在推動工業部門進行碳捕捉和存儲技術(CCS)的開發和應用,以及使用綠色氫氣作為能源來源。同時,加拿大正在實施碳稅並逐步提高其價格,用以促進經濟各部門的低碳轉型,而這些做法都是台灣可以參考和學習的先進經驗,以加速實現國家的淨零目標。

此外,趙家緯認為台灣的碳費機制目前尚需補強多項配套措施,以充分發揮其潛力,透過更全面的數據監測和報告系統,以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性,政府也需提供更多的財政和技術支持,幫助中小企業適應碳費政策,特別是高耗能行業。

同時,公共意識和教育的提升也是必要的,才能讓社會各界理解和支持碳減排的重要性,並設立更多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和個人採取更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台灣的碳費機制才能更有效促進國內的碳減排與永續發展。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未來會有「無牙鯊魚」?海洋酸化恐溶蝕鯊魚牙齒 頂級掠食者生存武器面臨威脅

未來會有「無牙鯊魚」?海洋酸化恐溶蝕鯊魚牙齒 頂級掠食者生存武器面臨威脅

有海就能發電!日本啟用全球第二座「滲透壓發電廠」不畏天候還可24H運作

有海就能發電!日本啟用全球第二座「滲透壓發電廠」不畏天候還可24H運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SDGs 10周年 聯合線上跨域共苗島嶼未來  讓改變點滴累積、持續前行

SDGs 10周年 聯合線上跨域共苗島嶼未來 讓改變點滴累積、持續前行

最新文章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用蛋串起善的供應鏈!黎明方舟動福蛋:打造動物福利X社會照顧的新典範

用蛋串起善的供應鏈!黎明方舟動福蛋:打造動物福利X社會照顧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