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繪圖師江勻楷 用手繪藝術與科學共舞共存

水下生物 陸地生物

編按:在現代繁忙生活中,人們與自然的距離漸漸疏遠,受到人為破壞的環境也不停增加,而我們最近一次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又是什麼時候呢?4月迎來世界地球日,本月《倡議家》將邀請3位生態畫家聯合擔任客座總編,與大家分享生態插畫創作,並在創作中呼喊大眾對自然生態的關注。

本篇由第三位客座總編科學繪圖師江勻楷,暢談她在科學與生態繪圖路上的學習與成長故事。

科學繪圖師江勻楷擅長用寫實風格描繪生物與場景,並將科學資訊融入其中。 圖/張皓婷攝影
科學繪圖師江勻楷擅長用寫實風格描繪生物與場景,並將科學資訊融入其中。 圖/張皓婷攝影

無論是沙蠶、寄居蟹、石虎等現代物種,或是泥盆紀的巨大盾皮魚、鄧氏魚和霸魚等古生物,在科學繪圖師江勻楷的筆下,都如實躍現於紙上,用充滿美學的圖像,轉譯並傳達正確科學資訊,讓大眾一目了然。

科學繪圖是什麼?她為了學畫遠赴美國

從小就愛畫畫的江勻楷笑著解釋,「介紹科學資訊的圖形,都算是科學繪圖,有很寫實,也有很抽象的。譬如說實驗設計和結果,這種就不用很寫實的圖形,而是端看你的主題跟你要傳遞的資訊,是要跟科學家講?還是要跟一般大眾講?」

江勻楷就讀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期間,受到系上老師推廣科學繪圖影響,重新點燃她對繪圖的興趣,「當時老師辦很多展覽,我常去觀看,加上那時有位學長創立相關臉書社團,供大家分享各自作品,才讓我覺得繪圖沒有離我那麼遙遠,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在創作我也感興趣的主題,感覺我也可以去嘗試。」

為了提升自己的繪圖能力,江勻楷在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畢業後,決定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蒙特雷分校進修科學繪圖,她曾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徬徨,但內心另一個聲音告訴她,「任何事一定都要先去嘗試,做了才知道行不行,假如真的沒辦法,再找其他出路。」

前往加州學習果真讓江勻楷大開眼界,「我一開始以為就是學畫畫而已,但後來才發現這學程不僅著眼於素描、水彩、電繪等繪畫技巧,還要訓練如何用圖像來呈現科學資訊。」

為了加強實作經驗,江勻楷還前往知名博物館機構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其中一座博物館實習,「這是一個訓練我們跟科學家合作的過程,包含取得資料、發想、討論與繪製。」江勻楷也利用學校資源,積極到校外看展觀摩他人作品,參與討論會結識同好,擴展人脈和接案機會,一步步打穩基底。

江勻楷為了精進畫技,研究所畢業後還前往美國進修科學繪圖。 圖/張皓婷攝影
江勻楷為了精進畫技,研究所畢業後還前往美國進修科學繪圖。 圖/張皓婷攝影

從古生物畫到史前文明 光是獨木舟就有7種版本

身為科學繪圖師,江勻楷特別著重資訊的正確性,仔細蒐羅生物的形狀、類型、特徵或相似物種的資料,「以鯊魚為例,考古研究團隊會從新發現的鯊魚牙齒化石,推論當時鯊魚身軀大小,雖然科學看似相當有根據,但其實充滿不確定性,只能從手上僅有的資料來判斷物種樣貌。」江勻楷表示,科學一直有新發現與新資料,因此過程中需隨時保持修改的彈性。

除了繪製各種生物,江勻楷也協助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繪製《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一書,這對她而言是場全新的挑戰。透過科學家發現的蛛絲馬跡,以及和許多專業老師共同討論,推測當時的地貌、環境、物種,「不同老師有不一樣的意見,有的認為應該草原多一點,或者河邊喝水的動物要多一點,我就必須去整合。」

江勻楷分享,光是5000年前的獨木舟造型,就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討論,「因為當時沒有文物或證據被保留下來,所以我們推論獨木舟的形體就至少畫了7個版本,最後想說保守一點,用最基本的船體來表現。」

江勻楷不只畫現代生物,也能畫古生物與文明,圖為她參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繪製的《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圖/張皓婷攝影
江勻楷不只畫現代生物,也能畫古生物與文明,圖為她參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繪製的《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圖/張皓婷攝影

從小就愛手繪 一有空就帶紙筆去戶外寫生

從海洋所畢業的江勻楷,對海洋生物情有獨鍾。「小時候爸爸常帶我去海邊,也會帶我去買貝殼。」或許是爸爸收藏到貝殼時開心的模樣,深深烙印於江勻楷心中,讓她對貝類生物特別有興趣。

其中綴殼螺科(Xenophoridae)是江勻楷相當喜歡的一個類群,牠們會將環境中的石頭、珊瑚、海綿黏附於自己的貝殼上,在泥沙中偽裝和支撐移動。江勻楷分享,「我想呈現綴殼螺活著的樣貌,因此除了比對貝殼標本之外,也參考許多網路資料和學術文獻。」

而喜愛手繪的江勻楷,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寫生習慣,一有空她就會帶著色鉛筆或水彩到戶外寫生,訓練自己的觀察力與耐心。江勻楷表示,「有時候天氣不好,沒辦法在外面慢慢畫,所以要很快掌握和觀察細節,比如說植物的葉脈以及周遭環境的光線。」

她也分享,許多動植物細微的特徵,在能見度低的深海裡,很難用攝影如實呈現,卻能透過精確細膩的手繪傳達出,因此即使AI製圖盛行,她仍認為手繪科學繪圖有存在的必要,「AI產出的內容有時候也可以參考,比如建構場景、光線時就非常好用,但是動植物的形體我還是會用熟悉的科學方式去找資料,將兩者結合,所以我不會太擔心被取代。」

江勻楷喜愛海洋生物,特別是貝類,為了如實呈現活著的樣貌,她會大量參照資料與文獻。 圖/張皓婷攝影
江勻楷喜愛海洋生物,特別是貝類,為了如實呈現活著的樣貌,她會大量參照資料與文獻。 圖/張皓婷攝影

結合科學與藝術 用圖畫留住生命美好樣貌

將學術背景融合藝術創作,分享從大自然獲得的悸動,讓更多人認識繽紛的生物世界,一直是江勻楷前進的動力。她曾在某次去戶外寫生時,發現樹上有一窩螞蟻,但沒想到下次再前往時,整窩的螞蟻已經不見了,「我本來是想要畫的,卻再也看不到當時的螞蟻群,對我是滿衝擊的,因為幾百隻螞蟻就在我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改朝換代了。」

從事科學繪圖師5年多的時間,每每看到各種已消失或還在的物種樣貌,都提醒著江勻楷要將物種的生命樣貌留存下來,「可以營造和繪製出動植物活著的樣子,讓我更加體認到大地萬物,或者我們面對的人類和所有物種,都和我一樣曾經或正在生存於地球上,相當奧妙。」江勻楷希望,她不僅能描繪出生態物種,還能傳達出對生命尊重的情感,一同共生共存於地球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老厝54」的永續創新!高科大用設計點亮屏東赤山記憶

「老厝54」的永續創新!高科大用設計點亮屏東赤山記憶

世界土壤日10週年了!探索台灣的3種酷農法...讓土地變減碳秘密武器

世界土壤日10週年了!探索台灣的3種酷農法...讓土地變減碳秘密武器

日本最佳賞楓時間大延後!126年來最熱秋天 紅葉季延至12月才登場

日本最佳賞楓時間大延後!126年來最熱秋天 紅葉季延至12月才登場

難民的靠山—法國充電奶奶 開放自家車庫提供移民充電、休息 一做就是20年

難民的靠山—法國充電奶奶 開放自家車庫提供移民充電、休息 一做就是20年

最新文章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