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師吳書原-野放原生植物,培植台灣美景

無貧窮

編按:一隻蝴蝶就能影響全世界、一座雨林的保存戰,也牽動全球環境氣候⋯⋯,當世界憂心疫情衝擊、烏俄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自然生態多樣性的議題也正悄悄成為風險之一。

保留自然生態不假外求,在台灣就有一位地景設計師,期待利用設計力量,讓生活中的景觀花園展現、留存台灣最有力的原生自然物種。因此,本月《倡議+》特地邀請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擔任客座總編。他透過台中花博、松菸「不只是圖書館」、台北西區門戶計畫、嘉義美術館⋯⋯,要以作品發聲,倡議台灣大眾看見腳下土地之美,原生物種的野放精彩。

陽明山腰美軍俱樂部庭院、2018年年台中花博、台北松菸「不只是圖書館」的澡堂花園、嘉義美術館庭院⋯⋯,這些座落在全台各地的戶外景觀不再只有花團錦簇,恣意野放的生態綠意,是每一株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原生物種。

一手為台灣景觀注入野放風貌的推手,是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在台灣這座島嶼中,有一萬一千多種物種,而其中台灣才有的特有種,就占去一半」他說。「被用上的往往都是那常見的七、八十種,那其他的呢?」

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 圖/陳鴻文攝影
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 圖/陳鴻文攝影

20年前,這樣發問或許也不曾出現在吳書原嘴裡,直到2003年,他赴英攻讀地景設計,而後旅外工作,時常被國外同事問著:「究竟什麼是台灣風格?」與吳書原同輩年輕世代,在國際幾乎被問著同樣問題。答案找尋許久,他才在台灣這塊島嶼走過萬年、度過冰河時期的豐富自然物種身上找到。

2012年,他返台成立太研規劃設計顧問公司,將旅外多年的經驗帶回台灣,經手的美軍俱樂部改造景觀設計計畫,是第一個廣為被台灣大眾認識的作品。而後,他在台中花博展開的地景革命,更成為經典作品。

經典作品台中花博 看見台灣原生物種之美

當時,負責花博四大園區之一,他思考著,作為代表台灣花卉實力的博覽會,該以哪樣面貌面向國際?「台灣許多作品充滿了很多致敬。但致敬是沒有意義的,也無法代表自己。我出身農學院景觀設計系,知道台灣的自然物種和農業改良技術是最具特色的。」吳書原心想。

出身農學院景觀設計的吳書原,認為台灣的自然物種和農業改良技術是最具特色的。 圖/陳鴻文攝影
出身農學院景觀設計的吳書原,認為台灣的自然物種和農業改良技術是最具特色的。 圖/陳鴻文攝影

那時他下了一項決定,當外界講究設計形式,關注該是流線或是追求國際樣式,或得要是風格俐落鮮明,他卻把目光放得更遠,「我在意的是能不能真正代表台灣這片土地。」他說。

他攜手農委會、植物園專業研究員,克服環境挑戰,將台灣高山海拔三千多公尺、平原海洋陸地,一起移地集結到展區呈現。儘管後來展區並未留存,但只有有機會說起台中花博設計案,吳書原總是一再從最初的起點開始,述說設計理念與和初衷。「就算後來消失了,也沒有關係,因為精神不死。」他說。

為何如此看重台灣自然物種,他的理由質樸有力。「還是一種認同,我在國外沒有靈魂,『特有種』這三個字多有生命力。什麼是特有種?定義就是只有這片土地才有,是獨立於其他國家原汁原味,歷經兩、三萬年演化出來的豐富物種,都是台灣的國寶。」

吳書原說:「『特有種』這三個字的定義就是只有這片土地才有,是歷經兩、三萬年演化出來的豐富物種,都是台灣的國寶。」。
 圖/陳鴻文攝影
吳書原說:「『特有種』這三個字的定義就是只有這片土地才有,是歷經兩、三萬年演化出來的豐富物種,都是台灣的國寶。」。 圖/陳鴻文攝影

兒時戲水、求學耕田 野放自然環繞生活

珍惜台灣物種的野放,不純然是來自吳書原旅外期間自我認同拉扯的結果,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在吳書原身上留下影響。

成長在台南市,吳書原看似生活在熱鬧市區,但位處市郊的家,正好座落在沙洲、潟湖交界處,家旁就是水塘。自然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很自然。」「以前的寒暑假期間,哪有現在這麼忙,孩子都在是野地中抓蜜蜂蝴蝶當標本」;庭院裡,也有媽媽種下的花花草草。「記憶一直都在,這些對我來說不陌生。」他說。

上了大學後,志向本來鎖定建築系所的吳書原,誤打誤撞選填進東海大學景觀設計系,「一查還是農學院!」他笑著解釋。有趣的是,大一入學後,每位學生都會被分配到約一坪的小地。這門學校規定必修的「勞動教育課」,大學不只讀書,偶而還得去東海大學牧場搬運牧草、清理牛糞,或是在農地中耕田施肥。野放的環境始終環繞。

成長在台南市,吳書原家旁就是水塘,自然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很自然。」。 圖/陳鴻文攝影
成長在台南市,吳書原家旁就是水塘,自然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很自然。」。 圖/陳鴻文攝影

但如此「非典型」的養成路徑,吳書原面對的是一段景觀設計不被重視的歷程。吳書原回憶,出國留學前,台灣景觀設計是幾乎沒有專業,就是被當作「園藝」。早期的園藝、景觀設計也都落在農業領域,沒有人正視專業。

往往直到建築師完成作品,留下空地,景觀設計才有出場機會。侷限的自由創意,也難有精彩成品。「我們常常被當成種樹、種花的人,負責的工作就是填滿空隙,過程充滿挫折(depression)。」吳書原說。

是該趁年輕轉行?或是趁此放手一搏?吳書原選擇了後者。歷經幾近十年後,他帶著多年的經歷,為台灣地景設計生態,孕育全然不同的「新物種」。

吳書原以作品發聲,倡議台灣大眾看見腳下土地之美,原生物種的野放精彩。
 圖/陳鴻文攝影
吳書原以作品發聲,倡議台灣大眾看見腳下土地之美,原生物種的野放精彩。 圖/陳鴻文攝影

理想地景樣貌 保持原初不造作

建築、景觀、自然三者能夠合一嗎?吳書原認為,理想的景觀設計樣態,是完成呈現著土地原初的樣貌,不造作。「不造作」三個字擲地有聲,卻得仰賴著大量技術,尤其每樣植物,隨著風土時節,生長節奏全然不同,「設計並非只將大自然移植,需要抽離又組合。」他說。

儘管未曾特別大力主張、強調自身理念,但吳書原所做的每樣作品、每樣計畫的推進,心中都有一項重要命題,「我自己定位為『島嶼野派風格』,最終的表現還是植物。我每次的計畫,都是希望探索各種植物的可能,讓景觀中的植物構成都不一樣。」

儘管在花博已是採用物種的極致,「當時使用上頂多也就是七八百種,這一輩子做植栽探索,就算做到退休,還有一萬一千多種的數量,「多發現一種物種,就是最有意義的事。」他說。

「我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倡議。」吳書原說,他想藉著每件作品,喚醒大眾重新回土地。 圖/陳鴻文攝影
「我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倡議。」吳書原說,他想藉著每件作品,喚醒大眾重新回土地。 圖/陳鴻文攝影

「我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倡議。」吳書原說,他想藉著每件作品,喚醒大眾重新回望土地,看見腳下植物的精彩豐富,珍惜認真長出來的韌性與價值,並不是奇花異卉。「土地是和人最親近的,這些是我們需要珍惜的,台灣是寶島,替地球保存了許多的植物和物種。台灣是最大的保種室,許多因為冰河時期滅絕的物種,都在台灣留存。」

大自然是淘汰論,充滿多樣性(deviersity)和不可知的未來,自然、地形、氣候,這些都是台灣獨有的。「這是物種復甦的機會」,也是吳書原心中,從播種到發芽,一場正在展開的「台灣植栽群像的文藝復興」。

延伸閱讀

>>「如果有天植物不見了?」 董景生推動台灣方舟計畫,從高山到離島都是保種室

>>不種花的野花園-景觀設計師王文心 靠四季等花開

>>他為後代定存「大自然」-無牆博物館,不賺觀光財

>>是公園也是菜園-可食地景,爺奶、看護都來種菜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富士山「白頭」遲到!打破130年來最晚降雪紀錄

富士山「白頭」遲到!打破130年來最晚降雪紀錄

苗圃裡的魔法師!從種子種出森林 孕育樹木新生命

苗圃裡的魔法師!從種子種出森林 孕育樹木新生命

月亮杯其實早是80年前的發明?為何直到現在才受歡迎?

月亮杯其實早是80年前的發明?為何直到現在才受歡迎?

飛羽遭剪的蒼翡翠幼鳥...歷經3個月復健重返自然

飛羽遭剪的蒼翡翠幼鳥...歷經3個月復健重返自然

最新文章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