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植物不見了?」 董景生推動台灣方舟計畫,從高山到離島都是保種室

2022/08/08 范毓雯

昆蟲與植物的關係,如唇亡齒寒般緊密相連。

「如果有天我要去找那些昆蟲,但連植物都先找不到了,那該怎麼辦?」

融合昆蟲學、民族植物學和社會學知識,身為林試所植物園組研究員兼組長、也是前任台北植物園園長董景生,突破思維侷限,在昆蟲學的脈絡下探研植物,開啟他走上另一條很不同的自然生態保育之路。

0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於2019年啟動「方舟計畫」,植物園投入保種工作,要為珍稀植物留下標本、保存植物在真實環境中的原始樣態,董景生為「方舟計畫」主要負責人。 圖/張皓婷攝影

打造台灣方舟計畫 從高山到離島都是保種室

2019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啟動「方舟計畫」,植物園積極投入保種工作,期盼不只要為珍稀植物留下標本,更要保存植物在真實環境中的原始樣態,董景生是「方舟計畫」的主要負責人。

「台灣全島的稀有植物其實散落各處,無論北中南、東部或離島,身邊必然能發現稀有植物的蹤跡;正因稀有植物的分散式樣態,植物保種便不該集中式只仰賴單一座植物園去執行,反而應該根據植物所需的溫度、雨量、地形,選擇適當的場域來進行分散式保種,使台灣整體成為一座植物園。」董景生表示,保種工作不只讓珍稀植物存活於地球上,而更應該讓它們回歸原棲地。

台灣千種稀有植物 蘭嶼占一成 打造部落植物園

尤其,台灣近千種稀有植物中,大約有140種生存在蘭嶼,佔總數的14%,是台灣植物多樣性最密集的場域,也是民族植物文化最獨特的島嶼。

「蘭嶼的小朋友們擁有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當分散式保種進入校園場域,推動『部落植物園』,進而影響到社區場域,帶動孩子父母參與,這樣的成效具有絕對啟發性,更能提升人們對植物文化、形成方式,及植物與自然生活關聯的認知。」董景生說。

談及蘭嶼,董景生也提及近期與蘭嶼高中和琉球合作的研究,在蘭嶼和琉球,都發現全世界獨有的植物──琉球暗羅,這種植物最早發表於日本鹿兒島大學榮譽教授初島住彥1979年的《植物地理學》中,目前總株數量並不多,而為了探析為何琉球暗羅分布於兩座關聯性低的小島上,董景生認為有可能是由一種消失中的動物進行傳播。

隨著方舟計畫的推動,林試所委託知名建築師黃聲遠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翻修、打造溫室區,目前正進行驗收,預計2023年暑假之後對外收費開放。

董景生表示,將會以策展方式將台灣植物議題帶到溫室的教育場域,架構與美術館、博物館相似,同時也與國外植物園進行植物與人員技術交換計畫,讓台灣人民能接觸到全球植物議題,也讓台灣植物獲得國外關注。

「當人們將台灣視為一座植物園,深入理解植物所面臨的艱難處境,不單能使人們體會到植物的重要性,進而參與保種推動。」董景生說,如此便可藉由人們對於土地及環境的情感與認同,提升民眾對此議題的共感、對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有所警覺。

0
「方舟計畫」的主要負責人董景生,突破思維侷限,在昆蟲學的脈絡下探研植物,開啟他走上另一條很不同的自然生態保育之路。 圖/張皓婷攝影

環境變遷兒時風景消失 找回封存記憶相簿

董景生已逾知命之年,憶起童年往事,依然清晰如在眼前。從小他便與爺爺奶奶住在鄉下,雖然只是孩子,卻對周遭樹木的輪廓印象深刻;隨後搬往海邊,董景生的雙眸更如快門似的,將西部海岸的夕陽照映、黃昏時分的禾本科草原景色存於腦海之中,而海邊蘭花的影像,也深深烙印在他內心深處的記憶相簿。

每隔一段時間,那本記憶相簿便會播放這些珍貴美麗的片刻影像,繁花似錦、綠意盎然的感動瞬間占滿心頭,待回憶穿梭回現實,才發現這些美好片刻已成過去。

「因為環境變遷的關係,很多小時候的風景已經消失,再也看不見。」董景生說,植物滅絕是血淋淋的現實,也因此,永續環境與教育,更是現今與未來的必要發展,他依舊堅信,植物與人,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結,當人們越接近大自然,就會被生機蓬勃的綠意所療癒。

在人類尚未出現之前,地球早已有屬不清的動物、植物生活在此;然而,「後來居上」的人類,雖然發展了社會、文明,並且不斷更新現代科技,卻也給美麗地球帶來難以挽回的傷害,波及動植物和人類自身。

台灣植物風采,應在保種推動下更加美麗,董景生用他專業知識背景,跳脫既有框架,關懷環境生態和植物的處境,落實分散式保種,使全台各角落都是植物園,喚起民眾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認同。

延伸閱讀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野放原生植物,培植台灣美景

>>不種花的野花園-景觀設計師王文心 靠四季等花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閱讀

Podcast「紫袍下的故事」登場 檢察官帶你進入刑案中

全台首聊圖書館Podcast 國台圖「愛閱索書號」9日上線

蘭嶼綠島半年運1200公噸垃圾 籲遊客自備盥洗生活品

解放軍飛彈驅逐艦出現蘭嶼外海 遠距監控台灣上空

以為死了卻會動…植物園水池驚見「無殼中空巨龜」 網驚:千萬別碰

台東縣今國中小學校長交接 蘭嶼出首位國中校長

作者文章

四技二專統測融入ESG、碳排等概念。學生正把握時間複習。 圖/余承翰攝影

統測題目融入ESG 設計科目融入環保、商業考永續減碳

2024/04/29
國際女性及環境保護倡議的組織The Women and Gender Const...

【倡議圈活動】淨零公正轉型需多元性別力!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攜手國內外組織發起「台灣淨零性別網絡」

2024/04/29
屏東縣萬年溪溼地群,海豐濕地成功復育水雉,數量由2018年僅4隻水雉,如今復育繁...

外來種琵琶魚入侵…屏東海豐濕地用生態工法 1年清出上千隻

2024/04/29
中租企業羽球隊混合雙打組合—葉宏蔚(右)與李佳馨(左),取得2024年巴黎奧運參...

中租羽球隊進軍奧運殿堂 混雙葉李配備受期待

2024/04/29
來自全球175國的談判代表將從今天開始就一項減少塑膠污染的全球條約進行談判。從山...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談判 回收、禁止和創新都重要

2024/04/29

【倡議家電台】宏碁劉靜靜|永續利害關係人多 如何讓所有人都認同?

2024/04/29

最新文章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