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美食是否愛地球?國內28家食品產業永續報告

氣候變遷加劇,又遇疫情肆虐,全球糧食供給面浮現難題。 圖/報系資料照片
氣候變遷加劇,又遇疫情肆虐,全球糧食供給面浮現難題。 圖/報系資料照片
無貧窮

國內永續智庫CSRone成立12年來,積極觀察臺灣暨亞太地區永續發展情況,於7月8日首度公布分析專書《2020 臺灣食品產業企業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這是國內第一本食品產業永續報告的研究分析,CSRone希望邁開這一步,持續鼓勵與優化國內食品產業的永續報告品質。

2015年台灣食安風暴陸續發生,引起民眾的高度不安。我國金融管理委員會乃於2015年規定食品產業與民生密切相關,必須每年出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2015年台灣食安風暴陸續發生,引起民眾的高度不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5年台灣食安風暴陸續發生,引起民眾的高度不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份最新出版的《2020 臺灣食品產業企業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源自CSRone與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2020年3月甫合作完成的《2020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後續的產業別分析報告。這次研究共動員23位研究員,期程為8個月,檢視國內、外642本企業永續報告內含的846項指標。

為了更深入瞭解食品產業永續報告書的撰寫內容,CSRone研究團隊以國內28家食品產業永續報告為對象,篩選出食品產業特定ESG需求為檢視項目,完成此份《2020 臺灣食品產業企業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整理出來的5項關鍵發現如下。

【關鍵發現一】上市櫃食品產業永續報告皆是被規範出版

依據金管會現行規定,股本超過50億元以上且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食品、金融、化工等產業的上市櫃公司,每年必須出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對企業來說,出版永續報告不僅是一份報告而已,從這份檢康檢查表出發,企業可以達到符合法律規範、落實節能減碳、盤點內部資源與運作、分析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營運風險、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聲譽、創造差異化價值、延攬優秀人才與營運資訊透明化等效益,可謂好處眾多。

圖/pixabay
圖/pixabay

根據統計,近3年維持相同企業家數出版永續報告書。台灣目前有35家公開發行食品產業,出版永續報告書的食品產業者共有28家,其中以上市企業(75%)為最大宗,其次為上櫃企業(21.43%),另有1家公開發行公司自願性出版永續報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此刻食品安全議題屢屢爆雷,國人越發重視食安議題,我們認為,若政府能夠調整相關監管法令,規範所有的食品產業業者必須出版永續報告,或將有助於調整食品產業營運體質,促進國內食品安全。

【關鍵發現二】食品產業自願揭露僅1家 道德勸說力道不足

研究團隊發現,臺灣食品產業2017年至2019年期間,以政府規範的上市、上櫃企業,為出版永續報告的大宗。近三年只有2家食品企業(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成糖業控股有限公司)是自願性出版永續報告。

這意味著政府監管單位於督促上市櫃食品產業進行公開ESG資訊,以及進行企業風險盤點的良善CSR道德勸說,尚未在食品產業中引起廣泛迴響。此外,這也同樣意味著,對於那6家股票尚未上市櫃買賣的食品產業而言,其提早練兵的風險意識,尚未明顯。

國內食品產業廠商,在其來源、製造、營運過程中,於衛生、環境、製造、運送、銷售之不同部門皆已有不同法規給予規範,卻尚未揭露企業更廣泛的ESG影響。我們認為,食品產業與民生息息相關,即使不是政府規定的對象,食品產業者仍應該積極邁向自願性編製永續報告,完整呈現企業ESG作為,才能夠獲得消費者的信賴與肯定。

國內食品產業廠商,在其來源、製造、營運過程中,於衛生、環境、製造、運送、銷售之不同部門皆已有不同法規給予規範,卻尚未揭露企業更廣泛的ESG影響。 圖/pixabay
國內食品產業廠商,在其來源、製造、營運過程中,於衛生、環境、製造、運送、銷售之不同部門皆已有不同法規給予規範,卻尚未揭露企業更廣泛的ESG影響。 圖/pixabay

【關鍵發現三】缺水危機?食品業水足跡盤查比例大幅提升約1成

水資源為人類文明帶來巨大貢獻與影響,不論是基本生存、衛生維護、產品製造、灌溉作物和維持生物多樣性都需要水。而世界經濟論壇(WEF)更是連續八年將「水資源」危機列為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研究團隊發現,不只是水資源的管理,國內食品產業亦開始重視產品生命週期間中水足跡的盤查。這對於耗水量大的食品產業,應該是更關鍵的管理工具。

根據數據顯示,國內食品產業「有揭露水資源管理政策」者,自2017年的55.17%大幅成長至2019年的67.85%,僅剩14.29%的企業尚未揭露並進行水資源管理政策。

至於執行水足跡盤查,也自2018年的3.45%躍升成長至14.29%,顯示國內食品產業者已經逐漸在強化水資源管理,以及更落實具管理力道的水足跡盤查。

水資源為人類文明帶來巨大貢獻與影響。 圖/pixabay
水資源為人類文明帶來巨大貢獻與影響。 圖/pixabay

【關鍵發現四】5成食品產業仍未評估供應鏈風險

供應鏈風險對食品產業的重要性可從兩個方面來看。其一、正如疫情為全球各個產業帶來的巨大供應鏈的衝擊,若企業想保持韌性,就要思考如何確保供應原物料無斷鏈之虞。其二、隨著消費者對於食品溯源、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識逐漸高漲,國內食品產業者於呈報其原物料採購、調味、加工製造、生產等過程的風險,其壓力也越趨升高。

研究團隊發現,食品產業在最近兩年,皆有超過8成的食品產業者進行供應商現場稽核,並確保食品原物料的來源。然而,研究團隊同樣也觀察到,自2017年至2019年,約有半數的食品公司未評估供應商缺料、逾期等可能風險的發生,顯示企業組織在供應鏈風險意識仍有待加強。

【關鍵發現五】廢棄物管理政策大幅提升 仍待落實稽核

2019年國內知名食品業者爆發下游廠商違法傾倒肉品加工廢棄污泥事件,引起社會輿論高聲關注、同聲指責。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日,企業「廢棄物管理」議題,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廢棄物管理,甚至是供應商的廢棄物管理作為,都將直接影響企業品牌價值。

此次研究團隊分析觀察最近3年的資料發現,國內食品產業2017年僅72%明示其廢棄物管理政策,至2019年28家企業全數已經揭露其廢棄物管理政策。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儘管食品產業普遍皆有制定並實行廢棄物管理政策,但是「徒法無以自行」,只有管理政策仍然必須人的後續落實執行,才能夠發揮政策的實際作用。時至今日,台灣社會依然可見食品廢棄物嚴重污染環境,以及遭到各界舉發的事件,導致民眾對食品產業信心不足。顯見國內食品業者於廢棄物管理落實層面,仍需要多費心力落實稽核管理,才能維護企業品牌的聲譽。

【關鍵發現六】食安最重要!超過8成食品產業導入ISO 22000

食品安全的管理,不但是消費者們最關心的議題,亦是食品公司的第一要務。研究團隊發現,2019年已有超過8成的食品公司進行相關資訊揭露,並導入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且已有超過2成的企業通過第三方驗證。

【關鍵發現七】食品產業SDGs前3名:健康與福祉、責任生產與消費、就業與經濟成長

研究數據顯示,食品產業公開出版永續報告的共28家企業中,多數已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揭露或做出回應。其中,28家企業鎖定「SDG3 健康與福祉」(39.29%)、「SDG12 責任生產與消費」(39.29%)、「SDG8 就業與經濟成長」(35.71%)等3項目標面向。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最新文章

闢謠!烏山頭水庫浮力光電「使用清水清洗」 清潔劑濃度遠低法定標準

闢謠!烏山頭水庫浮力光電「使用清水清洗」 清潔劑濃度遠低法定標準

菸商瞄準年輕人...全球逾1500萬青少年使用電子菸 尼古丁成癮呈低齡化

菸商瞄準年輕人...全球逾1500萬青少年使用電子菸 尼古丁成癮呈低齡化

劃時代轉捩點!全球風力、光電發電量首超燃煤 開啟再生能源新時代

劃時代轉捩點!全球風力、光電發電量首超燃煤 開啟再生能源新時代

有罰就有效?未停讓行人罰鍰提高後 台北市開罰件數明顯下降

有罰就有效?未停讓行人罰鍰提高後 台北市開罰件數明顯下降

台灣已成「詐騙之島」...每年被騙502億 韓媒:人均損失是日本的近20倍

台灣已成「詐騙之島」...每年被騙502億 韓媒:人均損失是日本的近20倍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