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減塑有關?「有,練習零廢棄生活正是時候」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拉警報,隨著零星社區感染的出現,除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需求,也開始出現面紙、食品等生活用品的恐慌性搶購,外送平台訂單數量更因疫情成長4至5倍,甚至有業者趁勢掛出「全面改用免洗餐具」的布條,引起消費者討論。
然而,零廢棄媽媽李育欣認為,與其叫外送,也可以網購食材。「既然不出門,可以在家煮飯,吃的健康也能提高免疫力。」無塑運動實踐者洪平珊也說,外送平台也有送食材,「就算外食,自備餐具也會比用免洗餐具更衛生。」
宅在家實踐零廢棄生活 洪平珊:想了很久發現都不必搶買
創辦小事生活的洪平珊,多年推廣女性布衛生棉和嬰兒的布尿布,「因為衛生習慣和清洗需要,有很多媽媽也是在家使用布衛生棉、布尿布,外出才用紙尿布或一次性衛生棉。」他說,現在正值防疫階段,大家都盡可能減少外出,若想嘗試用布衛生棉或布尿布的朋友也是好時機,「又能減少搶購需求。」
而談到最搶手的衛生紙,李育欣則說,在家生活其實剛好能減用衛生紙和濕紙巾,「最簡單的是用抹布和手帕取代,像我在辦公室和家裡都備有手帕,清洗過後就能重複使用。」他說,在家上完廁所以後,也不一定要用面紙清潔,就算不是免治馬桶,也可以直接用水沖洗,又能節省一次衛生紙。
看到新聞媒體上一窩蜂的賣場搶購潮,身為媽媽的洪平珊也思考著,是不是應該去買一些東西,「但我想了三天也不知道要搶購什麼,」他檢視了一輪,衛生紙、衛生棉和紙尿布幾乎都用不到,食材也是跟固定的農場購買,「過去是希望減塑、知道產地狀況,也意外獲得了穩定的供應來源。」
不出門外食就自己煮 李育欣:健康減塑,有助提高免疫力
李育欣也說,現在網路非常方便,上網就能買到有機或小農的產品,「請對方寄送時直接散裝,可以減少包裝垃圾,如果能和家裡附近的鄰居團購更好,不只是減少垃圾,更能增進感情。」他說,買食材回來自己煮,除了減少外帶、外送的垃圾量,吃得健康天然,也能提高免疫力。
談到零廚餘料理,最熱門的不外乎水餃、泡麵。洪平珊則說,「看到新聞在疫情或颱風天的時候,大家都會買很多泡麵,但我們家不會,取而代之的是整袋關廟麵、冷凍蔬菜、丸子,同樣能保存很久、料理簡單、不太有廚餘垃圾,重點是比泡麵更營養,健康對防疫很重要。
洪平珊也提到,許多媽媽也有擔心奶粉缺貨的顧慮,「年齡適當的孩子不妨將此機會視為走向斷奶的契機,讓孩子嘗試更多元的食物選擇。若再加入豆漿、燕麥奶、堅果奶等植物奶的選項,口味會比牛奶有更多新鮮的變化。」
洪平珊認為,防疫與零廢棄看似關聯性不高,「但生病後的醫療過程,確實會造成許多廢棄物,其實不生病也是很好的減塑。」他說,許多實踐零廢棄的朋友,起先因為口罩用過一次就要丟掉而感到很大的壓力,「但後來我告訴自己,這是為了不讓我生病,以免造成後續更多的資源浪費。」
李育欣強調,減廢生活的精神,一直以來都不只為了減少垃圾,更是希望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又能替環境盡一份心力,「最常見的自備餐具、保溫瓶的媽媽,除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是希望讓自己更健康。」
食品業者兩樣情 免洗餐具僅過渡期 不公開陳列也是防疫選項
食品連鎖業者八方雲集表示,改用免洗餐具只是防疫策略之一,更重要的是進行衛生安全自律管理,要求工作人員務必配戴口罩、每天早晚量體溫,勤洗手等。「目前疫情仍在持續,我們會視情況調整防疫措施,免洗餐具應非永久策略。」
此外,也有餐飲業者仍堅持可重複使用的餐具,「過完年以後,公司持續就疫情應對想過很多方法,例如加上筷套、把餐具收入收納盒中、增加消毒清潔次數等,後來決定把原本公開陳列的餐具,改為送餐時再提供給顧客。」
業者表示,這樣做雖然增加工作量,但同仁多能接受,「幾乎沒有考慮過改用免洗餐具,減用一次性餐具已經是全民共識,況且免洗餐具和衛生沒有關聯,像是塑膠湯匙陳列時若沒有包覆,未必就會比較衛生,竹筷也可能有漂白、殘留螢光劑等化學物質。」
免洗餐具有助防疫? 食藥署澄清:沒有該項建議
食藥署表示,餐飲業者的餐具使用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定,從業人員要配戴一般口罩、使用的器具不得有危害健康之虞,相關的清潔、衛生及保存都有法律規範。「目前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建議或指示業者要改用免洗餐具,可由業者自行判斷。」防疫的必要措施則需由疾管署說明。
被問到是否需要因防疫改用免洗餐具,疾管署則說,目前仍以食藥署規範為主。對於免洗餐具的防疫成效,疾管署也持保留態度。
許多餐飲業者會增加餐具消毒的次數,食藥署提醒,基本上酒精使用後會完全揮發不會殘留有害物質,「若是次氯酸液或漂白水,主要是清潔環境,屬於環境用藥,如果要清洗餐具、廚具,務必要以煮沸的開水完全沖洗過後,才能接觸食材。」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防疫不出門 別再搶泡麵 減塑達人:練習零廢棄生活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