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中斷:地震發生那刻 他們的人生岔了出去

2019/09/18 八旗文化 / 阿潑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災難」的閱聽者,在一格一格的災難報導中,感受悲劇、體驗生死、表達憐憫、暢談「災難啟示」,或轉發訊息、捐點物資捐點錢,但闔上報紙、切換頻道、關閉視窗或收起手機後,就再與自己無關。

0
今年日本311大地震邁向第8年,被撤離的居民在核災區擺放花束。 圖/歐新社

災難,從各方面來看,都是有時限的。

一開始,新聞會二十四小時不斷,每天都有一些進展,而後是天天回放。從震驚到悲傷、從流淚到控訴,人類敵不過自然,但生命會戰勝災難。就像災難電影有其公式一樣,災難報導也有生命周期。

早在新聞衰退期,觀眾已率先撤退,回到日常,最後像是沒這件事發生一樣。對那些直接承受災難的人則不同,從地震發生那一刻起,他們的人生岔了出去,生活如同撞擊過度的板塊那樣,發生位移、錯動,生命掉落在斷層處。重建對他們的意義,不僅僅是追求一個安定、安全的家而已,還是回到日常的路途。

災難,就這樣封存在周年紀念

很少人能理解,重建並不意味著「復原」,而是重新打造一個別於過往的環境空間,承載新的生命與記憶。災難造成的斷裂,是不可逆的,不論多大的毀滅、多嚴重的打擊,城鎮與居民還是在時間流裡,一日過著一日,將每一天過成個平凡普通的日子,所有苦痛與傷害,也就拋到流逝的歲月裡。

只有到了「紀念日」,大夥兒才會想起那些曾經發生的一切,藉著儀式參與來提醒彼此──那些碎裂曾經存在。災難,就這樣封存在周年紀念裡。

而我就是個靠著「紀念日」接近過去與歷史的局外人。

幾日後的1月17日,我再次加入阪神地震的悼念行列。這一天是「阪神大地震災後20年」,媒體與當地人不採「周年」這個量詞,捨棄「紀念」這個用字,就怕這些字眼讓這樣的日子像個令人期待的慶典,失去應有的慎重與肅穆。

這種沉重與肅穆感,我在10年前就已感覺,這一天更是深刻體會──不到清晨5點,神戶市政府旁的東遊園地站人潮多到溢出,流過無人的商店街,再滑過長長的地下廊道,約莫得走上個10分鐘,才能到達會場。一路寂靜。我任著人群推動,探出地面時,只見天空飄著微微細雨,溫度逼近零度,打著傘花的人們仍持續湧進。

大夥兒手持蠟燭,逐一點燃廣場上的竹筒蠟油,只見叢叢火光閃成數條紅色火龍,竹筒上的刻字也燦亮浮現:絆、共生、互助、命……,這些字語彷彿咒語,劃開了暗夜。一張張凝重又平和的臉孔,也跟著清晰了起來。 就在此時,倒數的鐘聲叮叮響起,10秒一次倒數,直至5點46分「默禱」聲下,眾人低頭。

災後第21年,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

我和廖嘉展夫婦相約於他們下榻的旅館,這才知他們稍早也在儀式現場,卻因體力不復過往,早早撤退。「10年前,我們還爬到高處拍下儀式的盛況。太震撼了,什麼都不想錯過。但今天太冷,實在撐不住。」

廖嘉展投身社區營造多年,頗有成果,卻在1999年於埔里另起爐灶時,遇上百年強震。劫後餘生的經驗讓他們發願投入重建,試著復原這塊受傷的土地。2005年,他受邀到神戶參加阪神十年活動,被五十八根紙柱砌成的紙教堂撼動,便提議將這紙教堂轉移到台灣,作為台灣與日本地震社區重建經驗的交流中心。而這本屬於鷹取教會的紙教堂,也在九二一地震的10周年之際,在中台灣重新立起。

0
1999年2月廖嘉展在埔里成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7個月後,九二一地震震垮了一切。 圖/黃仲裕攝

我們起身前往鷹取教會,阪神地震災間主持重建工作的建築專家垂水英司將引我們前去。

「九二一發生後,日本的每個大學都有派學者到災區做研究,一做就是5到10年。他們做事很細膩。雖然民間跟台灣一樣,發展有起有落,可是官僚系統很穩,就是因為太穩了,少了些創意跟生命力。」廖嘉展指了指月台前方等候我們的垂水英司:「所以他們很羨慕台灣。」

滿頭白髮的垂水英司沒有官僚的習性,為人親和,自稱到台灣許多次,都已經像個台灣人。此時,見他將隨身包包放在月台上,人卻遠遠離開,眾人不禁發笑,指著他的包包:「台灣人可不會這樣。」

我們轉了兩趟地鐵,才抵達鷹取教會所在的野田北站。鷹取教會在阪神地震中毀於一旦,卻沒擊垮神父神田裕的信心。他建立了一個暫時的收容中心,讓鄰近受災者與徬徨的外國人都能在此棲身,並發動志工援助災民,加強彼此連結,此收容所即為後來的紙教堂。

「這個地方因為有港有河道,所以有製鋼廠等工業,也就吸引很多外籍勞工在這裡生活。」對這一切都很熟悉的廖嘉展,在還沒走進教會前,就不斷向我解釋背景:為了讓外籍勞工和外籍配偶安心,神田裕付出很多心血,一直到現在,這個教會都還是外來者聚會的空間,甚至還經營了多語的廣播電台。

此時,鷹取教會門口有許多人聚集,一起搗年糕。對日本人來說,只有在節慶、祭典等重要日子才會有這樣的活動,在這樣災難創傷的日子行節慶之儀,卻是教會的用心:他們不希望以負面看待這場悲劇,而是將這一切視作新生。因此,當人們聚集東遊園地、參加悼念儀式時,鷹取地區約三百名的住民與志工會齊聚在鷹取教會,以愉快祥和的心情紀念。「20年,足夠讓個小嬰孩成人了,這20年我們就這樣過,其實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神田裕笑著說,他們決定面對第21年,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

廖嘉展夫婦與垂水英司隨性地在教堂和神田裕聊天敘舊。多年下來,他們已成為相當好的伙伴,甚至一起前往東北災區協助。走過阪神地震,看著東北的重建,神田裕很有感慨,他發現到了三一一時,人們已經很有經驗,能夠判斷自己該如何幫忙。

「阪神地震時,志工說來就來,來了才在想自己要做什麼;但到了三一一時,大家已經知道不能只是蠻幹,必須透過組織。以前沒有什麼系統,即使知道有危險也去;現在知道有危險,就會止步。」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志工精神進步的地方。

你的傷痛克服了嗎?

「但你說過到三一一災區協助重建的經歷,並不順利?」我想起前一年,神田裕來台灣分享的經驗。他為了九二一的15周年活動而去了埔里。

「神戶本就是個聚集外來者的城市。韓戰、越戰遺留下來的外國人,都聚集在鷹取教會附近,因此,相對包容開放些。」神田裕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反倒先聊起為何鷹取教會能夠帶動地區重建。但我懂他的意思:日本人的自傲與自尊使得他們不願向人低頭,也很少對外求援。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時,便拒絕外國援助。相對於此,鷹取比較特別。

神田裕對我的提問,始終保持耐性,他解釋:日本人不是一個整體,每個地方的日本人都不一樣。東北地區因為氣候嚴寒、生存不易,東北人比起關西人更冷淡,更不容易打開心房,即使同為日本人的幫助,也是敬謝不敏。

0

因為,那裡的人不願承認自己的軟弱,拒絕比他人卑下:「你想像日劇《阿信》的樣子,就不難理解東北人堅強自立的性格跟我們關西人很不一樣。」但他也樂觀表示:阪神經驗移植到其他地方,也會長出不同的東西、產生不同的想法。他很期待,自然不會輕言放棄。

「光是過去一年日本發生許多災難,他們只能接受多災的時代來臨,做好更多準備。」靠在椅子上的神田裕把手握在胸前,直直望著我們說:「災難雖然不同,但同樣都是生活被剝奪,同樣痛苦,我們不是應該幫助彼此嗎?別人受災,不能只是靠自己,一定要靠其他人幫忙,再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算在谷底,也要一起下去,再一起爬起來。台灣也一樣,跟朋友一起。以前只有一個人的話,現在就有三個人……。」他比出三根手指頭,接著伸出另一隻手:「有八根手指頭的話,就能讓人感覺到團結。」

在歡樂的搗年糕背景聲中,我聽到老人家們的談話。這個早上,他們聚集在一起,進行自己的悼念會。

「你的傷痛克服了嗎?」有人隨口問起。

一個八十多歲的長者沒有表情:「我太太昨天看新聞的時候哭了。哼,我才不會哭。我當初救人,把屍體拖出來,可以做的我都做了。我做過這樣的事,再沒有什麼可以對我造成衝擊了。」

「日本很多災難啊,應該怎麼面對呢?」我忍不住插話。

「沒辦法,我只能說沒辦法,什麼都沒辦法做。日本語言中有很多與災難有關的詞彙。作為日本人,就是要面對當下。」老人抿了抿嘴。他似乎是這些人的意見領袖,不斷說著:「不能一直想著地震,一直想的話,沒辦法生活的。」



本文摘自:《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閱讀

921地震的那一夜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手」

當災難觀光化 川震後的映秀與失去耕地的災民

八旗文化

一種可戰可耕的組織,一種融入與開放的ID,一種在地同時放眼外部的文化,而圖書只是載體。

作者文章

1999年2月廖嘉展在埔里成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7個月後,九二一地震震垮了一切。...

日常的中斷:地震發生那刻 他們的人生岔了出去

2019/09/18
二水鄉龍仔頭山921地震後,一度光禿禿的。圖/報系資料照

921地震的那一夜

2019/05/06
四川汶川地震給四川省多個縣市造成嚴重破壞,一位老人坐在映秀鎮一片廢墟前。圖/新華...

當災難觀光化 川震後的映秀與失去耕地的災民

2019/05/03
中文傳媒港、台、大陸三足鼎立並因政治觀點歧異而發生爭執的情況到1990年代已有很...

來自北京的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2019/04/10
一身孝服的茂縣母親,剛剛埋葬了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進屋救災而殉職的鄉干部丈夫,又把受...

「我是不是被遺忘了?」災難後孩子的無聲恐懼

2019/01/09

最新文章

札波羅熱核電廠官員表示,受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無人機攻擊。圖為無人機殘骸。 圖/路...

烏克蘭核電廠遭攻擊 國際能源署憂戰線風險升

2024/04/19
在3月20日春分時節,上海商銀響應「為地球種一棵樹」計畫,與聯合線上、社會企業及...

上海商銀發揮永續金融價值 為地球種樹實踐共好初心

2024/04/19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表示,今年1~11月歐盟所掛牌的新車中,各類電動車款已占據近半...

歐盟掛牌新車 電動車占半!但分析師憂美中夾擊

2024/04/18
新加坡交通部長徐芳達今天在一場航空峰會上說,新加坡作為航空樞紐,將自2026年起...

新加坡拚減碳! 2026起要求用永續航空燃料

2024/04/18
新加坡政府規定,12月起雇主須提供員工彈性工作安排選項。 圖/路透社

周休三日成真?新加坡新指引 勞工能要求彈性上班

2024/04/18
行政院提修正遠洋漁業條例草案,嚴加打擊IUU。圖為示意照。 圖/Unsplash

經濟委員會通過《遠洋漁業條例》修正條文 有望杜絕非法漁獲上餐桌

2024/04/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