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貿易、純手工製衣 繭裹子掀衣著革命

2018/10/22 生命力新聞

【記者洪鼎翔、葉向媛/台北市報導】在普遍力求低生產成本的成衣市場中,業主常常忽視衣物原料與環境的關聯,以及生產勞動者的工作權益。在台北,有兩位年輕人成立「繭裹子」服飾,在倡導公平貿易之餘,堅持純手工製衣,重視衣物原料與產地的關係,並在生產過程落實減碳,為環保盡一份心。

一位美國建築師的啟發 環保種子開始萌芽

「繭裹子」品牌的創辦人--Liz、Vinka大學時都就讀建築系,畢業後在上海從事建築相關工作時,受到當時的美籍老闆相當深遠的影響。Vinka表示,老闆對於環保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僅白天辦公室很少開燈,也鼓勵員工們多爬樓梯、不搭電梯。此外,他對綠建築也有獨特的見解,例如:不該透過設備來解決耗能,而是要從根本做起。建材多用木材、磚瓦,少用鋼筋水泥,不蓋超過兩層樓的房子,以及屋內不裝空調等。

這些理念,在當時的Liz與Vinka心中種下了環保的種子。

2007年,Liz與Vinka參加於上海舉辦的Eco Design Fair,這是由一位加拿大籍環保建築設計師發起的活動,召集25個環保團體和組織,並展出環保創意產品。在展覽中接觸了環保設計與公平貿易後,兩人便決定回台創業實踐環保。不過他們的創業志向並不在建築,Vinka說:「台灣因為地小,對於房屋的需求度高,自然很難透過建築去做環保。」由於Liz在大學畢業後,曾到澳洲學習服裝設計兩年,對於成衣業已經有一些了解,2010年,專賣手工藝品與服飾的繭裹子在台中誕生了。

0
談到公平貿易與永續發展的關係,Vinka的眼神充滿堅定。攝影╱葉向媛

因緣際會接觸公平貿易 確立繭裹子的方向

「其實第一年相當辛苦。」Vinka說。當時不僅資金不足,當地消費者對於環保設計產品的接受度也不高。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看準台北的消費力,以及北部消費族群的環保意識,便於2011年將繭裹子的本部移到台北。

在創業初期,Liz和Vinka除了做衣服外,也會設計手工藝品,由於當時引入的線材源自公平貿易,也促使他們真正認識公平貿易,進而打算將環保的理念與此結合。然而,台灣的消費者對於公平貿易與環保手作還不太了解,所以市場接受度並不高。

「一般合作廠商也大都要求一定程度的訂單量才願意合作,但當時的市場需求量很難符合廠商的生產要求。」Vinka說。兩人遲遲找不到合適的生產廠商合作。經歷無數次的溝通後,2013年,繭裹子才正式發表第一套結合環保以及公平貿易設計的衣物。並於2014年,正式成為WFTO(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的成員。

公平貿易的產品真的比較貴嗎?

「早期會接觸公平貿易,是從它們的材料開始。」Vinka說。公平貿易的材料多半是天然、回收材料,甚至是有認證的有機材料,例如黃麻、有機棉,或是動植物的纖維。繭裹子產品的原料大都來自東南亞國家,並依照產地屬性,做出對環境破壞最小的選擇。

例如孟加拉的黃麻、印度的棉花、寮國的絲,以及尼泊爾的羊毛、蕁麻。盡量選擇各產地的原生材料,以減少材料在運輸過程的耗能與排碳。而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也要了解產地原料的特性。Vinka說,在尼泊爾的山區,居民會用蕁麻編織成漁網,這就是一個相當堅韌的素材,所以用尼泊爾蕁麻製作出來的產品會相當耐用。

「讓每一項產品都有自己的故事。」Vinka說,真正了解原料產地的風土民情和文化,也是繭裹子產品設計的一個環節。此外,在產地手工製造與公平貿易的結合之下,不僅提供在地人就業機會、收入保障,與一般成衣工廠相比,也減少許多機器帶來的汙染。

「確實,公平貿易產品的訂價較高。」Vinka表示,主要是來自於人力和環境成本的差別。許多國際服飾品牌為求低價,以低工資在第三世界國家雇用大量人力。另外,許多對環境破壞較大的化學、人工纖維,也因為低價而受到大多服飾品牌的青睞。然而,這些在背後消耗的成本,是許多消費者看不見的。

0
秉持公平貿易精神製造的產品,對生產者和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保障。攝影╱葉向媛

由內而外 全面的環保精神

2017年,繭裹子開始監控各門市的能源使用狀況。Vinka說,像是每一次倒垃圾的重量、每個月的電費和用電量都會記錄下來。倘若各門市下一期的電費低於上一期,就能獲得「節能獎金」回饋到員工身上。

Emma是繭裹子團隊的行政管理,負責處理貨品物流,她說,繭裹子的貨品運送以海運為主,因為海運相較空運排炭量較低。除了尼泊爾這種內陸國家會以空運運送之外,大部分還是海運的方式最適合。

繭裹子團隊的助理李品儒表示,公平貿易的有機棉,不灑農藥,除了減少棉農的健康威脅之外,也能讓消費者穿得健康,也能維持減少對土壤的破壞;另外,公平貿易的動物皮,只會從自然死去的鹿、牛身上取得,相較於許多皮草養殖場,這樣的做法人道許多。

0
使用來自肯亞的廢棄拖鞋底製成的獅子、河馬造型藝術品,為廢棄物賦予新生命。攝影╱葉向媛

從消費行為改變世界

「我們鼓勵消費者不用塑膠袋,紙袋也最好不要用。」Vinka表示,很多人還是習慣買東西一定要購物袋,除了購物袋外,最好是連包裝紙都不用,才能達到最佳減碳效果。而這些省去的包裝成本,則轉換成現金回饋,也成功改變了顧客們的消費模式。就算是去其他店消費,也會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過去人們比較重視從食品出發的有機生活,而我們創造出了新的族群。」Vinka說,一般的節能減碳、減塑其實都是相當容易的,真正要落實環境保護,得從整個產業的生產鏈源頭往下檢視。

儘管自家產品的產製成本較高,利潤也較少,但這樣的作法,除了改變國外偏鄉婦女們的生活,也透過她們手工製作的產品,連帶影響國內消費者們的消費習慣,繭裹子團隊相信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日本的公平貿易已發展相當成熟。」Vinka說,目前繭裹子在台灣的九家門市都營運的不錯,市場已經差不多飽和,之後打算前往日本、中國拓展亞洲市場。此外,兩人未來更打算前進西方社會,在澳洲以及紐西蘭設點。

採訪側記

環境成本是我們在這次訪談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領悟,大多數人在買東西時,都很在意價格是否物超所值,卻忘了背後的產製過程是否對環境帶來破壞。繭裹子的店內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每一件手工藝品、 衣物都很獨特,且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未來在購買衣物的時候我們也會想更留意產地的背景故事。

原文標題:創新包裹自然 繭裹子的衣著革命

延伸閱讀

素食皮革做包包 時尚也能落實動物友善

生態綠八年推廣 台北也能很公平

綠天使 穿出時尚與公益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國際現實艱鉅 看他們如何輸出台灣影響力

散步導覽新風潮 讓弱勢團體說自己的故事

早餐吃麥片創辦人:我曾以為產品會被臉書買走

把蚯蚓端上桌 廚餘和剩食也能長草開花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詹喬愉靠著雙腳征服世界各大山脈,她更是透過自身力量發起淨山活動及加入義消搜救隊。...

守護美麗稜線-登山家詹喬愉 背200多公斤垃圾下山

2024/03/19
林書文介紹農園雞隻放養性格溫順。 圖/高甄禧攝影

台北南港的春勳農園 黑水虻和放牧雞實踐有機

2024/03/13
臺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廖倫光老師與他的學生和織物作品合影。 圖/臺灣泥染文化資產...

從泥土到地瓜葉 廖倫光用「天然染」找回土地連結

2024/03/01
林明德對於書店未來展望侃侃而談,笑稱原始的勞動力就是他最省錢的生產工具。 圖/高...

走過歧視和抗爭 林明德創「蕃藝書店」為原住民文化發聲

2024/02/17
紀實影集《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導演程紀皓。 圖/群山之島臉書粉專

為什麼這些人「不爬山會死」?程紀皓導演用紀錄片回答

2024/02/15
↑林芝宇(左)和賴瑋婷(右)在雜草町合影。 照片提供/雜草町臉書,臺北老屋新用計...

台灣有200多種雜草可食!大橋頭老宅「雜草町」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2024/01/29

最新文章

台西村地處偏遠,公車顯然是其中最關鍵的移動設施。 圖/shutterstock

長輩們的「四處走走」 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2024/03/19
逆風聯隊騎車來到陽光加油站,以「加油」力挺身障工作者。 圖/江建泰 攝影

奔馳前,來陽光加油!逆風少年相遇身障者 激盪「給予機會」的力量

2024/03/18
2014 年 3 月 23 日晚上至 3 月 24 日凌晨,行政院調度來驅離示威...

318社運10年後-當時的抗爭者,現在怎麼了?

2024/03/18

【倡議家電台】富邦金控林茂生|我招募永續人才時,履歷上看到這些很加分

2024/03/18
因為一則保母虐童的新聞,瞬間網路炎上,媒合保母的機構與社工,成為了眾矢之的。 圖...

這一夜,我想起社工職涯中一個過世的嬰兒

2024/03/15
日本大阪府正在考慮創設「徵收金」制度,向造訪大阪府的外國遊客收取固定的費用,時間...

盼減輕過度旅遊衝擊 日本大阪擬向外國遊客收費

2024/03/15
Top